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立的眼下的肉跳了好几下,他赶紧说道:“那个姓卢的老头在国内是有点小名气,但这些年混得不好,年纪也大了,而且他精通的是面相,未必能应对我们的局。”
“未必?”艾德里安的中文造诣还是可以的,不由得说道:“你要是没有万全的把握,我会在华夏国内物色更好的人选取代你。”
单立的头皮发麻,赶紧说道:“先生放心,要不是有效,他们怎么会急着找姓卢的过来?”
这么一讲,艾德里安觉得有几分道理,白家的反应足以说明单立的提议戳到了他们的痛处,不然为什么要迅速找萧承羽和那个姓卢的老头过来!
他的脸色稍缓,冷声道:“既然这样,迅速施工,把玻璃外墙赶紧弄好。”
艾德里安这次下了血本,不仅自己租下来的那一层安装玻璃幕墙,他还同业主协商好,为了保证统一的美观性,这一栋的外墙都改成镜面。
那物业持有人哪里不知道里面的门道,但横竖都是自己占便宜,乐得满口答应。
萧承羽只在对面冷冷地扫过来一眼,头也不回地上车离开,艾德里安捏碎了手里的雪茄!
十三行总店,萧承羽刚进去,店长就迎过来:“小东家,你可回来了。”
“有事?”萧承羽已经习惯一进十三行羽玉就发热的情景,眼神大略一扫,见到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正一脸不悦地坐在边上,听到小东家三个字,蹭地站起来。
“说什么你们十三行名声显赫,我还以为有多了不起,今天连个真假都辨不出来?”
萧承羽也不着急,只是问道:“是什么东西?”
这话听着像骂人一样,偏对方挑不出错,还是店长说道:“小东家,这位先生拿的东西恕我们眼拙,实在是瞧不出真假,不好做主。”
“哦,什么东西还能让店长也觉得为难?”萧承羽现在才来了兴趣。
“是海捞瓷。”
海捞瓷!明朝末年,瓷器大量出口,而马六甲海峡作为亚、非、欧等地往来的海上枢纽,成为华夏商船必经之地,一些商船因故在此沉没,所载瓷器打捞出水后统称为海捞瓷。
别的文物是出土文物,从沉船上打捞出来的得称为出水文物。
海捞瓷在瓷器界虽然不能与官窑精品相比,但有其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对沉船中以瓷器为代表的沉船的考古研究也有价值。
当年的瓷器出口规模不小,古代商船上载着的大多是瓷器,这也让海捞瓷的数量庞大,根据过往资料显示,即使是一艘不满百吨的中国古代航船也可装载万件以上的器物。
产量多,收藏价格就低,普罗大众也没有压力,不过这价格嘛,萧承羽在脑子里一搜刮,就想到沉船泰兴号,泰兴号上曾经发现六万件青花瓷器,可惜拍卖价格极低,仅为十欧元。
不过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价格了,这些年海捞瓷的数量没那么大,价格也涨了些,只是依旧处于市场的劣势,但海捞瓷真品多呀!
只要确定是从沉船上捞出来的,百分百真!
这位卖家也是有底气的,听到店长质疑自己拿来的明朝海捞瓷,可不是气打一处来:“哼,我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出水瓷,你们堂堂十三行居然辨不出来,哼,沽名钓誉!”
店长也是老人了,此时一口血涌上来,萧承羽却是手一拦,让店长顺顺气:“这位先生不用着急,我现在来看看,等有了结论再说,先里面请,品品茶,去去火。”
店长一时间对萧承羽刮目相看,本来担心他在庙里待得不懂得处理人情世故,现在看来十分老道,一番话老成自在,也不见卑微,还打消了对方的怒火,可以,可以。
卢方长抚了抚下巴,看着这男人的面相,嘴角轻轻一抿,就跟着一起进去了。
萧承羽亲自取茶、泡茶,就是不急着看海捞瓷。
这海捞瓷真品率是高,但市场上也有仿货,既是出自沉船,不少瓷器倾出船舱,散落于泥沙,有些是全部埋在泥沙里,有的则部分露出,部分掩埋。
这样一来,海捞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散落在泥沙上面的部分会因为暗流及泥沙的长时间冲刷而导致釉层的破坏,而完整地被沉入泥沙下面的反而能保存得完整一些。
后者虽有它的好处,可在海底泡个上千几百年的,海水里的盐份同样会对釉与胎造成腐蚀,釉光暗淡,胎釉融合。
不仅如此,因为年代的长短,海水深浅,海域含盐成份的不同,甚至海底的沙或泥成份不同的原因都会造成器物出水时的不同。
不过,茶过三巡,萧承羽终于步入正题:“我先看看。”
店长在一边都快沉不住气了,小祖宗欸,可算进入正题了!
来人一听,赶紧放下手里的茶杯,将东西拿上来,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上:“喏,就是这个,我听他们叫你小东家,那你也是小老板,你来做主。”
店长在边上抿了抿嘴唇,萧承羽只是瞟了一眼,却难得眼睛轻抬。
太多因素会造成出水瓷器的不同,但所有的海捞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要是真的在海底沉睡了千百年,胎釉的表层都会形成一层自然均匀的年代风化层,也就是包浆。
包浆极好,这是出乎萧承羽意外的,只是嘛,“年代不算好,清三代。”
听他说得言之凿凿,那人眼睛亮起,本来因为喝过茶所以平静下来的心现在因为这句话又变得雀跃,他轻哼一声:“有点识货。”
店长在边上大大地翻了个白眼,仅仅是有点识货吗?这可是他们的小东家,下山后就被称为天才的小菩萨,还没听说过小菩萨打眼!
“客人,我们小东家是出名的天才,传承于古玩世家萧家,如果前阵子有关注,应该晓得那把大名鼎鼎的九龙宝剑,就是我们小东家从国外带回来并捐赐,自然是识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