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宁二十年,王炎终于将天下平定,各地豪强叛军在叛乱五年之后,走向灭亡。而重新平定天下后,王炎开始处置后面的问题。
变法已经彻底失败,但是王炎并没有全面取消新法,甚至就连变法派的士子都没有受到刻意打压。
只不过其中一批能力不够,造成地方动荡的变法官员被拿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郡县官员被撤职查办。下面的胥吏和书办被抓的就更多了。
这一次变法失败,就有他们的一分功劳,王炎怎么可能放过。虽然很多人都已经死在了农民起义中,但是依旧有不少幸运儿活下来,不过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就是牢狱之灾了。
天下纷乱数年,不仅百姓死伤惨重,就连很多豪强勋贵也死伤惨重。
令人讽刺的是,原本大乾人多地狭,百姓无立锥之地的情况改变了,全国各地州郡因为此番动乱,有了大片空置的田亩。
很多田亩上都已经长满了野草,这些土地的主人,已经死在之前的混乱中去了。
大乾的人地矛盾,以这种方式暂时解决了。
朝廷并没有将俘虏全部杀死,只是将其中一部分坏事做尽的头目,还有豪强全部都要杀掉。
朝廷让那些俘虏相互指认,将其中罪大恶极者斩杀,剩下的人则是罚做苦役,一部分被送去开矿,一部分则是被流放到了琉球、辽东、扶桑。
基本上是永远无法回来了。
平定叛乱之后,百废待兴,朝廷清查田亩的命令很快推行下去,并且这一次没有人再敢阳奉阴违。
朝廷也没有再去推行变法,平均田地,而是梳理田亩之后,将空出来的田地分配给百姓。
同时各地官府也开始带领百姓恢复生产。大乾经过此番动乱,虽然死伤惨重,但是各种矛盾也暂时解决了。
天下百废待兴,天下似乎又恢复到了正轨当中。
但是大乾潜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是暂时被压制下去了。
天下恢复太平,朝廷还需要对立功的将士们进行封赏,同时对那些边境的开拓贵族进行封赏。
这些开拓贵族帮助皇室平定天下,应该得到赏赐,即便是皇室清楚,这些开拓贵族会因此而尾大不掉,但是大乾军功封赏,乃是立国之本。
若是立下功勋却没有赏赐,那大乾将士怎会再去死战?这些开拓贵族愿意为国而战,自然要有封赏。
朝廷封赏是增加他们的封土,从原本的二十里,三十里方圆,提高到了五十里方圆。
同时赏赐了他们一些金银、奴隶。
开拓贵族们通过这一次战争,获得了大量好处,封土变得更大,与此同时还获得了大量奴隶。中原战乱,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离开家乡,向南方迁徙。
这其中有很多人就来到了开拓贵族的领地,再加上通过战乱,开拓贵族收获了大量俘虏。这些人将俘虏带去了封地,而朝廷也没有去过问。
这些开拓贵族一直以来都缺少人口,这一次大乾动乱,他们从大乾获得了大量人口。
很多人的开拓领地人口直接提升了一半。
有了土地和人口,可以预想到,接下来开拓贵族的实力会快速提升。
至于说这些开拓贵族以后尾大不掉,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开拓贵族即便是实力膨胀了,也不过是几十万人,士兵不过几千,如何是朝廷的对手。
朝廷有太多的办法拿捏这些开拓贵族了。不管是是经济,还是粮食,甚至是武器,铠甲,这些开拓贵族都需要依赖朝廷。
有这么多的制约手段,若是将来真有一天,大乾被这些开拓贵族灭掉,那也只能说天命如此。
在占尽优势的时候大败亏输,那也表明大乾天命已尽了。
战乱减少了大量人口,使得很多土地空置,也让百姓有了土地耕种。
大量豪强、勋贵、官宦世家也在这一场动乱中消失,战争的破坏性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大乾朝廷恢复了安定。但是连年征战,大乾的整体实力下滑了好几个档次。
人口大量死亡,豪强、勋贵、官宦世家大量被灭。天下残破,但是令人讽刺的是,这一场伤亡惨重的战乱之后,朝廷完成了百余前乾中宗和晁错主持的‘建灵变法’。
百姓有土地耕种,豪强勋贵、官宦世家安分守己,大乾在乾宁二十年之后,开始中兴。
虽然这一次的变法中兴的代价很惨重。
——
从乾宁二十年之后,大乾像是经历了一个轮回一般,一切重新开始。战乱将大乾打成了白地,然后经历过战乱的百姓们从战乱中走出来,开始恢复建设。
大乾王朝也似乎从这一年开始重新恢复了正轨。但是矛盾并没有解除,反而变得越来越深。
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到封建王朝灭亡,都没有解决,这也是王朝周期律的一个原因。
大乾周围的开拓贵族也开始做大,朝廷的掌控力在削弱。
被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乾宁中兴,实际上就是通过消耗大量人口,在死伤了无数百姓、豪强、勋贵和官宦世家后,原本就如同坐在火山口的大乾得到了喘息的时刻。
若是王炎能够趁此机会继续推行变法,或许他能带来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就像很多时候,我们看历史上的改革没有尽善尽美,甚至都有缺憾。那么是古人不知道缺憾吗?我想并不是,而是当时的环境条件做不到尽善尽美。
所以当权者就需要学会取舍。
洛莽变法的那些条令,在我们现代看来都是非常先进的,但是为何如此先进的制度却造成了大乾纷乱动荡,百姓揭竿而起呢?
答案就是是时代不允许,一直到今天,我们生活在物资无比富足的时代,但是像洛莽变法中的一些条令依旧做不到。
在科技物资如此发达的现代都做不到的事情,那在科技原始,物资不丰的古代就更做不到了。——《中国通史·乾王朝兴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