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说道:“当官为民是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值生,身上却有一股豪爽之色。
此时的陈百户和白百户对方中愈这帮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二百人打一千四、居然还能占据上风,这些是什么人啊?
两个人凑上来冲着方中愈、岳江川等人连连拱手,陈百户说道:“众位大人...不对,应该是众位英雄,你们可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这种事情莫生谷最喜欢抢着说话了,“小意思小意思,这点倭寇算什么呀?咱们头儿、方大人一个人都能打跑他们...”
“我说莫兄,你让我说几句好不好?”方中愈望向他。莫生谷嘿嘿一笑,“头儿你说...我不说了不说了。”
方中愈说道:“两位老兄,我们是来剿灭倭寇的,这才是开始。咱们先清理战场吧,别让受伤的倭寇跑了。”
“对,方大人说的对,这只是开始。”这时候于谦也变得信心百倍,“两位百户大人,请你们带人打扫战场,我陪方大人回去休息...请,方大人、众位大人。”
一路上和镇子中都有不少受伤的倭寇,于谦询问方中愈怎样处理这些人,方中愈淡淡的答道:“放了这些强盗是祸害、关起来又浪费粮食,我的意思是...杀!一是绝了后患,二是震慑其他倭寇!”
于谦听了不禁一愣,隔了一忽说道:“方大人说的有道理...杀!为我死去的大明百姓报仇!”军士们得了命令,将那些受伤的倭寇一一砍首...
南坎镇的百姓夹道欢迎锦衣卫众人,于谦大声说道:“众位乡亲听好了,这位方大人是皇上派来剿灭倭寇的,有方大人在此我们再不用害怕倭寇了!”
许多南坎镇百姓都是亲眼看到了方中愈杀东洋人,这时欢心鼓舞、众口一词高声呼喊方大人英武!
方中愈挥手说道:“请乡亲们放心,皇上知道倭寇猖獗、大家深受其害,所以这次派了大军前来、决意要根除匪患,让你们都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有我们在,绝对可以保证一方平安...!”
若是别人说这话,老百姓可能不会相信,但是方中愈说他们信;便有人回家烧水、做饭,要招待锦衣卫众人吃早饭,被方中愈婉言拒绝了...
老话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不尽然,方中愈带人大败倭寇的消息便不径而走;等一行人回到如东,无数百姓推车担担的来到大营、用好吃好喝的来答谢他们的感激之情。
军内各种物质充足,王瑜表示感谢婉言谢绝、但是热情的百姓就是不肯,纷纷表示不收下东西就不走;王瑜无奈,只得收下来。
于谦本想邀请方中愈等人到县衙招待,方中愈笑着说:“我们人太多,六百多人吃一顿不把你于知县吃穷了才怪,还是到大营我请你吧!”又派人将后回来的陈百户、白百户以及军士们都找来。
头一仗便取得大胜,满营将士都很兴奋,方中愈吩咐多做些菜、举营欢庆。席间,白百户好奇的问:“方大人,请恕我孤陋寡闻,今日跟随您打倭寇的那些人也是京师营的吗?”
方中愈摇头道:“不是,满营军士都是京师五军营和神机营的兄弟,只那二百人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
于谦三人听了很是吃惊,“我天,怪不得那么厉害...!”“是啊!我还纳闷呢!二百人打一千四,太神奇了...!”
于谦说道:“能看出方大人很得当今皇上宠幸啊!居然连北镇抚司的人都让你指挥,我在京师赶考时可是听说那是专为皇上办案的...”
“嗨!于知县真是贵人多忘事,昨日已经告诉过你了,”俞方舟说道:“方大人便是镇抚史、负责北镇抚司全面事务,我们都是他的部下。”
“哦...看我!”于谦笑着一拍额头,“当时光想着倭寇之事、没往心里去,方候爷,我自罚一杯。”说着端起杯来一饮而尽。
至此,如东诸人才知道了方中愈的真正的身份,也更相信他有能力剿灭倭寇...
于谦尤其兴奋,大声谈笑、酒到杯干,连呼痛快痛快!陈百户说道:“方大人,你不知道。于知县是个忠君爱民的好官啊!自打他到了如东便日夜操劳倭寇之事,当初于知县来时可是个微胖之人、您看看这才半年时间简直就像换了个人一样。今日方大人大胜倭寇,可是于知县到如东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方中愈等人听了肃然起敬,方中愈亲自夹了一大块烤肉给他,“于知县令人敬佩,多吃些补补身体。打倭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这个父母官可要养好身体做好准备啊!”
“谢谢方大人...”于谦已经有了三分酒意,拱手说道:“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倒是羡慕方大人身怀绝技、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保家卫国,是何等之英雄气概啊!”
“呵呵...于知县果然有英雄情节,”方中愈说道:“只是我们这种人整日与刀枪为伍,说不上哪天就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了!”
“哈哈...方大人绝不是怕死之人,”于谦举杯相敬,酒喝干杯子却停在半空,“方大人,壮士断腕何惧之有,似那青石化灰...忽然吟道: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虽然直白了一些,但是于谦信手拈来足见其才高八斗、更能彰显他为国为民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好!有气概!”方中愈连连拍手,赞叹道:“想不到于兄一介书生竟然有这等豪气、这等胸怀,可钦可佩、如东百姓之福气啊...!”
高兴归高兴、豪气归豪气,打倭寇可没有那么简单,一场失利不代表他们就不会来了。第二天一早,方中愈便派人请于谦和陈、白两个百户官到大营来。
于谦的酒劲还没有完全清醒,问道:“方大人,你们不会是要走吧?”“怎么可能?”王瑜说道:“方大人请三位来是想商量一下,看看下一步该怎样预防倭寇上岸。”
白百户说道:“这个根本无法预防,就算方大人把两万人都派出去防守住如东的百里海岸线、可是还有启东、盐城、宁波、舟山呢?你怎么也不能看住所有的地方吧?”
“我看这样吧!”方中愈说道:“这些倭寇、海盗不会集结到几千甚至上万人,所以大军应该分成一千人或两千人的小队,在容易登岸的港口附近驻扎...
或许为了保持优势兵力,可在海岸边修建些类似烽火台的东西、派人驻守,如果有情况便举火、大队人马立刻驰援。你们说,哪种形式更好一些?”
“哎...哎,后面这个办法好!”于谦拍着大腿说:“烽火传信,省了人员赶路的时间。”
俞方舟接过话茬,“烽火台最好修高些...能看到海上的那种,倭寇船再来就可以提前发警报。”
“哎呀...哎呀...这主意太好了!”陈百户咧嘴道:“皇上怎么早不派各位大人来呢?我们光想着怎样打倭寇了,还真没想到怎样预警。”众人都很赞同...
海岸虽然长,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泊船上岸。众人研究决定不能登岸的地方不用理会,容易登岸的地方选高处建造石塔,派人值班了望、如有匪情便举烽火示警。
在能登岸却又不易登岸之处设置障碍、堆积大石、树木,并派人巡逻。工程虽然不小,可这是为了抗击倭寇、老百姓踊跃报名,不给工钱都抢着干...
十余日,在南坎镇、启东镇、北坎镇三个容易登岸之处建起了三座十多丈高的石塔;上面备好硫磺、柴草等引火之物,派人日夜守护。
这日,方中愈、王瑜和于谦一起巡视海岸,上到塔顶了望。见视野开阔,大片海面尽收眼底、就算有一只小船都看得清清楚楚。
王瑜说道:“方大人此计非常好,倭寇再来咱们就可以事先准备了。”“只有一点不好,”于谦说道:“夜里视线受阻,看不到海面。”
“这一点就没有办法了,”王瑜问道:“倭寇夜间也来吗?”于谦说道:“偶尔有夜间来的时候,虽然很少也不可不虑呀!”
“嗯...”方中愈点头,“其实我倒愿意倭寇来,预防终归不是办法、最好是杀绝他们!于知县,倭寇一年四季都来吗?”
于谦摇一摇头,“春、夏没有,因为海船受风力影响很大,倭寇只在秋后北风起他们才能顺风到此。”
方中愈又问:“咱们有没有海船?”“怎么方大人?”于谦反问道:“难道你要出海打倭寇吗?”
“嘿嘿...不可以吗?”方中愈微笑问道:“这里是我大明地界,这海也是我们的也不允许他们进入...!”
“大人...你们看!”负责了望的军士突然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