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张居正说的山东事和黄白册,魏广德自然是知道。

当初山东事的处理,魏广德还在礼部,说不上话,但也有人来找过他说这事儿。

他也通过陈以勤,在内阁表达了反对的意思。

那是隆庆元年,还是户部尚书的葛守礼以“直隶山东等处土旷民贫,流移日众,而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匀。新法不论户之等则,只论田之多寡,致使百姓放弃田土,以避差役。

黄河以南,太行山东西,土地贫瘠正赋已无力交纳,岂能再加以重役”的理由,反对在北方推行一条鞭法。

特别是葛守礼看到一条鞭法的一些缺陷,提出“工匠因没有土地而免差。富商大贾虽多有资财亦因无田而免役。致使衣不遮体、终岁辛劳的农民独受其困。”

另外就是对地方官吏办事不同,葛守礼也是非常看不惯,在奏疏中直言“不论仓口,不开石数,只开每亩该银若干,致使吏书因缘为奸,增减洒派,弊端百出。”

因为一条鞭法存在的种种弊端,所以葛守礼是旗帜鲜明站在维持旧法之上,指出“国初征纳钱粮,户部开定仓库名目和石数价值,小民照仓上纳,完欠之数了然,其法甚便。”

这事儿,魏广德当然清楚,虽然在后来他入阁以后,在江西地方请托之下,内阁批准了在江西试行一条鞭法,但其中弊端,他也是看在眼里。

本质上,如果执行一条鞭法之外能够开征商税,大明朝的税法就算完美了。

只可惜,这两条都被朱元璋给预定了,虽然并没有定死,朱元璋也是留了口子,允许后代帝王视情况斟酌,便宜行事。

可是后面的话被文官集团选择性忽略,认定朱元璋定下来的东西就是祖制,不容更改。

至于南京湖广道试监察御史陈堂所奏黄册、白册,魏广德当然知道,官场公开的秘密。

朝廷征粮征税是按照黄册分摊赋税,而地方官府执行时不时按照黄册进行,因为猫腻就出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私底下还编制白册。

征钱粮,编徭役,有司都以白册为重。

陈堂只是向朝廷陈述了事实,但也没敢说用白册替代黄册的话。

这篇奏疏递上来的时候,魏广德还没回朝,不过回来后他也听说了此事,还找出奏疏看了看。

“叔大兄,你是想借着这次机会,重新编制黄册”

魏广德试探着问道。

“沿袭至今,奸吏那移,豪强影射,弊病不可胜数。

黄册掌握在里胥手中,任其增减,钱粮完欠,差役轻重,户口消长,皆与事实不符。

若是朝廷依仗现有黄册布置行事,难免出现差池。

如今考成法已经推行,我欲在此之后,重新编制黄册和清丈天下田亩。

洪武朝时期,天下纳赋田亩尚有八百余万亩,何以至今只剩四百余万不到五百万之数。

朝廷亏空,还不是被下面胥吏贪了去,想想为之骇然。”

张居正也不藏着掖着,魏广德都敢提出大概钱法,在内阁里,他难道还不敢说出现今大明朝廷上下存在的种种弊端。

魏广德没有接话,而是看向一旁满脸骇然之色的吕调阳。

张居正也注意到魏广德的目光,随即也看了过去。

吕调阳在二人目光注视下,难免感觉不舒服。

朝廷的大事儿,基本上就是你们两个在商议施行,难道还想让我来做这个出头鸟。

吕调阳心里委屈,他在内阁就是个象征意义的存在,干最多的活儿,掌最少的权,特么的,这两人还想利用他。

吕调阳装作思索状,也不说话。

魏广德不接张居正的话,那是因为此事牵扯有点大,说事关天下也不为过。

看都魏广德和吕调阳都不接茬儿,张居正只好继续说道:“我记得当初葛御史提出一条鞭法在北方所困还是很有见地。

朝廷要推行全国,就不得不掌握真实数额,北方田亩、人口事关重大。

若按现有黄册,怕是真会闹出大乱也未定。”

“北方重人口,南方重田亩,先借着南直隶歙县的事儿,把会典中所载赋役清查一遍也好。”

这次魏广德接话了,再不接就成张居正的独角戏了,吕调阳摆明了不想掺和这事儿。

“让户部问一下”

张居正说道。

“问问吧,看看后续是否.”

说道这里,魏广德愣了愣,此事没有后话,那说明其实已经不了了之。

加之大明本就是流官,前几年的官员还在不在任上都说不清楚。

“户部下文催问,让殷尚书盯住了。

下面那边,我感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利用此事影射殷尚书,阻止南直隶的一条鞭法试行。

人家既然都出手了,还把事儿给拖下来,这么多年了,也该有个了解了。”

魏广德说道。

“那此事直接给户部下条子还是”

张居正说道。

魏广德知道肉戏来了,张居正是想让他或者吕调阳来出头,不过吕调阳不想牵扯进去,他也不想。

略做思考就说道:“下条子让户部自查这些年拖延的文书,由户部自己行文上报吧。”

既然南京报过,户部就有留档,下文追问都没有结果报上来,按照考成法自然是要尽快了结的。

让他们自查,不失为重新翻起此事的妙棋。

上报,自然是用奏疏送进宫里,到时候御笔朱批,就更有约束力了,徽州府也没有办法继续拖延不办。

听到魏广德给出这么个主意,张居正只思考片刻就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事儿。

至于下条子还是找人带话,魏广德就不管了,张居正有的是办法把消息传到王国光耳朵里。

随后几日,户部和工部都在紧锣密鼓筹备新钱法的政策条目,而魏广德起草《革新钱法》奏疏也已经送到两宫太后和小皇帝朱翊钧手中。

慈庆宫里,李太后看完奏疏就对送过来的冯保问道:“民间用银称重,其实也很方便,为何内阁还要想铸造银钱”

铸币是为了赚钱,这个当然是不能公开说出来的,只能是大家私下里意会。

不过这对于没有多少政治头脑的陈太后和李太后来说,自然就有些晦涩难懂。

冯保看了眼上面的两宫太后,这才小声说道:“听说是魏广德得到了来自月港夷人使用的银币,一个银币大约一两重,又说西洋还有更小的银币,使用非常方便。

魏阁老觉得我大明现在流通的银锭,成色不一,颜色各异,特别是流通最多的碎银,为了鉴定真假,商家还要用牙咬,实在有辱斯文。

既然夷人都能想到铸币,我大明也可以铸造比夷人银币更加精美之物。

所以魏阁老就和张首辅他们商议,又找了户部、工部和兵部尚书研究此事。

最后确定铸造一两的银币,还有一钱、五钱两种小银币,一面刻万历通宝字样,另一面则是银币重量。

同时因为民间私钱泛滥,特别是自嘉靖三十四年后,民间已经是公然私铸铜钱,导致钱法崩坏。

此次内阁打算以此契机,收回民间铸造私钱之权,以后大明流通钱币只能是工部宝源局统一铸造,禁止私铸金银铜钱。

以后民间全部使用官钱流通,一钱银币兑七十文铜钱,缴纳赋役银、铜钱皆收。

好像因为此事,前几日内阁里还争议不断。”

“这样也很好啊,他们还争议什么”

不同于李太后的出身,陈氏出身书香门第,所以自小也见过民间碎银,知道那东西很难看。

手里把玩着工部手工制作的银钱,觉得此物倒是很方便。

七十文钱以上,可以用银钱交易,七十文钱以下,还有平钱及当五钱和当十钱两种大钱可用,也不会动不动就是大把铜钱。

不过她还是有些好奇,内阁这样定下来的规矩好像不错,还有什么好争议的。

“听说是因为民间私钱的缘故,按制一文官钱折私钱六十文,小民已经习惯平钱之下还有私钱,一些小买卖,使用平钱都不用,所以他们在考虑是否在小平钱之下还要铸造新的铜钱。

不过工部似乎觉得此举多余,毕竟铸币成本不低,铸造小平钱朝廷本就亏本,之所以嘉靖爷运行民间私铸铜钱,也是因为工部不愿多铸的缘故。”

冯保答道。

“那内阁可有结果”

这次魏广德的奏疏,并未涉及到小平钱以下是否还要铸造钱币,所以陈太后才问出口。

“曾有人建议仿宋朝铸造铁钱,不过铁钱易锈,所以并不合适,后来魏广德说按照民间旧例,以宝钞十贯折一文钱,不过户部王尚书不同意,现在好像还没有得出结果。”

冯保把他听到的消息在慈庆宫里告诉两宫太后,而内阁里再次召集了户部、工部和兵部尚书,甚至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商议接下来推动新钱法的步骤。

一开始,此事还算保密,开始随着户部、工部参与官员人数的增加,消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泄露了出去,让魏广德不得不加快推动的步伐。

此法对民间来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禁止私钱。

而朝廷从上到下,没有染指过此事的家族怕是不多,为此朝野议论,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此事若不能尽快落实下去,等时间长了,怕不是地方上也会反应过来,统一钱法后地方官员的荷包怕是要受影响。

毕竟民间征税是铜钱为主,而解缴京城户部又是白银,其中汇兑损耗以后可就没有了,以前以此加征的杂税就失去了依据,只能取消。

京官中可不乏主政地方的官员,比如六部主事,许多都是从各县中挑选的有才干的县令充任,对下面捞钱那一套自然非常熟悉。

虽说开始两天没有想到,可是随着细节的曝光,特别是魏广德要工部铸造银币,确定一钱银子等于铜钱七十文后,许多敏感官员就已经注意到这条改变。

如果说前几日消息哈只是在京官中流传,昨日起消息已经扩散都民间市井之中。

“宝源局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旨意下来,就可以马上开始铸币,优先铸造银宝,便于朝廷财政支付。”

内阁首辅值房里,朱衡简单说了工部这边的准备。

样币工部前两日就定下来,交到内阁后修改一点,随后二次铸币,现在已经送进宫里等待消息,可以说工部已经没事儿了,只等户部拨银。

是的,工部库房的银子,不能是第一批铸造的,因为要等圣旨。

官钱上面都会有年号,所以不管是铜钱还是银币,都有万历通宝字样,若没有宫中圣旨,工部是决计不敢提前铸造的。

“一百万两银子已经准备好,只等旨意就可以移交宝源局铸造。”

户部尚书王国光说道。

至于叫来谭纶,不仅是钱币运输安全问题,还有兵部那边掌握着朝廷最大的银库的原因。

谭纶这时候没有接话,因为还没到兵部出手的时候。

常盈库的银子,本来就是不动的,现在是要先解决户部拨银的问题。

“查了没有”

魏广德对于二人的话不置可否,看向刘守有问道。

“查到了,是工部一个主事酒后说出去的。”

刘守有马上站起来答道。

魏广德压压手,示意他坐下说话。

“因为消息泄露,所以不得已加快速度,朝廷要尽快铸造出银币推向民间。”

魏广德在刘守有坐下后就说道,“昨日市井已经开始流传,昨晚我还听到管家说,现在民间很是恐慌,担心朝廷是铸币成色不足,进而坑害商家。

不瞒诸位,我府上这几日来了不少勋贵,询问银币之事,呵呵.”

说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一阵苦笑。

大明朝的钱呐,是真的操蛋。

以前是宝钞,算是大赚了老百姓一笔银子,特别是那些商家损失最为惨重。

至于铜钱,朝廷铸造的铜钱是好,可是做的很少,根本不能满足流通。

对于这次朝廷要铸造的新钱,特别是银币自然是他们关注的。

若是朝廷没银子,只是少量铸造,然后就禁止民间使用碎银和私钱,那后果是不敢想象的。

这个时候发榜安民肯定是不现实的,毕竟朝廷并没有定下制度,反倒坐实了此事,怕是民间会更加恐慌。

朝廷唯一能做的,那就是尽快把银币推行民间,让百姓看到朝廷官铸银币的成色,可比民间成色不一的碎银强上许多。

笑过后,魏广德目光看向张居正,似是询问他和宫里那位沟通是否到位。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民国神医:从诊治上海滩大佬开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南明:重生朱由崧漠唐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晚唐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小子,快给爷科考去盛唐舰载特重兵趣味世界简史倾城欢都市邪主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双枪皇帝大唐:兵圣驸马爷回到古代打江山三国昭烈皇帝大唐:我有一个微信聊天群谍影森森离婚后,陆总只对她服软大秦:多重人格,被祖龙模拟人生玩转明末萌妻私房菜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唐晟春秋帝宠二嫁王妃皇上你不行:七日宠妃乱世皇孙之言旬传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全民穿越:原始时代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重生之鬼眼妖后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汉末求活开局小岛称帝:大航海君临天下!娘娘,请升级(系统)穿入异世界?召唤玩家一统天下!锦衣状元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晋坞大炎帝国,吾济苍生
骑士书屋搜藏榜: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明日传奇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重生世子平天下纵天神帝重生之大科学家八零之悍媳的甜蜜时光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千面邪妃大汉:开局拯救王昭君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中医大师扁鹊沈家大小事汉末浮沉书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带着美女闯三国云尧长歌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大唐:九五至尊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穿越原异界寻仙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极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大宋风云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皇宫乐府琴手与歌女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重铸汉骨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陛下,六皇子的娇妻们造反了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重生成为皇太子却意外失忆变牛蛙统一天下,从召唤奸臣开始!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穿越占座山穿成纨绔皇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开局穿成奶娃子神威天降九皇子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重生农家致富科举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穿越:我带着一座城来到了明末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大汉征服者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带着AI去穿越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