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黄州州衙,黄州长史郝吴伯与西阳王府典卫吴明正在交谈,州司马宇文十五亦在座,三人此时正在商议一件大事,那就是吴明拿来的口供里所述一件事情。

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概如下:亳州有个佛社,派出骨干来黄州组织分社,也就是亳州一个大邑义,派人来黄州建立邑义。

这个邑义组织信奉的是被人故意曲解的弥勒经义,其幕后大头目,似乎姓刘。

“亦或是自称姓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此人所图不小。”吴明做了总结,“这个邑义短期目标是要在黄州站稳脚跟,吸纳信徒,聚敛钱财。”

宇文十五有些迷惑:“呃,为何那幕后大头目姓刘,就是所图不小?”

天下那么多姓氏,在特定局势下有些姓氏确实敏感些,比如说齐国、周国分别取代东西魏时的元氏,周国灭齐后的高氏,都可能有苗裔要负隅顽抗,所以要提防。

前不久刚被灭的隋国,据说杨二郎杨广迄今下落不明,所以一旦有哪个秘密结社的头目姓杨,周国官府必然严阵以待。

可是刘姓怎么会如此让人警惕?

吴明还没解释,郝吴伯却忽然开口问道:“宇文司马,可知何为‘金刀之谶’?”

“呃,不知。”

“那么可知何为‘卯金刀’?”

“啊,卯金刀刘嘛。”宇文十五觉得自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值得高兴。

他是宇文温的亲随,当年在长安城里吃喝玩乐,各种明里暗里的规矩那是门清,可说到学问,主仆二人都有些摆不上台面。

不过宇文温婚后似乎像变了个人,但宇文十五则照旧,读书写字没问题,但做文章就抓瞎了,在饱读诗书的郝吴伯面前,说文解字根本比不过,所以宇文十五觉得自己能答出来,值得小高兴一下。

“卯金刀代指刘,司马可知刘家天子?”

面对郝吴伯的提问,宇文十五又高兴起来,因为这个问题他能回答:“两汉的天子不就是姓刘嘛,还有季汉的刘皇叔…呃,还有宋国的刘官家。”

“那么,司马可知谶纬,或者谶纬之学?”

“呃…不知。”

宇文十五这方面确实是白丁,但郝吴伯倒没有鄙夷之色,毕竟大家很熟,又都是西阳王宇文温留在黄州看家的左臂右膀,所以他耐心的讲解起来。

谶纬之学,兴起于秦汉之际,到了魏晋愈发兴旺,拆解由谶纬学说引发的谶语,成了许多读书人痴迷的事情,谶语可以理解为预言,而且是政治预言。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谶语有不少,其一,是秦国一统天下后,有谶语说“亡秦者,湖也”,结果始皇帝去世后,其子胡亥即位,没多久秦朝便亡了。

其二,西汉末年,有谶语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概而言之即“刘秀当为天子”。

当时篡夺朝政的王莽,手下便有心腹名为刘歆,此人为汉宗室,想应验这个谶语,特地改名为“刘秀”。

结果是南阳的那位刘秀应了谶语,是为延续汉祚的汉光武帝。

其三,东汉末年,有谶语说:“代汉者,当涂高也”,淮南袁术字公路,觉得应该是自己应谶,正好又有传国玉玺在手,于是迫不及待的登基称帝,建号仲氏。

结果接受汉帝禅让的却是魏王曹丕,国号“魏”,据说这魏字,便应了“当涂高”的谶语。

以谶纬之学来看,谁成天子,谁君临天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胆敢违抗者,不过是为王前驱或者螳臂当车。

数百年来,各种谶语层出不穷,谁对谁错已经说不清楚,有的谶语是事后附会,有的谶语则是野心勃勃之辈现编出来,以作为自己起事的借口。

但是有一类谶语,却从西汉末年便一直流传到现在,那便是“刘氏当王”、“刘氏复起”、“汉祚复兴”一系列谶语。

曹魏受汉禅,结果却为司马晋取而代之,待得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晋末又出民谣,是为“金刀既已刻,娓娓金城中。”

金刀者,刘姓的代称,而接受晋帝禅让的是刘裕,正好应了“刘氏复起”的谶语。

刘裕建立的国家虽然国号为“宋”而不是“汉”,但他是建立汉朝的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后代,说刘裕是应了“汉祚复兴”的谶语也说得过去。

因为接连有刘秀、刘裕应谶,所以“刘氏当王”、“刘氏复起”、“汉祚复兴”一系列谶语,最后演化为“金刀之谶”,是天下间可信度最强的谶语。

刘宋灭亡,取而代之的萧齐,对金刀之谶一直很忌讳也很敏感,连皇宫里所用的刀,都不允许有金柄,更别说金刀。

到了萧梁还有陈国,虽然金刀之谶表面上的影响力已经变小,但这种忌讳也多多少少继承了下来,而与此同时,北朝的金刀之谶影响却在扩大。

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聚众谋反的首领,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大多姓刘,或者自称姓刘。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年匈奴刘渊不就是如此么?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起兵造晋国的反,这可是最直截了当的口号。

数百年来,有许多人都是从金刀之谶里得到启发,打出复兴汉室的旗号,即便原来不信刘也要自称姓刘。

不过刘宋灭亡已经多年,复兴汉室这个口号对天下人的吸引力越来越低,所以那些野心勃勃之辈,开始强调“刘氏当王”,这样也省得攀附祖宗,反正天下姓刘的那么多,不一定都要是汉室苗裔。

这种口号,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也好理解一些,毕竟按照口号的意思,那就是“老天爷都说了,姓刘的肯定要称王得天下”,所以跟着一个姓刘的首领起事,那就没有错了。

更何况随着弥勒信仰的普及,金刀之谶又吸收了弥勒下生、建立人间净土的说法,将百姓普遍信仰的弥勒经义,与卯金刀刘的金刀之谶合二为一,其说服力要比单纯的复兴汉室强很多。

郝吴伯长篇大论一番,让宇文十五恍然大悟,他不由得佩服起对方,因为这种学问似乎不能从经学书籍里学到。

面对宇文十五的由衷佩服,郝吴伯叹了口气:“自魏晋以来,清谈之风愈发风行,许多经学名家都研究玄学...“

“数百年下来,经学已和谶纬之学糅合在一起,许多人成日里研究玄之又玄的谶语,试图从中找到天命所归,他好做从龙元从。”

“天命?争天下靠的是兵精粮足,要那玄之又玄的天命有何用?”宇文十五不由得激动起来,他受宇文温的影响,对这种天命之说很反感。

“开荒种田,聚集人口,操练兵马,打造兵器,大王用了九年时间,才攒下些本钱,若是成日里研究玄学,莫非临战时靠焚香祷告,祈求上天派出天兵天将退敌?”

宇文十五的质疑,郝吴伯其实十分赞同,他和许邵向来厌恶清谈,虽然立志有一番作为,却也不想做那种只会清谈不会处理实务的清流,更别说研究玄学、谶语。

“谶语当然不足为信,光靠一个金刀之谶就想逐鹿天下,简直可笑之极。”郝吴伯将吴明汇总的口供放好,“但是别有用心之人,却能以此蛊惑群众,祸害地方。”

“就像一碗好好的白粥,却被人投了颗老鼠屎,粥其实没坏,可却能让人恶心。”

说到这里,郝吴伯严肃起来:“宇文司马,此事不可大意,这个邑义后边的幕后主使所图甚大,但老巢却不知在何方,别处我们管不着,但一定要确保黄州总管府境内,不能让其派来的人立足!”

宇文十五闻言冷笑道:“此是自然,管他什么金刀、银刀,什么弥勒上生、下生,敢在黄州搞事,我就搞他!”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从屯田开始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贰臣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三国之巅峰召唤无错字精校版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异域使命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