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遮蔽阳光与建造超级发动机两项任务马上投入运作,世界大会在知道让世界各国短时间成为亲密无间、协力同心一家人的可能性不大。于是退而求其次,这个退而求其次即是一方面在这事上让一些学者继续研究一些方案,另一方面成立了一个经济委员会。
这个经济委员会主要是协调各国出力的大小,大致上按各国GDP按比例出资,只是各国也不是真都拿出多少钱,而是在这个比例下各国出人出力出物,完成某些工作都有折算。
这样的折算肯定是不大好办,因为同样出人,一个是顶级科学家,一个是普通工人,一个是建筑工地打杂,他们的价值怎么算?
所以在为地球撑起遮阳伞与制造超级发动机等任务中,欧美中俄韩日等国家不免要多出一些力的,这其中吃亏便宜实在不必说,成立经济委员会主要是协调,让一些国家不至于太吃亏而已。
毕竟在中国人有什么出什么的提议下世界各国都是有自己的份额,至于顶级科学家与农民小工价值怎么算,那就只能马马虎虎一些,斤斤计较是不成的,只要世界各国都出力了就可以。
经济委员会一成立证明世界大会就地球人类自救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接下来第一个成立的就是遮阳伞设计与配套火箭设计的研究院。
这个研究院主要是两个大项目合成,其中火箭方面从技术角度而言此时完全成熟,主要是等伞面重量与张开方式确定,他们可以设计出相应的火箭,因为这个项目一下就来了几十个中美俄欧日印顶尖科学家,他们设计不了也就没什么人能干了。
不过他们聚在一起确实是仍然有不少问题要讨论,那是各国在技术上也不尽一样,此时他们的首要问题是精诚合作,设计出一款更加安全又廉价的超级火箭来。
何谓要超级火箭?因为一千平方公里的伞面材料即便是每平方米只有一克,那也是一千吨的重量,而这样重量载荷的火箭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数量巨大,那是每一公斤省下一元也不是小数啊!
另外之前火箭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只有几十吨级的,这时要设计出超级火箭才行。另外伞面多大设计组此时还在等二个结果,一个是伞面材料多重,一个是火箭有效载荷。
因此如果伞面材料重一些,火箭又不得力一点,发射的遮阳伞只有三四百平方公里,那么要发射的火箭起码四十万了,平均每日就要上百的量了,比不少飞机场还忙碌啊。
都是顶尖专家的火箭设计小组仍然觉得举步维艰,遮阳伞方面设计小组的人员更加觉得难办,他们都是从事过人造月亮研究的人,因为之前不大成功此时心里更加没有底气,为此他们的办法是一方面去寻找合适的伞面材料,另一方面用现有的火箭试验几次如何将伞面打开与保持的技术。
这都是很要紧的事,合适的伞面要够轻也要能反射阳光(透光率可以用孔洞来实现),而这样的材料之前也没什么需要啊!还有展开也不好办,俄的人造月亮就是发射了无法展开。
除了这两大项技术攻关,每年发射以万计的超级火箭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样的火箭目前为主还没有,比之小太多的火箭每年也不过以枚计,而不是以万计,两者差了四个零呢。
为此需要建造好多巨型火箭生产厂、燃料生产厂、材料生产厂,这可是将巨型火箭当小型飞机造呀,仅这一些的工厂就需要不少劳动力,再加上巨量的建筑材料。
另外即便是每个发射场每日都发射一颗火箭这个火箭发射场就需要不少总装塔与发射塔,而且是这样的发射场需要几十个才行。
可这样的发射场目前一个也没有,因为之前最强大的土星五号火箭也只有一百四十吨发射到近地轨道的实力而已,这时要挑战的是五百吨以上,发射时火箭会在五千吨以上,为发射如此巨大、前所未有的巨型火箭,还是每日一枚以上。
如此超级火箭如此高强度发射,那么现在最着名的大型火箭发射场可不够看,最多也就是一个网球场与一个足球场之比了。
这样大的发射场、发射塔、指挥厅、总装车间光基本建设也得好几年,加上火箭生产、配套生产的工厂,那遮阳伞的设计制造等等也一样如此,所以这火箭或遮阳伞三年内投入发射算得上奇迹,如此那发射场到时的发射频率会更高许多的。
因为仅是遮阳伞项目的基本建设就吓人般巨大,制造超级发动机项目世界大会只是成立了一个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成立的目的还是让大家讨论为主的,只有觉得创意有意思才上计算机模拟试验。
这就可以看到上百亿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的好处来,因为用它能将整个太阳系的引力与质量关系计算出来。当然各星球的质量也不可能太精确,可只要加一定的保险系数,用巨型计算机算出地球在借用其它星球引力条件下脱离太阳引力所需要的推力不成问题,最多保险系数大浪费一点。
只是浪费一点也是没有办法,不可能做到如天平一样加一丁点也倾斜的地步,而且地球一开始启动超级发动机那遮阳伞系统可能保不住了,因而也是宁肯推力有余而不是不足,不足麻烦更大。
以上这些是2030年世界大会一系列的成果,如世界各国移民进入桃源,及启动了遮阳伞项目的全面研究,超级发动机项目的技术讨论。另外就是在全世界动工兴建了不少超级火箭生产厂,超级火箭发射场。
这些超级火箭生产厂与发射场在中国也是各有二处与三个,都处在海南。放在海南主要是发射火箭的区位优势好,另外也是四面环海,火箭所需要的各种原料与配件都可以从海上运来,而海南生产的火箭成品也可以从这里运出。
这是因为属于全世界共同的任务,所以不少地方区位优势虽好,可在那里设火箭生产厂与发射场代价太大,为此有人提议设计制造了一些十万吨级的专用发射船,就可以用于去各处沿海发射。
为何用发射船发射这事暂时不提,先说海南建造三个超级火箭发射场可是已经将海南可用资源用尽了,那是因为一个发射场不仅占地不小,还要土质稳定,每个发射架也不可能竖起就能发射,加上为减轻成本,火箭的各节外壳与发动机等都是要回收利用的,控制落点技术此时虽说比较成熟,可每个发射场都要有一个面积比发射场更大的回收场。
这一来不仅每一个发射场占地几平方公里,回收场更大,为此强拆强迁的人与工厂不少外也再找不出第四处了。而这三个发射场最多每日也就是发射五六枚而已(怕互相影响要错开发射时间)。
这已经是不大顾窗口时间了,但每日五六枚,加上阿美与俄欧等也有同样的问题,陆地发射场区位优势好的地点却是根本无法满足发射需求外效率也低,不在窗口时间成本也高。
因为这些不足才是用发射船的最关键因素,发射船可以去任何一个合适地点,十万吨船并不难建造,火箭在船上正好总装,一条船也可以成为一个车间与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