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城中。
阵阵寒风吹过,冰冷刺骨。
但战士们却刚刚经过一场大战,浑身冒着热气,嘴中也是不断吐出着烟雾状的水蒸气。
城头上,一凶神恶煞的黑脸身影走过,正是两大门神之一的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的身体同样冒着热气,但他的心却是拔凉拔凉的,冰冷无比。
这一切还要从先前的这场大战说起。
就在战征中途,尉迟敬德发现他们的大将军宋金刚竟然带领着一部分人马逃走了,这使得原本拼死一搏还有希望全体突围的大军瞬间陷入了死局。
见状,尉迟敬德在心中把宋金刚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同时,也是连忙收拢被唐军打散的残部,然后拒守在介休城。
唐军也是不攻城,照样和先前一般把介休城围个水泄不通。
随后王权宁返回介休,对于尉迟敬德这种历史留名的猛将,王权宁是有心收复,这样应对日后的危机也更多了几分胜算。
于是便不断派人向城中喊话,道:“刘武周、宋金刚大败,已逃往突厥,”
介休城内,尉迟敬德听到喊话声,明白自己无力回天了。
主帅已逃,士兵们毫无斗志,城中也缺少粮食,这恐怕叫神仙来都是无用。
无奈,感到心中一阵苦涩,只得开城投降了。
唐军中央大营内。
一盆炭火熊熊燃烧着,将营帐外的寒气抵消掉,不得流入帐内一丝。
王权宁坐在前方最中央,下方两侧依次是各大将军。
门外,两个士卒将五花大绑的尉迟敬德押至大营内跪下,接受审判。
上方王权宁却是连忙起身走上前去,把即将要跪下的尉迟敬德赶紧扶起,随后更是亲自解开了其绑在身上的麻绳。
大营内一旁的一位将军开口大声,道:“尉迟将军,我们大将军可是心心念念的想让你来咱们唐军大营啊。”
其他将军也是应声附和,甚至还带有一丝丝的嫉妒,觉得这黑炭脸到底有什么长处,能够让大将军这么痴迷。
王权宁却没有太在意众将的看法,解开尉迟敬德的绳子,然后直接下令封其为右一府统军,继续执掌原来投降过来的旧部。
命令一出,有一将军连忙上前来劝阻,觉得这样不好,万一到时候尉迟敬德反复,又叛变了怎么办。
下方,尉迟敬德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自己这就是一降将,一上来九封赏不说,还直接带领原部队,看着中央的王权宁心中一阵感动,但同样认为不好。
刚想开口,不过最上方的王权宁却是直接说道:“我心意已决,诸位不必再劝。”
见如此,众将也只好闭口,行礼退出大营,尉迟敬德同样行礼退出,此时心中感到无比,有一种千里马遇上伯乐的感觉,下定了决心要誓死追随王权宁。
长安。
刚刚上完早朝的诸位大人正缓慢的退出太极殿,李渊也还坐在那高大威严的龙椅上没有离开。
此时,一传令兵模样的士卒飞速的跑入皇城,口中不断大喊着:“太原大捷,太原大捷,楚郡王收复太原,全歼敌军。”
有重要军情传令兵可直入皇宫,这是李渊亲自下的命令。
传令兵边跑边喊,声音宏大,好似一抹暖阳般,将这冬日的严寒都驱散了几分。
皇城内,刚刚下早朝的诸位大人听到此声音,都是连忙的重新回到太极殿。
太极殿内,李渊听到传令兵口中不断喊叫的内容,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直接从龙椅上面站了起来,迅速的走下高台,亲自上前接过士卒手中的兵报,仔细的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时间延长,李渊的手臂开始不知觉的颤抖起来,激动的颤抖,随即发出‘哈哈’大笑声。
裴寂见状,连忙拱手道:“恭喜陛下,祝贺陛下。”
下方众臣也是急忙应声符合,一时间,祝贺声响彻云霄。
待高兴过后,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应该给王权宁一个什么封赏比较好呢?
众大臣这时却是哑口无言了起来,不知道该怎么般,王权宁此时已经是楚郡王外加骠骑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唯有秦王李世民可以抗衡一二,但却依旧不及。
可以这么说,王权宁在武将方面已经快要封到头了,要是再加封文官那权力是不是太大了一些,所以众人才会这么为难。
就在这时旁边的秦王李世民上前说道:“眼下中原未定,战乱四起,不如就让楚郡王留守太原?”
李渊一听觉得这个提议不错,这相当于给了实权,却没有给文官方面的虚职,也算是掩人耳目,没有亏待功臣了。
太原城。
此时的王权宁驻守于此,正在处理战后的一些琐事,待处理完后便可返回长安了。
想到已经有半年多没去杨柳屋喝茶品酒,心中的思念越发浓烈起来,手上处理这些琐事的速度又快上了几分。
这时,门外一下人通报,道:“将军,长安方面有圣旨传来。”
王权宁不紧不慢的放下手中毛笔,心中暗道:“终于是可以回去了。”
太原城留守府中,王权宁暂居于此。
前方一太监模样的人手持圣旨,神色高傲,沐浴阳光,在众人眼中其被手中的圣旨承托的如天神下凡般。
王权宁从远处走来,刚想打招呼,却发现这次来的不是王公公,而是自己不认识的一个太监。
前方太监看到远处王权宁走过来,也是立刻收起了高傲的神情,笑容满面的看着王权宁。这位本就是王爷,现在又打了大胜战,在朝廷上威望惊人,自己可不敢得罪。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太监在某种时候也能发挥出常人说不具有的作用,王权宁自然也是笑脸相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楚郡王王权宁大破敌军,收复失地,功劳甚大,特加封其为河东道行台尚书令,暂管太原及其周边地区一切军政要务。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