第371章 塔拜的麻烦
关宁军右翼右营参将窦濬的内心是充满愤慨的。
一切的变化是来的那么快。
三天前,接到卢都堂被围的消息,中、底层的将士们早就纷纷请缨,可是上级最高领导高起潜却消极避战,强制下文要求各部不得“浪战”。
他实在看不下,这才资助了杨廷麟、许德士等人北上。
十二日晚上,当夜不收传来卢象升所部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后,首先就是山永兵方阵沸腾了,然后引发了关宁军中的下层士兵的集体共鸣,只是这么短暂的一时激愤,很快便被高层镇压平息:
三个月的粮饷,待走到临清就全部足额发放。
既然无法做到忠义,那就干脆为了活着而拼命吧!
很多将士都是这么想,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上级的安排是那么的牵强,说是要连夜向东进军,解救济南,竟然在半夜就把他们紧急叫醒。
熟睡中被唤醒,是谁都不想遇到的事,大家骂骂咧咧地起床,然后整理行装,等到走到行军路上了,困意还是没有解除,每个人就是那么如同行尸走兽一般跟着前面的人向前走着。
走到十三日,后方突然遇到了清军精锐骑兵攻击,但是总数不过数千人,而高起潜所部掌控的骑兵就有两万人,怎么说都应该回头应战。
可是上峰传来的消息却是全速前进。
窦濬无法,只能继续随着大军向东前行。只是到了十四日凌晨,他们再也走不了,因为整个大明官军已经陷入了清军的包围圈中。
包括在窦濬在内的军中将领纷纷来到监军使大帐,却发现了一个惊掉下巴的消息,那就是高起潜跑了。
这个消息很快在明军中炸锅了,明军中也很快分为两部分,山永兵为一部分,关宁军为一部分,两部分的明军泾渭分明,各自为战。
一开始的时候,关宁军各部还能够互相照应,只是后来清军越聚越多,大家也只能选择分开,各自逃命去了。
窦濬带着1088名部下,本来打算是从北突围,可是很快发现那边有很多的山永兵,明军内部的门户之见,让他压根就无法做到跟在山永兵后面进行突围,因为人家压根就不带他。
窦濬无奈之下,只能率领部下往南突围,好在清军的主要侧重点,就是率先围剿明军的骑兵部队,对于多数为步兵的窦濬所部,清军统帅的关注并不是太多。
只是明军骑兵的败退速度很是惊人,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进行抵抗,如此一来,清军实际上就没有了作战对手,清兵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抓捕溃逃的明军士兵。
窦濬带着部下不敢停顿,连续奔跑到距离下堡寺足足三十里外的魏僧寨,士兵们实在跑不动了,窦濬只得下令,做好简单防守后,让全营将士暂时在魏僧寨休整。
只是超乎预料范围以外,清军的到来是那么的迅速,清军将领爱新觉罗.塔拜率领精骑600人竟然追了上来。就是这么一点兵力,竟然利用骑兵的优势,把关宁军右翼右营给包围了起来。
六百清军包围了人家明军一千余人,还把明军打的没有脾气,这种局面令人惊掉下巴。
窦濬不甘心束手就擒,明军在他的指挥下,尝试过数次突围,但是很快便被塔拜给打回,塔拜也不派人进攻寨子,就那么围困着。
只是寨子里面连个百姓的人影也没有,更别提其他的粮食物资了,右翼右营很快便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饥饿当中,士气在一点点的变得消沉。
窦濬率领亲兵亲自冲击了一次,但是很快便被已经50岁高龄的塔拜给再次击败逃回。
爱新觉罗.塔拜是努尔哈赤的第六子,连皇太极实际上都得称呼他一声六哥,只是他就是那种猛将类型的,不擅长运筹帷幄,所以所统帅的军队从未超过千人。在以军功授予爵位的清国,他的地位只能算是二流,崇德元年被皇太极册封为辅国悫厚公。
塔拜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长子和五子早夭,剩余的六个儿子中,最为出色的就是次子额克亲,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军功受封为贝子,在北疆对付野人部落;其次就是四子班布尔善,班布尔善时年二十岁,有勇有谋,与鳌拜的关系很好,在塔拜的所有儿子当中,只有四子班布尔善和七子喇都海熟悉汉语并且会书写汉字,他们兄弟俩在满洲人看来都属于高级人才。本次出征中除了八子爱新觉罗.巴特玛费扬武留守家中,次子额克亲留守北方外,其余四子全部从征。
作为皇家人员,包括塔拜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现在已经度过了开始时候的草创时期。现如今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就是一场行军大游行,真正的恶战会有那帮蒙古八旗和汉军去打的,然后就是鳌拜、图赖那样的少壮派去打,他们这种二流部队只是为了掳获更多的奴隶人口和资源,尽可能为自己为家族争取更多的利益,别的方面都是次要的。
所以塔拜这次出击带着自己的三子巴克亲和六子拔都海,四子班布尔善听闻老阿玛只带领600人就去追击。实在不放心,在一个时辰后,带着年仅14岁的七弟喇都海一起,率精锐骑兵三百,往南面支援他们的阿玛。
只是他们的阿玛塔拜自认为压根不需要任何支援,再给点时间,等到寨子内的明军士兵再饿一顿,他就率部全力冲入寨中,那样就能减少杀戮,增加俘获的精壮人口。
也正是因为塔拜的这种自信和明军的士气低落两方面原因,才使得塔拜没有派出更多的夜不收探查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越来越临近的风险。
魏僧寨东南十里外的卫河大堤下
安庆右营的三千名将士正在陆续渡河,附近的百姓以为是清军来袭,全部逃之一空。
张鹿安觉得军情不明,便派遣马国勇带着陈利宝一起,在前方侦查。不到半个时辰,安庆右营的士兵还没有完全渡河完毕,马国勇和陈利宝就打马赶回,向张鹿安报告了前方的军情。
此时的安庆右营里分为了两派,一派以陈新薄为首,主张不去管,直接带兵从南面绕道二十里,再绕道广平折返,往巨鹿方向而去;
另一派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主张不能见死不救,一定要把自己的同袍明军解救出来。而且这一路比较近一点,走魏僧寨一路,要么从西北通过威县到达巨鹿,要么过丘县往西渡过漳水后,再直接右转向北,便可直接到达巨鹿贾庄,比走广平快了至少半日的路程。
张鹿安虽然救父心切,但是作为带兵的人,他心里更是清楚,军心只能善加利用,而不能完全背道而驰,于是张口问道:
“前方是哪一部清军?我方又是哪一部分官军被围?”
这个问题就让马国勇有点犯难了,只得说道:
“清军全部都是白甲白盔,应该是满洲正白旗(注1),我方是关宁军的一支,具体番号不详。”
“你们觉得能不能打?”
“将军,属下觉得可以打,理由是包围圈内的明军看上去还有很多人,他们被包围了士气下降,没了心气神了,一旦知道外面有官军支援,他们肯定会奋起一搏的。而清军虽然精锐,但是只有六百人马,咱们是他们的五倍以上,这么富裕的仗,没有理由不打。”
张鹿安见此,知道多说无益,只能下决定道:
“那就打吧!至于这股正白旗的清军的领军者,不管是谁,他们正在围攻咱们的官军兄弟,咱们就给他们来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至少也要给他增加一点麻烦。但是有个要求,不管战况如何,大家只有半天时间,天黑以后无论输赢,我们必须立刻连夜撤走,不得逗留,咱们的速度一定要加快。”
“是,属下遵令。”
注1:塔拜和同父同母的兄弟汤古代一开始属于镶红旗,因与代善关系不好,天聪二年转隶正白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