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后的慈仁寺规模宏大,有七层殿房,错落有致,后院建有“毗卢阁”,阁高三十六级,周围有长廊,可登临远眺。
常永慧三人登上七层殿房的最高一级,真的是如古人所说,从这里“望卢沟桥行骑,历历可数”。
虽然现在不像古代那样站在七层殿房的最高一级可以将京师之景尽收眼底,却也视野辽阔,在这个年代可见京都大片风貌。
当然,到了后世,高楼大厦林立,即便是站在七层殿房的最高一级,也看不到京城多少领域了。
报国寺的毗卢阁中收藏有窑变观音一尊,这是镇寺之宝,周围有栏杆保护,游人驻足于此,大都静观良久。
人们思考的不仅仅是观音,更多的是思考历史变迁和人间沧桑。
在这里,常永芳和岳宝珠都浮想联翩,但是两人各自的所想内容相去甚远。
而常永慧则想起了自己空间里的诸多宝物,其中也有一些圣像。
毗卢阁窑变观音和寺内金代所栽的两株双龙奇松,被称为寺内“三绝”。
常永慧三人在双龙奇松边上流连一阵子后,岳宝珠跑到在此摆摊照相的人那里买了票,然后回到常永慧和常永芳身边,拉着二人在双龙奇松前面照了一张合影。
历史上,名士、诗人吟唱报国寺“三绝”的诗词就有40多首,介绍报国寺的小册子中还有不少历史典故。
常永芳最关心这个,她去买来三本小册子,给常永慧和岳宝珠各一本。
常永芳立志当大作家,遇到这样的书籍自然不会放过,当然在买这类书籍的时候也不忘了常永慧和岳宝珠。
三人在报国寺中游览个遍,然后返回大门处。
出了报国寺的大门之后,三人发现,大门两侧的平地上,这时候已经有了摆摊的,总共有十几个小摊位。
那时候京城还没有像后世潘家园这样的旧货市场,也没有像样的古玩市场,但是在风景名胜之地,有一些摆摊的,卖一些杂七杂八的古董。
对于小摊上的那些杂七杂八的古董,岳宝珠不太感兴趣,而常永慧和常永芳两人都对此感兴趣。
常永芳想从杂七杂八的古董之中获取创作灵感,而常永慧想看看杂七杂八的古董中有没有值得收藏的宝贝。
常永芳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古董就反来复去地看,觉得有意思的,她就买下来。
反正那时候的古董便宜得很,基本上都是大白菜价,而且常永芳的爸爸是厂长,后娘是副厂长,家里给她提供一些零花钱不成问题。
常永慧没有像常永芳那样在摊位前蹲下身去一个个地翻看,她只是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浏览。
常永慧根本就用不着动手翻看,她的透视目光直接就可以看到古董的内部,真假一目了然。
不长时间,常永慧就把十几个摊位都快看了个遍了,没有发现值得她收藏的宝贝。
常永慧的空间里已经宝物无数了,所以一般的东西,常永慧根本就看不上眼。
倒是有几个古董有一定价值,但是,对于空间里的古董字画已经堆积如山的常永慧来说,那几个古董意思不大,因为没有多少增值潜力。
就在常永慧想看最后一个摊位就离开这里时,很偶然的,常永慧心中突地一动!
这个摊位上,有一个清代梳妆盒,它是用普通材质做成的,做工也非常一般,梳妆盒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
然而,这个不起眼的梳妆盒有一个夹层,夹层弄得非常巧妙,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出来。
但是,这个做得极其隐蔽的夹层,肯定逃不过常永慧的眼睛。
常永慧的透视目光看到,梳妆盒的夹层之中,有一张叠成小方块的纸。
那张纸由于叠成了小方块,所以常永慧是无法看到纸上的内容的。
常永慧心里道,那张纸上写着什么?
是留给某个人的情书,还是某个非同一般的人的最后遗言?
抑或是写着别的内容?
不管是什么内容,既然那张纸隐藏得如此巧妙,那就说明,那张纸非同寻常。
常永慧产生了好奇心,即使那张纸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但是揭破一个秘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摊位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衣着朴素,面容沧桑。
常永慧破例蹲下身子,问道:“老人家,那个梳妆盒多少钱啊?”
老太太看了常永慧一眼,道:“八毛钱。”
八毛钱买一个清代的梳妆盒,就是它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性价比也是完全值得的,何况梳妆盒里面藏着秘密。
常永慧要是讲讲价,可能五毛钱就买下来了。
然而,常永慧看着老太太一身的朴素衣着,再说八毛钱对她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也就不和老太太讨价还价了。
常永慧拿出八毛钱,买下了这个样子一般的清代梳妆盒。
老太太可是饱经世故的人了,她见这漂亮姑娘竟然不讲价就直接把梳妆盒买下来了,顿时对这漂亮姑娘有了一个判断――显然,这姑娘有钱人。
老太太觉得自己应该抓住这个金主,便看着常永慧问道:“姑娘,你还要别的东西吗?我家里还有好多古董呢,堆了一屋子!”
好多古董堆了一屋子?!
常永慧一听,顿时脑中一闪,立刻道:“要啊,只要值得我买的东西,我都要。”
老太太道:“那你就每隔十天半月地到这里来看看,兴许你还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老太太这样一说,常永慧便就对老太太产生了刨根问底的兴趣。
常永慧问道:“老人家,您能告诉我,这个梳妆盒你是从哪里得到的吗?”
老太太漫不经心地道:“我收破烂时收来的呀!”
收破烂?!
常永慧听了,心中一动,怪不得老太太衣着如此寒酸,原来她是收破烂的。
常永慧又问道:“老人家,您是在哪里收到这个梳妆盒的呀?”
老太太道:“唉,姑娘,我天天骑着三轮车到京城各个地方转悠收破烂,哪里还记得这东西是从哪里收来的啊!”
常永慧听了,心中又是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