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二〇四、劝君更尽一杯酒

得知孙元起高升的消息,后厨使出了十二分力气,仓促之间,竟把晚饭做得极为丰盛。

老赵夫妇和保安们在偏房里面用饭,隔了那么远,都能听到他们欢呼雀跃、推杯换盏的声音。孙元起和自己的几个幕僚则在正堂落座,席间明显安静许多。幕僚们知道东翁即将离开湖北,都到得特别齐,连一直很少露面的陈乾生也难得地出现在酒桌上。

见酒菜齐整、各就各位,首席幕僚杨度率先举起酒杯:“首先,让我们恭贺大人荣升学部左侍郎!”

众人一起举杯:“恭贺大人荣升学部左侍郎!”

“谢谢诸位!”盛情难却,孙元起唯有满饮此杯。搁下酒杯,这才接着说道:“这回职位变动,其实是拍马屁、吹牛皮换来的,算不上真本事。好比是偷来的锣鼓,敲不得、打不得。你们的道贺,我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大人此言差矣!”章士钊道,“所谓当官,无非是做事、做人。大清官场素来有‘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说法,认真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能取悦上官,如何能取悦于万千士民?如果处理不好与上官的关系,又如何能处理好僚属、臣民之间复杂的纠纷呢?所以说,要想做事,先要做人。大人在湖北政绩斐然,是为善做事;又能得到上官赞许首肯,是为善做人。做人、做事兼擅,荣升是水到渠成,大人何愧之有?”

众人听得一齐点头:“行严说出我等心中所想!”

杨度此时又举起酒杯:“这第二杯酒,是恭贺大人成为大清立国以来最年轻的汉人侍郎!”

孙元起端着酒杯,有些疑惑地看着杨度:难道清代还有这样的吉尼斯纪录?

杨度先干为敬,然后才慢慢解释道:“大清官场中,汉人和满人是大不一样的。满人可以凭借世袭、门第,年纪轻轻就当上高官。比如振贝子(载振),二十八岁就能做商部尚书,三十一岁任农工商部尚书。再如崇实,翰林院散馆后两年之间,就从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升至正三品户部左侍郎。”

“满清皇族子弟几岁、十几岁当皇帝、做亲王郡王也多得是,尚书、侍郎算得了什么?”陈乾生插话道。见大家都盯着他,他连忙喝掉杯中酒:“抱歉抱歉,皙子兄请继续。”

“至于我们汉人,虽然也有世袭、捐纳等进入仕途的方法,毕竟是少数,终究还以科举为正途,而科举中又以进士为正途。古语有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足见中进士的不容易。自立国以来,大清共开科112次,考取满汉进士两万七千名。这些人具体年龄难以尽知,不管从各科状元中可以窥知一二。”杨度抽出折扇,开始得瑟:

“这114位状元中,夺魁时一半以上都已三四十岁。最年老的当数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状元王式丹,当时已经五十有九。而最年轻的,是于文襄公(敏中)、戴文端公(衢亨)和潘文恭公(世恩)三人,都才24岁。然而,于文襄公、戴文端公任侍郎时已四十开外,只有潘文恭公是三十三岁任礼部右侍郎,与大人一般年纪。但大人是学部左侍郎,左侍郎本来就在右侍郎之上,学部次序又在礼部之前,所以大人还是稳胜他一筹的!

“当然,进士中还是有更年轻的。据说前明的乔庭桂十五岁便中了进士,真是骇人听闻!我大清自然也有不少年少才俊,据我所知,朱文正公(珪)便是十七岁中进士的。他在112科、近三万名进士中足以占据前三之位,不过他当侍郎时已经年过五十了。

“在道、咸年间,士林多以点翰林为仕官捷径,认为由翰林院编修、检讨十年可官至侍郎。然而这又谈何容易?惊才绝艳、官运亨通如曾文正公(国藩),从翰林院散馆到担任礼部右侍郎,也花了9年时间。何况其他人!即便如此,要想在三十三岁前任侍郎,也必须在二十三岁前翰林院散馆,即二十岁前中进士。这十多年里,家中还不能有亲人去世,因为一旦守丧,少不得又要耽搁一到三年工夫。

“一来二去,就让你成为了大清立国以来最年轻的汉人侍郎!为了这个,还不值得干一杯么?”

算你狠!孙元起只好苦笑着把杯中酒喝掉。

刚吃了几筷子菜,杨度又第三次举起酒杯:“第三杯酒,祝愿大人步步高升,早日得展胸中锦绣!”

“蒙您吉言!”孙元起不再反抗,直接干杯。

林纾放下酒杯,缓缓地说道:“照此看来,大人他日可为黑头公啊。”

黑头公?包黑子么?

“黑头公,就是头发尚黑,便已经位列三公。”林纾知道自己的东家没啥文化,接着就解释道,“如今三公纯属虚衔,不过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也约略等同古时候的三公了。”

孙元起心道:哥几个醒醒,别说醉话啦!清王朝还有三年时间就翘辫子了,哪里还会再有什么大学士、军机大臣?

刘师培看到孙元起一脸不信的表情,掰着指头说道:“大人你别不信,畏庐先生的话还是大有可能的。经过前年的官制改革,学部位置仅次于外务、民政、度支三部,在陆军、海军、法、农工商、邮传等五部之前。左侍郎与尚书之间又只是一步之遥,只要不出差错、运作得力,四十岁前成为一部尚书大有希望!只要当上尚书,三五年时间,入军机、授任大学士都是手到擒来!”

杨度也点头赞许:“申叔说的没错,但最关键还是侍郎和尚书之间那一步。别看侍郎和尚书之间仿佛近在咫尺,其实却是一道很多人难以跨越的鸿沟。仅举我们湖南乡贤徐树铭为例。

“他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进士。光绪十四年(1888),由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任工部右侍郎;十五年(1889),正式调任工部右侍郎;十九年(1893),升任兵部右侍郎;二十一年(1895),转为左侍郎;二十二年(1896),以兵部左侍郎兼署刑部右侍郎;二十三年(1897),调任吏部右侍郎,旋即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九年之间,历任工、兵、刑、吏四部侍郎,最终只不过是从之前的左副都御史升了一级,成为左都御史,连尚书的边儿都没摸着!

“大人此次荣升,可谓春风得意。不过到京城之后,希望能低调做人,认真结交诸位上官和同僚,争取早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孙元起见杨度又有端杯敬酒的趋势,连忙反客为主,先端起酒杯:“敝人自到湖北之后,庶务多有赖于诸君。今天能有些许业绩,并蒙擢升,感激良多。谨以杯中酒水,向各位致以诚挚谢意!”

喝完之后,孙元起拿起酒壶给诸人斟满,顺便问道:“皙子,朝廷发来的谕旨里,提到新任提学使是谁了么?”

“没有。”

“那就好。如此一来,我们应该有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处理湖北的剩余事务。”孙元起放下酒壶,“大家再辛苦一段时间,等事情结束,我们到北京之后好好乐呵乐呵。”

“去北京啊……”诸位幕僚顿时神色各异。

幕僚好比后世官场的秘书,领导每换一个职务,幕僚就跟着换一批,只有少部分忠心耿耿、志趣相投的死党才会跟着领导到处东奔西跑,乃至服务一辈子。这五个人虽然未必都是做幕僚的料子,比如林纾天天都在忙他自己的译稿、陈乾生则动辄十天半个月不见人影,然而毕竟相处两三年,关系非常融洽,孙元起还是希望大家都能跟着去北京的:“大家不用担心‘京城米贵,居大不易’。到了京城,诸位薪金会比在湖北时多出五成。而且我在后海有套宅子,住上几十口人都没有任何问题!”

诸位幕僚相互望了望,没有说话。

“当然,如果不想去北京也请尽早说,我争取给大家在湖北谋个体面的差事。”十个指头还有长短,何况各位幕僚都是有文化、有思想的俊杰呢?孙元起知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所以也不强求,“大家如果没想好,也不用着急回答,反正还有一段时间。”

杨度停下手中的扇子,瞪着孙元起:“百熙,当年一道从日本回国的时候,你曾允诺‘苟富贵,勿相忘’,如今还算数不?”

“自然算数,只要皙子不嫌弃!”

杨度搁下扇子,双手端起酒杯:“既然如此,以后就叨扰啦!”

“小弟欢迎还来不及呢!”孙元起没有任何推脱,杯到酒干。

现今的五位幕僚中,对孙元起帮助最大的无疑是杨度。有了他的协助,官场上勾心斗角的事情再也不用麻烦自己费脑筋。所以对于杨度的表态,孙元起持十二万分的欢迎。

坐在孙元起右手边的林纾也捻着胡子说道:“老夫翻译泰西文字,请教于百熙之处甚多,不知百熙能继续赐教否?”

林纾是近代着名的翻译家,古文功底极为深厚,往往口述者还没说完,他就已经写好了。但他却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不懂外语,无法选择合适的底本,决定权全在口译者的手上。因此,他曾闹过一些笑话,比如把名着改编或删节的儿童读物当作名着原作,把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本译成等。

孙元起虽然没读过几本外国文学名着,可是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再加上在欧美又认识那么多熟人,总能为林纾找到最可靠的底本。林纾对此也颇为感谢,在译作的前言、后记中一再提到孙元起的襄助。

孙元起再次端起酒杯:“畏庐先生说什么赐教?实在是折煞后学了。非常欢迎您一起去北京,后学还想向您请教桐城文字呢!”

刘师培也不甘示弱:“小弟愿随百熙到北京!”

章士钊沉吟片刻,也答应了。

只有陈乾生有些歉意地说道:“百熙兄,小弟自知不是当幕僚的材料,这几年又忙于自己的事情,对于衙门没有任何帮助。然而你对小弟并无一句埋怨之词,小弟实在是既羞且愧!如今百熙兄荣升左侍郎,想来幕下会有更多俊才,小弟恰好在湖北还有些俗务未料理完,就不随大家去北京了。辜负百熙兄好意,还望见谅!”

“既然仲甫有意留在湖北,那愚兄有什么可以效劳的呢?”说实话,孙元起对陈乾生的去留还真不太在意。

“如果可以的话,小弟想请百熙兄把我安排到法政学堂,哪怕当个杂役也行!”

如今湖北法政学堂主要是王宠惠和宋教仁在处理校务,可以想见,里面到处洋溢着革命的气息。陈乾生此去的目的,如同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就是要拉帮结派准备造反。

孙元点头:“这应该没什么问题!”

虽然现在已经有谕旨,毕竟还没有正式离职。即便已经离职,在法政学堂安排一个监督或教务长,冲着自己的面子,难道陈夔龙或后来的提学使还能说出什么来?

随后,又补充道:“仲甫到了法政学堂,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一切总要以学生安全和学校大局为重。”

陈乾生微微一鞠躬:“小弟受教了!谨以杯酒,感谢这些年对陈某的关照,也祝大人步步高升!”

!@#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从屯田开始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贰臣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三国之巅峰召唤无错字精校版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异域使命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