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年4月,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近期吕布并未进行召唤,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已是数个巅峰朝代的总和,吕布没有理由再继续进行召唤了。
自李靖率部归降后,浩瀚东汉十三州,吕布已独占十一州,只剩下益州和扬州尚未平定。
前些时日吕布给孙坚写了封信,叫孙策带回江东交给孙坚。
孙坚并未回信,想必是在思考利弊得失。
孙坚的态度未定,吕布便打算先对益州动兵。
虽然吕布麾下的军团都处于闲置状态,但此番对益州动兵,吕布并不打算派太多将士前往。
凉州的陈庆之军团、荆州的关羽军团,加上曹文诏、夏鲁奇和洪秀全三人,平定益州足矣。
吕布一声令下,陈庆之率部前往汉中,关羽亦率荆州军团朝益州靠拢。
与此同时,洪秀全与先前联络好的南蛮部落取得了联系,蛮王孟获率族人在益州境内烧杀掳掠,曹操不得不分兵对付孟获。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也给曹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一度给曹操气的旧病复发,头痛难忍。
初平益州之时,曹操并未把太平天国放在眼里,但后来曹操腾出手来想处理这个祸患之时,却发现已经处理不了了。
洪秀全率领信徒钻进大山当中,曹操数次征讨无果,只得由他去了。
但此番南蛮暴乱,洪秀全麾下的信徒亦是从大山中走出,给曹操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偏偏曹操没法处理掉这个麻烦,因为曹军将士一追他们,他们便返回大山当中;
一旦曹军将士撤走了,他们又重新从山里走出,开始攻打曹操治下的郡县。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陈庆之率部攻打汉中,焦头烂额的曹操不得不分兵助汉中守军御敌。
可这一切,并不是吕布的杀手锏。
在益州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荆州都督关羽兵分两路,一路佯装攻打益州,另一路却是按照西蜀地形图上标注的小路奇袭阴平。
阴平守将曹文诏、夏鲁奇开城门迎关羽入城,而后关羽率部从沓中出发进入阴平古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直扑涪城。
面对从天而降的敌军,涪城守将战意全无,不战而降。
攻占涪城后,关羽率部迅速攻占绵竹,逼近成DU。
得知消息后,曹操惨笑连连,自己的都城就这么暴露在了敌军的兵锋之下。
曹操颤颤巍巍的从怀中掏出了前些时日吕布写给他的信,信中吕布和曹操打了一个赌,若是他能在一月内攻占益州,那么曹操便得归顺于他。
曹操虽未回信,但却在心里默认了这个赌局。
“枉我曹孟德戎马半生,到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但这一次,曹某输的不冤,曹某心服口服啊!罢了罢了,时也命也!”曹操长叹一声,潸然泪下。
而后,曹操率部归降,益州易主。
……
在得知曹操递交降表的消息后,孙坚一言不发,转身回到屋中,把自己关在屋中半宿。
次日清晨,双眼布满血丝的孙坚推开房门走了出来,门旁候着的孙策,亦是彻夜未眠。
“将这降表送与你师吕布。”说完这句话,孙坚仿佛被抽空了全身的力气。
“父亲您想通了?”孙策试探着问到。
“想通又如何?想不通又能如何?负隅顽抗,无异于螳臂当车,只能是徒增笑料罢了!”孙坚无力的说到。
……
至此,东汉十三州一统。
197年6月,将匈奴残余势力全歼的冉闵率部来降。
吕布亲自出城相迎,并为冉闵摆下了规模浩大的接风宴。
“叮!恭喜宿主平定天下,特此奖励宿主人才五名,请宿主查收。”
“奖励人才一:明代综合大家王守仁:武力82,统帅99,智力105,政治105。”
“奖励人才二: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武力85,统帅85,智力88,政治92;特殊属性:航海107。”
“奖励人才三:唐代着名外交家、军事家王玄策:武力82,统帅98,智力96,政治95;特殊属性:外交108。”
“奖励人才四:十六国东晋着名政治家谢安:武力60,统帅96,智力102,政治105。”
“奖励人才五:十六国东晋着名军事家谢玄:武力71,统帅105,智力95,政治92。”
听到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吕布很是喜出望外。
本以为不进行召唤,系统会一直沉寂下去,没想到今天系统还给自己来了个意外之喜。
这次奖励的四个人才,质量肯定是没的说。
第一位,明代综合大家王守仁,注意,是王守仁,不是做十三香的那位。
王守仁的头衔很多,明代着名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是个比较矛盾的存在,你要说他是文官吧,他能领兵平叛;
你要说他是武将,他能活着封圣,这玩意是武将能做到的?
1472年,一个叫王云的孩子,出生在浙JIANG的一个书香门第。
王云自幼天资聪慧,但却到了四岁还不会开口说话。
五岁那年,王云与孩童们在外玩耍时,一位气度不凡的高僧恰好经过。
高僧摸摸王云的头,叹息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王华得知此事后,便将“王云”之名改为“守仁”。
名字改后不久,王守仁就能开口说话了。
1481年,参加殿试的王华高中状元,担任翰林院修撰一职。
次年,王守仁随着祖父进京落脚,进入学堂学习。
一次课堂上,王守仁一本正经向先生询问道:“人生何谓第一等事?”
先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像你父亲一样,读书登第。”
王守仁却是摇头道:“恐怕未必是读书登第。”
先生饶有兴趣的反问道:“那你觉得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王守仁说出了心中的答案:“做圣贤!”
闻讯的王华险些没叫儿子给气死,直言“狂妄之极。”
1487年,王守仁随其父王华去了一趟关外,王华的本意是想让王守仁领略辽阔的草原和大漠,以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省的王守仁总是好高骛远。
却不料王守仁从关外返回后,一声不吭的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几天后,王守仁把奏疏递给了王华:“孩儿已写好平安策,请转交皇上,我愿出关讨平鞑靼,扬我国威!”
王华连看都没看就把奏疏扔到了一边,并严厉的批评了王守仁一顿,说他“无知之极,狂妄之极”。”
虽然在父亲这屡屡碰壁,但王守仁并未放弃心中的理想。
1489年,王守仁去拜访了理学家娄谅。
闲叙过后,王守仁问到:“敢问先生,如何才能成为圣贤呢?”
娄谅答道:“朱圣人的书中有答案。”
回到老家,王阳明便开始研读朱熹之学。
朱熹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当时那个年代,朱熹的地位仅次于孔子。
朱熹的《四书集注》是科举考试的指定书目,他的思想被公认为是毋容置疑的真理。
穷极一生,朱熹都在追求一种叫做“道”的东西,在朱熹看来,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掌握了道,就可以洞悉世间万物。
于是乎,便有了“格物致知”这一说。
读完朱熹的着作后,王守仁便邀请好友一起到家中“格竹”。
两人坐在院子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连大气都不敢喘。
此举便是希望通过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以掌握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
格了三天三夜,王守仁的好友体力不支晕倒了;
王守仁毕竟练过武,自然坚持的比好友多了些时日,直到七天七夜方才晕倒。
苏醒之后,王阳明长叹:“圣人之说可疑也!”
此事便是我国哲学史上着名的事件:守仁格竹。
【关于王守仁的事迹还有很多,老苍在这就不多赘述了,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即可,感兴趣的老哥可以去网上搜搜看,这是一个文武全才、BUG般的存在,龙场悟道、平叛宁王这些,都还挺有趣的。要不是正德太过昏庸,刘谨等人把持朝政,没准王守仁也能给明朝续续命……】
【这些都是修改过后的章节,超出的字数不会二次收费,请读者老爷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