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慧过生日来的人多,但是,无论需要多少肉,鱼,蛋,菜,常永慧都能手到摛来,要多少有多少,好酒也有的是。
常永慧和娘一起,开着拖拉机去白镇,买了一拖拉机点心、糖果、饮料等等。
常永慧道:“娘,再买一些蜡烛吧,她们说要在过生日的时候吹蜡烛。”
夏翠花立即买了三把整整三十支蜡烛。
她不知道到时候要吹多少支蜡烛,反正不能买少了。
从十五号开始,夏翠花就像准备过年一样,开始炖肉炖鱼,蒸包子,蒸馒头。
那么多的知青,饭菜需要量大啊。
反正,现在正是最冷的季节,炖好的鱼肉和馒头包子放在院子背阴处的大缸里,保鲜十天半月没有问题。
除了知青们以外,去年参加常永慧生日宴会的那些人,本族的,宋家庄的,红孩子先锋队的队员们,常丰机械厂的一些员工,今年仍然参加。
好家伙!加巴加巴三百多口子人。
一月十八号上午九点多,知青点的一帮姑娘最先到了。
她们记着自己的承诺,提前到常家来帮忙。
她们来自大城市,都是过生日的行家,不光帮着做饭做菜,而且帮着布置。
她们全都带来了生日礼物。
而且,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生日礼物。
管丽丽用知青田里产的一棵超级大白菜雕刻了一朵如玉如莲的大玉花。
知青田里产的大白菜,和常永慧的试验田里产的大白菜差不多,都是大半个人高,水缸粗。
管丽丽用了整整三天,将大白菜雕成一朵盛开的莲花,漂亮极了,放在常家的堂屋正面的八仙桌上,屋子里的气氛立刻就不一样了。
四胞胎王静、王雨、王雪、王月,她们合力,以一个超级大南瓜为莲花状底座,以一个试验田里生产的超级大白萝卜为素材,制作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雕像。
正是常永慧的雕像。
这四个姑娘心灵手巧,雕像制作得惟妙惟肖,竟然和常永慧的身体一个比例,看上去,就像是常永慧本人站在莲花台上。
雕像太大了,四个姑娘合力抬着雕像,都极其吃力,四个男知青帮忙,八个人合力将巨大的雕像抬进院子。
夏翠花见了女儿的雕像,顿时惊呆了。
常永慧也是惊喜加意外。
常永慧知道有的姑娘擅长手工艺术,却没想到,四胞胎姑娘竟然有这么出色的雕刻才华。
所有来参加生日宴会的知青,全都带来了生日礼物。
生日礼物的百分之六十是手工制作的,渐渐地摆满了一院子。
这些手工制作的礼物,有各种花草,有各种动物,还有想像出来的汽车和飞机,等等。
常家的四合院里,洋溢起越来越浓的激情奔放欢乐无限的气氛。
知青大队的大队长刘俊珍担任这次生日宴会的主持人,而和她搭档的是常国栋。
三百多口子人,分别在四合院里的三十二个房间里吃饭。
真够热门的。
堂屋的大主桌上,坐了十八个人。
来自南方城市的管丽丽、杨静静、王晋晋、应娜、王静、王雨、王雪、王月,是这场生日宴会的策划者。
她们的策划,很有创意。
并不光是戴寿星帽、吹蜡烛、喝生日歌,居然还有演出。
为了给常永慧过生日,知青们早就排练好了节目。
来参加生日宴会的人员,边喝酒,边看节目。
演节目的场地在院子里,这样,所有房间里的人员,都能看到。
来自苏市的应娜,从小多才多艺,在学校时,就是文艺演出队的主力。
应娜下乡时,从家里带来了心爱的琵琶。
平时,应娜经常在知青楼自己的房间里,自弹自唱,自娱自乐。
今天,应娜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艺。
她坐在院子中央的椅子上,面对着堂屋主桌,开始了演唱。
应娜面容娇俏,身材极佳,坐在椅子上,她的优美身姿和嗓音,立刻让参加生日宴会的人眼睛一亮。
应娜的一双小手,弹起优美的富有江南情调的乐曲,如梦如幻。
应娜边弹边唱,她一开口,动人心弦的优美嗓音,立刻激起了热烈的掌声。
应娜演奏完一曲,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要求应娜再演奏一段。
应娜演奏了五段,人们才放她下场。
接下来是舞蹈。
舞蹈的表演者是四胞胎王静、王雨、王雪、王月。
为了演出,她们刚才到常永慧的住室里换上了从家里带来的学生时代的演出服。
四胞胎的脸蛋,都是标准的蛋形脸,而她们的身材,玲珑多姿。
她们跳的是江南风格的舞蹈,这对于北方的观众来说,更感觉新颖好看。
和应娜一样,观众不让四胞胎下场,四胞胎跳了四曲舞,观众们才放她们下场。
知青们总共排练了十二个节目,加上临场增加的节目,总共上演了十九个节目。
常永慧的这个生日宴会,过得丰富多彩,喜气洋洋。
直到下午三点,生日宴会才结束。
……………………………
春节快到了。
常永慧在试验田搞的蔬菜大棚,各种瓜果蔬菜,今年比去年长势更好,产量又翻了五倍。
在给村民们分菜时,常永慧不忘来小常庄下乡的知青们。
过年时,知青们都要回家过年,常永慧带着红孩子先锋队的成员们,给回家过年的知青们每人一个瓜果蔬菜大礼包。
常永慧到白镇买来了七十一个纸箱子,每个纸箱子可以装五十斤瓜果蔬菜。
黄瓜、丝瓜、西葫芦、茄子、西红柿、辣椒,韭菜、茴香等八种。
常永慧想得细,并不是一次性把瓜果蔬菜包全都发给知青,而是哪个知青出发去火车站时,出发前临时给那个回家的知青采摘打包。
这样,知青回到家,就可以和亲人们吃上新鲜瓜果蔬菜了。
要知道,那个时代,无论城乡,过年时根本就吃不上新摘的新鲜瓜果蔬菜。
常永慧这样做,不光为了丰富知青们家里过年时的餐桌,而且更是为了让知青家长们享受到自己的孩子下乡后长了出息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