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严嗣同就量子力学讨论了很久,后面还把另外几位对量子力学有研究的编辑喊了过来,一起讨论。基本都是在听杜恪讲解,这里杜恪的量子力学造诣最深。
“我认为传送这种传说中的操作是可以实现的,宇宙中肯定还有一种我们摸不到看不到观测不到,但它真实存在的力量……不对,应该是几种力量。就我自己的推测来看,一种是暗物质类型的力量,还有一种是精神类型的力量。我怀疑我们地球的暗物质可能很少。”
杜恪始终怀疑本质之力是不是暗物质,暗物质分布也不是均匀的,甚至有可能魔球不仅仅是魔球,还是一个物质与暗物质混合的星球。
每年夏季,动物都会潜入毒域进行躲藏。
在杜恪看来,这些毒域、幽暗地域之类的空腔,很可能就是暗物质堆叠的地方。因为暗物质不与普通物质发生作用,所以才会看不到摸不着感受不到,哪怕堆满了暗物质也跟虚无一样。而暗物质过于集中,就有可能诞生本质之力,从而间接与普通物质发生作用。
“暗物质占据宇宙中全部物质质量的85%左右,你们想一想,会不会形成暗物质星球,暗物质生物?”杜恪说道。
“这……倒是有可能,不过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很难获得这方面的资料。”一名编辑摇头说道。
严嗣同忽然说道:“超级环项目应该已经快要完成了吧?”
超级环项目还是闹出过一阵大动静的,不过因为涉及到可控核聚变的光笼约束器,所以大部分资料都被保密了。杜恪索道:“超级环有些技术是国家保密级别,所以不方便透露太多,王院士和高能所那边一直在跟进,具体完工时间,大概还要一年半载。”
“真希望超级环完成后,能够找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找不到暗物质,找到其它粒子也好,一旦找到新粒子,现在的标准模型怕是又要重新修订。”一名编辑笑道,自从上帝粒子找到之后,标准模型的粒子已经充分。
然而只要没有统一四大基本相互作用,标准模型越显得完美,就越证明其中有巨大的缺陷。
“现在大家不是又热衷起来找无菌中微子吗?还有人认为无菌中微子可能就是暗物质,引力子找不到,找到暗物质也是巨大进步了。”
另一名年轻的编辑则说道:“找到新的粒子意义还是不大的,我始终坚信,所谓标准模型粒子,就像是几百年前人类认为原子是最小物质,不可分割一样。等我们的技术进入下一个里程碑,肯定可以将粒子进一步分割,然后找到真正的‘原子’。”
原子。
物理学上指的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单位。
而哲学上的原子,指的是组成宇宙一切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那你这不又是回到了超弦理论吗?”
“弦论不会死的。”
“扯淡,弦论已经发展成纯数学了,多少学霸呕心沥血研究弦论,最后研究到华尔街去搞金融了。”说话的编辑语气中也不知道是鄙视还是艳羡。
很多当初的物理天才,没能在物理领域绽放光芒,反而在华尔街叱咤风云。
也算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不好这样的人生是好是坏。
坚持弦论不死的编辑,又高喊了一句:“数学才是宇宙的本质。”末了还询问杜恪:“总编,你觉得宇宙中最小的原子是什么?”
杜恪想了想说道:“不是标准模型中的粒子,也不是弦理论的弦,我认为是思维。宇宙中的一切,从大爆炸开始,应该是一个伟大意志的思维体现。”
严嗣同咋舌:“杜恪,你可别学牛顿,你还年轻,还没到晚年,可别犯糊涂去研究什么神学。”
“哈哈,老严你的话有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我不研究神学,伟大意志就是宇宙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们还看不清它到底是什么,存在又有什么意义。第二个错误,牛顿可不是晚年才研究神学,他一切的研究都是为了找出上帝创造世界的证据。”
很多人认为牛顿年轻时英明神武,只是到了老年之后,才开始研究神学变成一个神棍。
这是谬误。
牛顿从小就相信上帝的存在,不过他跟神棍最大的不同是,牛顿认为上帝设计了宇宙,留下了十分完美的运转机制,这么强这么牛的上帝,又怎么会干涉宇宙的运行呢。所以当时大部分科学家,就抱着寻找上帝的动力,去研究科学,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至于什么无神论,什么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抱歉,牛顿他们压根没听说过。
牛顿的墓志铭上刻着的是——自然的法则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一切豁然开朗。”
所以人家压根就不是晚年才变成了神棍,人家只是为了寻找上帝的存在证据,才努力研究科学,一不小心就成了物理学殿堂的一尊巨人。
杜恪略带自得的吹嘘道:“我认为宇宙的诞生即便是源自于一次随机事件,但冥冥之中一定有伟大的意志想要自我体现,才会有如此繁荣的景象。而我,也是伟大意志造物的一员,或许伟大意志就是要靠着我,找出它的存在,然后证明宇宙的一切,证明伟大意志的伟大!”
啪啪啪。
不知道是哪个编辑带头鼓掌,其他几位编辑,也跟风似的拍了拍手,这反倒是把杜恪弄得有点不好意思——这几年被恭维太多了,不知不觉就自大起来。
当然。
大家都是在开玩笑而已,笑笑之后,继续聊回到量子力学,进行学术上的交流。
随后几天时间里,杜恪得到一个消息,自己的那篇论文《量子时空通道的模型分析》成为网站下载量第一的论文,并且下载量远超其它论文。
其中境外下载数据,更是遥遥领先。
还有好几家期刊发来信息,想要翻译并转载杜恪的这篇最新论文,对此,杜恪倒是没有敝帚自珍,欣然应允国外期刊的翻译与转载。
他倒是希望全世界科研人员都能投入到量子时空隧道,这种注定要耗费无数资源、无数时间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