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家缺个闺女,小鱼儿就极好!所以老夫要多个孙女了,劳烦大师给定个好日子,此事早定了老夫也好安心!”
高老国公本就稀罕金玉,加之道归老和尚刚才那番话,他就着急起来。
像是金玉会被别人抢走一样!
“老国公有福了!”
道归老和尚这话显然意有所指,大家又不约而同看向金玉。
“借大师吉言!”
高老国公笑的欢喜,道谢自然也真诚。
就是一旁的永定侯夫妇也忍不住欢喜。
他们本就喜欢金玉,听道归老和尚这样一说,喜爱之意更胜几分。
“是桩喜事,满施主命里旺亲,与国公府有亲缘,极好!”
接着,道归老和尚又如是说道。
这可是大大的吉言!
给老国公,和永定侯夫妇喜的不知如何是好!
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们对道归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
他们只是这个朝代的缩影,这里基本上人人信奉神鬼之事,也特别崇敬和尚。
尤其像道归老和尚这样的得道高僧,他的话简直是一语难求!
所以,他说的话人们都谦卑受领,并奉若神旨。
“四日后是个极好的日子,宜结亲安家,且双双两好,国公爷若是着急,便可定为这日行认亲礼。”
四日后,也就是四月十六日,双月双日,确实不错!
而且被道归大师这么一说,老国公那是喜的满脸红光,咧着嘴直乐呵。
“好好好!就定四日后的日子,劳烦大师!”
“无碍!”
“大师若是得空儿,认亲那日可否贵临我高府赐福?”
国公爷捋着胡须邀请道归老和尚。
若是平日,他没有这个自信敢开口。
一则是道归名声在外,连见一面都难!
二则是他曾拒绝过当今的邀请,所以一般人请不动他。
今日实在是机会难得!
高老国公见他对金玉另眼相待,才敢开这个口的。
他这话一出,包括俞川越在内的所有人,都盯着道归大师。
好奇他是拒绝?
还是答应?
“能为满施主赐福是老衲荣幸!”
这话,是道归大师笑着对金玉说的。
显然,他答应了老国公的邀请。
“多谢大师赏脸!”
激动的高老国公,立马起身感谢道归大师。
“金玉多谢大师厚爱!”
见此,金玉也起身屈膝行了一礼。
“满施主多礼!”
看向金玉,道归老和尚笑的格外仁慈,那双清明的双眼也满是关爱之色。
此时的他,一点也不像得道高僧,倒像个疼爱孙女的老祖父。
一桩喜事有了着落,最开心的莫过于高老国公。
他老人家端起杯子不停的挨个儿敬酒,除了满爹外,他敬酒最多的是道归老和尚。
说起喝酒,道归老和尚来者不拒,且面不改色,越喝越精神!
他喝酒的样子跟喝水没任何区别。
好像连酒精也不敢在他面前作乱一般!
难道,这就是得道高僧的好处?
金玉见了,心里暗想。
“这可是包子?”
一轮酒喝下来,到归老和尚拿起包子笑问金玉。
虽然隔着桌,可金玉正好与他对坐,所以两人说话倒也方便。
不过金玉有点疑惑。
他怎么就知道这是包子?
“正是,大师可尝尝味道如何!”
金玉说完,道归大师也不客气,就咬了一口包子。
满嘴的肉香和麦香味儿混合,在加之发面松软香甜的口感,倒是让他眼前一亮,连连点头。
“极好!”
道归大师再看向金玉时,眼里都是笑意。
可他也没问别的。
比如说包子的做法!
比如是哪位大厨做的?
……
他不但是一代得道高僧,还是个心明眼亮之人!
不该说,不该问的他一个字也不提。
这也是得道高僧修出来的修养!
修行,修的不光是道行,还有心和眼。
道归大师身上充分的体现了这点。
“大师若是喜欢吃,回头我上山教寺里膳食房的师父们做包子,素馅包子味道也很不错的!”
道归大师不问,金玉却主动提出来。
这话里信息很多!
也明明白白告诉道归大师,这包子是她做的。
更甚者,也间接承认了她与高家,还有凌白合作开食铺的事。
“老衲替寺里众僧感谢满施主!”
道归老和尚依旧没和金玉客气,笑着就答应。
不过看金玉,眼里的关爱神色更胜,人也笑的更加和善。
“十六过后也没别的事,那我二十那日上山,去寺里教师父们蒸包子。”
“可,老衲在寺中恭候满施主。”
道归本就慈眉善目,对谁人都笑脸相迎,可对金玉,不光真心喜爱,还非常有耐心,几乎有求必应。
或许,这就是他们一老一小的缘分吧!
满家这边热热闹闹的为金玉庆生辰,外面也是热闹非凡。
当然,外面不是指满家门口,而是整个京城。
难道发生什么大事儿?
大事算不上,倒是一件新鲜事!
是什么新鲜大事儿呢?
当然是新吃食的出现,引起京城百姓的狂热。
狂热到什么地步呢?
就这么说吧!
用人山人海虽然有点儿夸张,可东西南北四市大铺子都人满为患,且铺子外面挤满了要购买馒头包子的人。
由于开业的限购策略,一些大户人家差奴仆下人抬着框子来排队购买包子馒头。
为了吃的,他们甚至让全府下人出动,去排队购买。
夸张吗?
不!
这才哪儿到哪儿!
有些人家把家里的下人分成四队,让他们分别在四市的铺子里去排队购买。
这或许真有点儿夸张!
可也是事实。
一人限购两个包子馒头,这让大家对新鲜食物报以好奇的同时,也被包子和馒头的口味深深折服。
于是,准备充分的食材,根本满足不了京城人们对包子馒头狂热的需求。
所以,午时刚到,四市的铺子就关门谢客!
因此,刚开业的‘众合食铺’也一炮而红。
众合,众口合一。
名号自信又响亮,仅仅几个时辰就响彻京城。
馒头包子的反响,确实验证了这一点。
大街小巷都在议论众合食铺,话题自然离不开包子馒头。
有的说包子好吃!
有的说馒头香甜!
你争我论,这便成了京城最火热的话题。
而且居高不下,日日如此。
普通人议论议论就罢了!
可有些人不但念叨,还起了别的心思。
比如,他们会暗中打听这铺子是谁家开的?
包子馒头又是为哪位大厨发明的?
这位大厨能不能为己所用?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暗中不少人在猜测打听,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看着日进金斗的众合食铺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