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的后宫中,莺莺燕燕的佳丽并不在少数。她们各个出身名门,有的来自贵族世家,有的则是才华横溢的书香门第。这些妃子们不仅有着绝美的容颜,更有着深厚的背景。然而,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争风吃醋的漩涡中,彼此之间互相攀比、争斗,为了得到太宗皇帝的宠爱和重视,不惜用尽各种手段。
然而,后宫之主的位置始终只有一个人能够占据,那就是长孙皇后。她的地位无人能及,不仅是太宗皇帝的贤内助,更是整个后宫的领导者。她的智慧、仁慈和公正使得所有妃子都对她敬畏有加,甚至不敢在私下里对她说半句不敬之言。
只有几个资历深厚的妃子知道,长孙皇后在还是秦王妃的时候,就有一个每天都随身携带的香囊。这个香囊并非为了装饰或散发香气,而是隐藏着一种致命的剧毒。这种剧毒的毒性之强,足以让人在瞬间毙命。
然而,这个香囊并不是为了对付别人而准备的。恰恰相反,它是长孙皇后为自己准备的。在那个充满了争斗与阴谋的后宫中,李世民因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威望,已经成为功高震主的代名词。当时的秦王府中,每天都充满了紧张和恐惧的气氛,众人皆提心吊胆,担心会遭遇不测。
长孙皇后深知,作为秦王的妃子,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她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因此,她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式,以保证自己在面临危险时,能够迅速而平静地结束自己的生命,避免遭受任何可能的屈辱和伤害。
在玄武门之变那个决定性的时刻,长孙皇后亲自走上前线,为秦王府的将士们分发铠甲兵器。她的这一举动无疑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使得原本就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的将士们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他的身后。这一刻,她的决断和勇气无疑为李世民的胜利增添了重要的底气。
长孙皇后的行动,不禁让人联想到独孤皇后和隋文帝一起开创的“开皇之治”。两位皇后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人物,都以她们的智慧和能力在那个时代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然而,当我们将这两位皇后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长孙皇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超越独孤皇后的勇气和智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两位皇后都是历史上着名的皇后,她们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和能力,都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独孤皇后和长孙皇后都是非常有远见和智慧的女性,她们都曾经帮助自己的丈夫制定政策和治理国家。独孤皇后在隋朝时期,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并奠定了隋朝繁荣的基础。而长孙皇后则在唐朝时期,积极推动儒家教育和社会改革,为唐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两位皇后的故事也惊人地相似。她们都曾经帮助自己的丈夫解决内部争端和矛盾,也都曾经遭受过外敌的入侵和威胁。但是,两位皇后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应对了各种挑战和危机。
这也使得唐朝时期的女性比其他朝代的女性更为活跃和自由。唐朝时期,女性可以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商贸、教育、艺术等,这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同时,唐朝时期的女性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外表,她们穿着华美的服饰,佩戴精美的首饰,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这种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此刻的望江楼最高层都是一些贵妃和年幼的皇子,二楼自然是各位亲王和一些大臣。这次宴会望舒包厢里面的酒水都是特制的,都是五台山最新的一些果酒,相比之前的高度白酒,这些妃子明显更喜欢这种带着果香的美酒。
这些果酒是五台山最新推出的一种新型酒品,它采用当地最新鲜的水果和天然的泉水,经过独特的酿造工艺,研制而成。这种果酒不仅具有水果的清香,而且还有酒的醇厚,色泽鲜艳,口感清爽,让人一饮而尽,回味无穷。
这些特别的果酒,它们的价值远超过它们的成本。它们的价值在于那精心挑选的果实,每一颗都充满了自然的甜味和丰富的营养。它们的价值在于那独特的酿造工艺,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五台山酿酒师的心血和智慧。它们的价值在于那让人陶醉的口感,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果酒与传统的葡萄酒有所不同。它们并非为了陈年而酿造,而是为了呈现果实本身的鲜活风味。它们口感清新,香气独特,无论是单独品尝,还是搭配美食,都能带给人全新的体验。
这些妃子对果酒的高度赞赏,无疑是对望舒楼和五台山最好的宣传。她们在品尝第一口之后,纷纷表示被这种果酒所震撼。它的香气、口感和色泽都让人无法忘怀。
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杨妃都表示,这种果酒的口感清新,甜而不腻,非常适合她们的口味。韦贵妃则称赞这种果酒的香气丰富,让人仿佛置身于果园之中。其他妃子则表示,这种果酒的色泽鲜艳,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
望江楼在今天的菜品上下足了功夫,尤其是针对三层这两桌女性顾客,这次的菜品充满了创意和用心。首先,从食材上,望江楼选择了最新鲜、最健康的食材,包括各种有机蔬菜、新鲜水果、精致米面等。这些食材都经过精挑细选,确保了菜品的质量和口感。
其次,在菜品的种类上,望江楼精心设计了许多适合女性口味的菜品。其中包括了一些营养丰富、口感清淡的汤品,如鲍鱼排骨汤、蛤蜊豆腐汤等。此外,还有一些低脂、低糖的精致糕点和小吃,如紫薯珍珠小饼、酸奶水果杯等。
除了李治和长乐,后宫的这些妃子都是第一次吃到带有调味料的饭菜,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后宫的妃子们感到无比的新鲜和刺激。她们一直以来都习惯了尚食局里面那种原汁原味的烹饪方式,食物的味道清淡而单调。然而,望江楼所提供的菜品却完全不同,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腌制,调味料的运用恰到好处,既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又让菜品整体口感更加丰富。
\"阿娘,这是我特地给您做的生日蛋糕。\" 李治,这个平日里被众人捧在手心的小皇子,此时双手吃力地端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蛋糕,那副小小的身躯与面前的蛋糕相比,显得有些滑稽却又十分坚韧。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长孙的爱意和孝心,那份真挚的情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述。
尽管年幼,李治却非常明白母亲的生日对于她的意义。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如何制作蛋糕,希望能够为母亲献上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那双小手虽然被挤得有些发白,却依然坚定地端着那个大蛋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长孙。
长孙皇后看着小李治,眼睛里闪烁着母爱的光芒,如同繁星点缀的夜空。她的内心被这个可爱的儿子所打动,仿佛有一股暖流悄然涌动。但是,在公共场合,她必须保持最基本的礼仪,展现出皇后的威严和尊贵。
长孙皇后微微垂下眼帘,调整了自己的神态。她的微笑变得温和而庄重,有些心疼的对着李治说道:“稚奴,这些事情让其他人做就可以了,阿娘知道你的心意。”
其他妃子看着这一幕,心中除了羡慕,还有一丝敬意。她们知道,长孙皇后与小李治之间的母子情深,是她们无法替代的。虽然她们也身为母亲,但与长孙皇后相比,她们的母爱显得更为复杂和混乱。长孙皇后不仅是一个母亲,更是一个皇后,她的行为举止代表着皇家的尊严和风范。
长乐公主看着眼前的生日蛋糕,不禁惊呼:“稚奴,你真是太厉害了!这真的叫做生日蛋糕吗?我可是从来没有吃过呢!”
李治听到长乐的称赞,不禁露出了自豪的微笑。他轻轻擦拭着蛋糕上不小心沾到的果酱,说道:“那当然,这可是我好不容易学会的。其实,这个蛋糕我还特地为你准备了呢。可惜现在只有果酱,无忧哥说如果是在冬天,就可以制作出奶油了,那时候的蛋糕才会更加美味呢。”
李治说着,又取来一把精致的小刀,递给长孙皇后,说道:“阿娘,今天是你的诞辰,这个蛋糕应该由你来切,才能吉祥如意。你试试看?”
长孙皇后接过小刀,微微点头,说道:“好,那阿娘就试试看。”
她手起刀落,将蛋糕分成了许多小块。每一块都精心切割,大小均匀,宛如艺术品一般。长孙皇后将切好的蛋糕块递给李治和长乐,又让望江楼的侍女给其他妃子也递过去,最后自己也拿起一块品尝。
她们迫不及待地接过蛋糕,细细品尝。
“哇,真是太美味了!”韦贵妃惊叹道,“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甜点!”
杨婕妤也点头附和:“是的,这个蛋糕口感细腻,甜而不腻,真是绝了!”
长乐吃过后拼命向李治眨眼睛,见李治不解才靠近小声说道:“回去后把这个蛋糕的制作方法告诉我,等阿耶回来后我们一起做一个更大的。”
李治听后眼前一亮,自己阿耶好歹也是比天选之子还要厉害的满五边形战士,等他回来定然要再做一个,李治当下小声回道:“这样的话还要再写信问下无忧哥哥,他还有一个奶油的秘方,我们到时候要过来。”
长乐听后偷偷的给李治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对此深表认同。
“哎呀!”李治跳起来喊道,“阿娘,我还有礼物没给你呢!”
其他妃子虽然被李治的孝心所感,但被李治这么一说也有些忍俊不禁。长孙看着李治笑着问道:“你的例钱都用完了吧?还能买的起东西?”
李治听后并不言语,装作很有风度的样子拍了拍手。
没过多久,一旁的侍女就给李治递来一个精致的盒子。李治起身,双手捧着盒子,恭敬地说道:“阿娘,这是我送您的画像。”
长孙皇后看着李治手中的盒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感动。她接过盒子,慢慢地打开,里面是一幅精细的画作,其他妃子见状也看向画像。画中的女子美丽动人,仪态高雅,最明显的是戴着一顶皇冠,正是长孙皇后的模样。
“这是你亲手画的吗?”长孙皇后问道。
李治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阿娘。我和无忧哥学了好几天,才画出了这幅画。我希望您能喜欢。”
长乐看着画像上面仅有的几个文字读道:“欲戴皇冠先承其重?”
长孙看了一眼后,对李治问道:“这是谁教你的?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李治昂首挺胸的站起来说道:“当然!我可是跟无忧哥哥学习了好几天的!”
长孙皇后听后不禁哑然失笑,这个儿子还真是……
她摸了摸李治的头发,说道:“很好,稚奴。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君子总是要求自己做得更好,而小人则总是要求别人做得更差。阿娘,您在我和姐姐眼里就是那个君子。”
李治说完后,长乐又偷偷给李治竖了一个大拇指,表示赞许。
长孙眼里满满的都是赞赏,柔声对李治说道:“你阿耶让你学小沈的学问,你学了几成了?”
“阿娘,您怎么知道是阿耶让我去偷学无忧哥哥的学问?”
李治突然跳起来喊道,但随后他急忙捂住了嘴,因为周围的人都看向了他,现在恐怕大家都知道了他去偷学别人的学问。这还不算什么,如果让张玄素知道了,他可能会认为这是对老师的尊敬和敬意的缺失。
长孙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没事的,这件事张夫子也知道。小沈的很多策论不仅是好文章,甚至比起《过秦论》都是不差的,你有机会好好学习就行了。”
听到长孙的话,李治心中的担忧瞬间消散无踪。他知道,长孙不会骗他,而且张夫子也是认可沈无忧学问的。这意味着他可以放心地学习,不用担心被批评或者被认为是偷学,偷学可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