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山东巡抚梁梦龙关于海运漕粮的奏疏在内阁,最终得到的票拟是“下户部议处”,而奏疏入宫后,司礼监也在票拟下批红。

对于户部,因为魏广德一向认为这个衙门虽然是大明个衙门里管钱粮的部门,油水很足,但麻烦也是最多的,所以以往并未上心。

由此,他对这个衙门的影响力也有限的很。

魏广德一些还在户部的同年,现在的官职也不过郎中、员外郎,根本没啥话语权。

也因此,魏广德放弃了向户部施压的打算,让他们增加海运漕粮的数量,怕是很难。

何况自己施压,张居正也可以。

就现在他和张居正对朝堂各衙门的影响力来说,张居正明显更占上风,完全没必要自取其辱。

魏广德只是强力推动将漕粮海运变为定制,也就是不管运河如何,漕运衙门每年都必须通过海路运输至少十二万石漕粮抵京,其他的也不强求。

海运较漕运便宜,但是确实对河工生计影响很大,若直接切断漕运,两岸河工的生计也确实是大麻烦。

值得一说的是,这几年因为黄河水患的原因,大明内部商品南来北往的数量也是锐减。

毕竟比起陆路运输,漕运的成本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但是成本优势更加明显的海运,即便有商人想要尝试,阻力却是很大。

究其原因,还是漕运的利益集团里不止裹挟着大商人,更有大量官僚的利益参杂其中。

魏广德也不急,慢慢来,他已经越来越体会到《道德经》里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妙意。

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后世解读也很多。

说法一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说法二则是认为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

更有说法三,“小鲜”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其实在魏广德看来,三者皆有,不能单独采纳一种说法,也不能否定一种说法。

好吧,这就是魏广德理解的“中庸”。

“中庸”,是孔子提倡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和道德实践原则。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把中庸看做最高的道德境界。

孔子多次论及中庸,如赞美《诗经》的《关雎》篇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思想感情表达最得当。

又说一个人的性格风度,“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庸之道要求凡事中正适度,恰到好处。

《礼记·中庸》是发挥孔子中庸思想的着作,朱熹章句引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既是不偏不倚,又是恒常不易,中庸之道成为儒家立身处世待人的准则。

毛泽东曾认为: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

“中”字的本义,有几种说法:像射箭中靶的形状;立木表测日影的正昃;像旗子,氏族首领立旗于中,以聚四方之人等。《说文》:“中,内也。从口、i,上下通。

”这“中”字,相对于“外”来说是“内”,里面;在方位上,相对于四周来说是等距离的“中心”;在程度上,是相对于上等与下等的中等;在过程中,是相对于全程来说的“一半”;而相对于“偏”来说,那就是“正”,不偏不倚。

魏广德就字面理解,即是指适中,正当,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标准。

而“庸”字的本义,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大钟,通“镛”;有人说是城,通“墉”;有人说是劳义,通“佣”;有人说是功义,以钟记功等。

“中庸”之“庸”后世理解大致有三个意思:第一,何晏讲是“常”,程子讲“不易之谓庸”,即恒常而不易之理,变中不改变的道理;

第二,朱子讲是“平常”,即平凡、平常之德,徐复观讲是每个人所应实践、所能实现的行为;

第三,《说文》:“庸,用也。”就是运用。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郑玄也认为,《中庸》这篇文章,是记中和之用的。

魏广德对“中庸”之“庸”的理解,偏向第三种说法,也就是“庸,用也。”

在魏广德看来,“中庸”的本意或许就是用中正的思想选择合适的用法,即“实用主义”。

为了满足“实用主义”,自然就可以在无数的办法里反复横跳,不断的变化,兼揉并济,也就有了所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选择最实用的,就是中庸的本意。

所以对于漕粮的运输,不管是走陆路还是走运河,亦或者走海运,都要,总有一种适合你。

后世民间笑谈“都是成年人,当然是选择全部都要”,在魏广德看来,其实就是符合中庸思想的。

“善贷,你看看这份奏疏。”

魏广德值房里,今日迎来一位客人,是工部尚书朱衡。

从朱衡手中接过奏疏展开阅览,魏广德很快就眉头微皱,心头一沉,不由得问道:“工部已经对治河,完全失去信心了吗?”

这份奏疏,其中主题思想很简单,就是修改漕运的时间规则。

在朱衡这份奏疏里,奏请每岁十月开仓,民输粟;十一月兑完,漕卒受粟;十二月开封发船,二月过淮,三月过洪,四月到张家湾,奏请永为定例。

也就是把漕运起航的时间提前,以避开黄淮一代水患区域,最大限度缓解洪水对漕运的影响。

当然,以前不这么做并不是古人没有智慧,而是选择这个时间点运输漕粮,其实问题也很多,主要就是运河水源的难题。

运河主要通过沿线河道补充水源,按照朱衡的意思,漕船集中在年初发船,那时候偏偏就是枯水期。

实际上就算按照朱衡的建议,提前进行漕粮运输,大量漕船也会因为水位的关系不能快速通过运河,把漕粮运抵京师。

只能说,朱衡选择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以往几年一次洪水,自隆庆三年起连年洪水泛滥,工部是真没太好办法解决了。”

朱衡苦笑道,“现在也只能如此,保证尽可能多的把漕粮安全运抵京师。

本来梁梦龙的海运漕粮一事看上去可行,但听户部那边的消息,似乎只是保证航道畅通,并不会大规模海运漕粮。”

“是啊,首辅大人不同意。”

魏广德苦笑道:“我找他说了几次,他都是那套说辞,万世之利在河,一时之急在海,海道叵测,只宜皆此路以备。

都懒得找新理由搪塞了,呵呵.....”

魏广德这会儿还笑得出来,只不过笑声中尽是无奈。

“我也只能争取将海运定位永制,最起码,最糟糕的情况下,朝廷还能收到来自南方的漕粮。”

魏广德刚说完,朱衡就皱眉道:‘所谓永制,不过就是那么个意思,其实用不用,还不是首辅一句话。

若是他张叔大真把高拱的政策全反了,就算今日定为永制,明日也可禁掉。’

“嘶......”

听到朱衡这么说,魏广德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朱衡说的没错,永制这东西不过就是嘴上说说,其实更像是在安抚人心。

这两年反对海运的声音渐小,最主要还是因为水患影响,京官也担心漕粮运不来,饿肚子。

若是等两年,水患渐息,大家怕是又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到时候再说吧,你这个奏陈可以递上来,张叔大应该不会反对,最起码这是保证漕粮安全的一个法子,只是苦了漕兵,没法在家过年了。”

魏广德也只是叹息一声。

“谭子理应该快到京城了。”

朱衡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道。

“是啊,陆树声也快到了,接下来朝堂应该又有一次大变化。”

魏广德接话道。

“吕调阳确认入阁了?”

朱衡问道。

虽然没有明确的消息,但是早前魏广德身边的人,自然也听说了一些新的人事安排。

只不过毕竟过去半个月时间,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变化。

“内阁奏疏已经递进去了,只等合适的时机宫里就会下旨。”

魏广德说道,“谭纶掌兵部,杨博掌吏部,陆树声出任礼部尚书,宫里也同意了。”

“陆树声没有倒向张叔大吧?”

陆树声毕竟是徐阶的同乡,朱衡可不敢肯定他不会通过徐阶的关系,和张居正暗中联系。

“就我所知,他应该还是比较独立的一个人,不会轻易依附于人。”

魏广德想想才说道。

他对陆树声还是有一点信心的,否则当初也不会答应召回这个人。

当然,是否私底下有联系,魏广德也说不准,还是等人到了京城,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知道。

“户部那位也要动?”

忽然,朱衡又发问道。

“张尚书不想干了,想在年前致仕。”

魏广德低声答道。

此事内阁是有讨论,不过结果也不是很乐观。

这次户部尚书的人选,明显是杨博转托张居正举荐的。

不过魏广德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合适的人,推出来和他打擂台。

“有人选了吗?”

显然,户部尚书人选,才是朱衡最感兴趣的话题。

“张居正举荐南京刑部尚书王国光接手户部,他从户部侍郎赚钱南京刑部任尚书,其实就是杨博安排的后手,为提拔他绕的一趟路。

现在张守直不想干了,调回王国光也就是应有之义。”

魏广德把消息也透露给朱衡,毕竟现在朝中在谭纶没有到任兵部前,朱衡就是魏广德最大的助力。

“礼部那边,王希烈一点办法都没有?”

朱衡忽然又说道。

“他找你来问的?”

魏广德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朱衡默然,但实际上已经承认了。

“士南兄,礼部尚书之位,我是可以帮他争取的,不过就我和他之间的关系,你认为我就算为他出头,将来又会如何?

不是我不帮忙,而是他做人不地道,让我不想帮忙。

都是同乡,在京城本该是精诚团结,可是你看看他王希烈又做了些什么。”

实际上,自从发生胡应嘉等人的事儿后,魏广德不仅对潜在的政敌进行关注,也对身边人多有探查。

想想也是,以为可以成为自己助力的同年里冒出几个反骨来,魏广德能不当心吗?

自此之后,魏广德就通过管家张吉和书吏芦布两条线监视周围的人。

张吉那边自然是他最信任的,可用之人也是江西和北京城都有,人员相对比较复杂。

而芦布这边,则因为是地头蛇,所以人员更加复杂,可谓三教九流都有,而且他本身身份也极为敏感。

好吧,也算是相辅相成。

王希烈对他不满,主要也是源自他提拔速度飞快引得自认为是老前辈的王希烈感到嫉妒。

就是嫉妒。

这样的老乡,不要也罢。

所以魏广德自从发现后,就再未对他的仕途有半点提拔,让他自生自灭,没有赶尽杀绝已经算是看在老乡情面上了。

随后几日,大明朝堂的变化如期而至。

礼部尚书吕调阳入阁,在收到旨意后吕调阳上疏请辞,不允,随后入阁成为辅臣。

谭纶到京后觐见了小皇帝,很快也接到执掌兵部的旨意,同时发出的还有兵部尚书杨博改掌吏部的旨意。

陆树声到京后也是如此,觐见小皇帝后,虽然冯保进行了阻拦,但是旨意最终还是发出,这让冯保对魏广德和张居正都心生不满。

魏广德在府邸里狠狠灌了冯保一顿酒后,两人的关系才稍微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杨博正式接掌吏部,到任后第一份奏疏自然就是请求京察,汰撤不职官员,去高拱时代的京察大幕由此拉开。

随着大学士张居正、魏广德、吕调阳自陈不职,言易一榱不若得一栋,评众臣不若简柄,乞赐罢免的奏陈递上,皇帝不允后,百官接二连三也上此类奏陈。

礼部尚书陆树声、左侍郎王希烈、右侍郎诸大绶各自陈,俱诏,照旧供职.....

此次京察历时一月,本就是有针对性的,所以结束的也很快,大批官员由此被罢黜。

对朝廷高层来说,京察引起的变动微不可察,毕竟高拱的门生故旧大多入仕不久,官职低微。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民国神医:从诊治上海滩大佬开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南明:重生朱由崧漠唐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晚唐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小子,快给爷科考去盛唐舰载特重兵趣味世界简史倾城欢都市邪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双枪皇帝大唐:兵圣驸马爷回到古代打江山三国昭烈皇帝大唐:我有一个微信聊天群谍影森森离婚后,陆总只对她服软大秦:多重人格,被祖龙模拟人生玩转明末萌妻私房菜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唐晟春秋帝宠二嫁王妃皇上你不行:七日宠妃乱世皇孙之言旬传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全民穿越:原始时代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重生之鬼眼妖后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汉末求活开局小岛称帝:大航海君临天下!娘娘,请升级(系统)穿入异世界?召唤玩家一统天下!锦衣状元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晋坞大炎帝国,吾济苍生
骑士书屋搜藏榜: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明日传奇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重生世子平天下纵天神帝重生之大科学家八零之悍媳的甜蜜时光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千面邪妃大汉:开局拯救王昭君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中医大师扁鹊沈家大小事汉末浮沉书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带着美女闯三国云尧长歌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大唐:九五至尊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穿越原异界寻仙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极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大宋风云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皇宫乐府琴手与歌女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重铸汉骨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陛下,六皇子的娇妻们造反了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重生成为皇太子却意外失忆变牛蛙统一天下,从召唤奸臣开始!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穿越占座山穿成纨绔皇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开局穿成奶娃子神威天降九皇子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重生农家致富科举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穿越:我带着一座城来到了明末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大汉征服者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带着AI去穿越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