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等在离关城五里的地方停下来,派出两人持节符前往交涉。过了很长时间,武关卫领着那两人出城,对大家行礼道:“楚公子歇何人?”
黄歇出来与关卫相见。关卫道:“商尉请公子入关一叙。”
黄歇问道:”奈何商尉在此?“
关卫道:”武关处商於之地,商令驻商县,商尉驻武关。“
黄歇行礼道:“谨喏!”招呼了身边的十名家臣,还带上芒申三人,随着关卫进入武关。一行人进入武关不久,一队秦兵出来,对众人道:“先生入关。”
一名商人问道:“公子何在?”
士兵道:“乃在关上安坐。”
众人在士兵的引导下,缓缓向关城而来。
黄歇被引导到一座军营,关卫报道:“公子歇至!”
里面传来一声:“请!”
随之,军营里一声声高声传呼:“请!”“请!”“请!”……
关卫引着黄歇进入军营,向着正中间的一座营房而去。营房门前的卫兵拦下黄歇身后的随从,道:“但请公子一人!”
黄歇只得让众人留在门外,自己一人随着关卫进入门内。穿过一个小庭院,黄歇在阶下停下,举手报道:“臣楚公子歇谨见商尉!”堂内没有动静。关卫上了台阶,少时出来,对黄歇一揖,这才把黄歇引导到堂上。
虽然室外阳光明媚,但堂内依然阴暗,不过眼睛适应了,还能分辨出人的相貌。堂上这人坐于案后,身后屏风前竖立着剑和戟。关卫一面对上行礼道:“此乃楚公子歇。”复对黄歇行礼道:“此乃秦商尉莫。\"
商尉指着旁边一席道:”公子请坐!“
黄歇对这种礼仪很不习惯,但只能入乡随俗,谢过座,于席上坐下。关卫退到门外。
商尉也不用黄歇自报家门,问道:”公子入秦,所为何事?“
黄歇道:”秦楚素通婚姻,今歇奉王命入秦,欲复秦楚之好。“
商尉道:”敢是奉楚公主入秦?“
黄歇道:”此敝邑之所愿也,未得王命,未敢晋献。“
商尉道:”如此,必来提亲。“
黄歇道:”秦太后,楚女也;敝王姬,秦女也。世相婚姻,岂独今日!“
商尉挠挠头,道:”此诚世亲也。今者入关何事?“
黄歇道:”楚秦世亲,特备礼五十乘以相聘问,乃固其情。“
商尉道:”何从者之众也?“
黄歇道:”从楚至秦,山高水长,萦萦千里。毒虫野兽,匪寇盗贼,非止一也。具车五十乘,乘十人,是其常也。“
商尉道:”车五十乘,所载为何?“
黄歇道:”革车十乘,以为交通。辎车三十乘,载王贡献。副车十乘,皆载臣等所需。“
商尉道:”自武关而出,所过者何处?“
黄歇道:”自当取大道,直至咸阳,焉得有他。“
商尉道:”请公子暂驻馆舍,臣当报于邦相,以为进退。“
黄歇道:”岂不误哉!“
商尉道:”非敢误也,三五日便有回音。“
关卫进来,对黄歇一揖。黄歇实在无奈,又发不得火,只得作揖而辞。
黄歇刚走,屏风后面就转出一名书吏,举着一牍道:”所言在此,臣当核之。“商尉挥挥手,让他下去。少时回报道:”所核无误,革车十乘,辎车三十乘,副车十乘。众五百十二人。其器皆竹木漆角,革珠甲贝之类。副车所载皆稻粟盐鱼之品。“
商尉道:”具书备细,连夜发邦相。“
书吏当即退到屏风后,很快书写了一段简章,交给商尉看了;商尉取出一根细绳捆好,用封泥胶住,押上官印。书吏取来火种,将胶泥固定,拿到堂下,吩咐加急传送。不多时,马蹄声响起,往西而去。
从武关至咸阳,山路八百里。这里是重要的军事关隘,所有消息传递,都有快速通道。楚公子率大众来访,被商尉认为是重要消息,以加急方式传送:武关的驿卒骑马至下一站,换人换马再至下一站。一天一夜,消息传到咸阳。
第二天清晨,相府的文书发出,再反方向一天一夜到达武关。还是那名关卫来请黄歇,道:”邦相教至,请公子入关领教。“
黄歇心里很不痛快,这根本不符合待客之道。但对着这名小卒也发不脾气,只得随同前往。
进了军营,商尉举起案上的文书,亲自递到黄歇手中,道:”臣于今晨得报,相邦之教在此。愿公子验之,印鉴无误。“
黄歇疑惑地接过文书,不解地看着商尉。一旁的书吏指点道:”胶泥所封,其上有印,请公子验之,印鉴无脱落。“
黄歇仔细一看,明白过来。文书以细绳束缚,封口外有一封泥,上有一印鉴,书”相邦之印“四字。印鉴完整,字迹无缺,封闭坚固。乃点头道:”已验无误!“
商尉接过文书,摘下印泥,解开细绳,把两片简牍打开,交给书吏。书吏诵道:”商尉报楚公子歇入秦和亲事。教:许歇车二乘,从者五十入秦,官给粮草。余者遣归。“
黄歇听了先是一愣,随后省悟过来,不禁悲从中来,——但又不能在脸上显露出来,强笑道:”邦相好计较。“
商尉把简牍从书吏手中接过来,递给黄歇,道:”相教无误,愿公子行之!“黄歇接过简牍,自己看了看,虽然秦书与楚书有别,但还是不难辨认,与书吏所说无二。黄歇很想把这简牍甩到商尉的脸上,然后带着商队离开,但想到楚王的期盼:无论如何要为楚争取十年发展机会,他又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激动,调动起最后的理智,道:”谢商尉!“揖手而辞。
回到馆舍,黄歇把几名头面人物都叫到自己的房间,把简牍交给他们看。然后问道:”或从之而入秦,或弃之而绝秦,愿诸公为吾一决!“
面对如此大事,诸商人都不敢应声,眼睛盯着几名家臣。一名家臣道:”秦人辱我甚矣,若无别故,愿以归。“
一名家臣道:”未可。公以王命和秦,今秦未和而绝之,是绝王命也。“
一名家臣道:”臣亦以为未可。秦虽辱我,我从而进之,正显吾和亲之诚,未为害也。“
一名家臣道:”非也,非也!秦甚辱我而犹进之,是必易视吾也。“
一名家臣道:”若绝之,何得复进?必与秦战欤?“
最后一句话,让所有的人住了口。如果现在扭头就走,接下来就是准备与秦作战,而且很可能不是秦一国,而是多国联军!
黄歇再看向芒申那边,车右先生道:”臣以为,进之宜也。若得引秦而北,小辱何足辞也!“
黄歇只得对众商户一揖,道:”承先生远涉山水,相随至此。臣无能,不能与共入咸阳,愿闻先生所愿!“
一名商户道:”臣愿随公直入咸阳,非敢言他,愿以供饮食!“
一名商户道:”臣闻自丹淅而北,可至于商,越峣山而西,乃至蓝田。蓝田多玉,愿以访之。愿得公子通商之节,或以得通。“
在座的几大家族中,有几人愿意以随从身份,随黄歇入咸阳;有几人请黄歇给他们通商的节符,他们打算从别道再入秦关;多数认为坚持无益,愿退回南阳,以作别图。
于是大家准备好一乘革车供黄歇乘坐,一乘辎车拉上贡品,其余车乘均返回南阳;其有愿别道而入者,黄歇捡出一个普通的楚国通商节符,只说这些商人乃奉楚王命通商天下,也不知能不能管用。
商量好了,选好五十名随从,包括芒氏三人和五名商户,其余都是黄家的家臣和士卒,随后向商尉通报。商尉也不多说什么,当即派出十名秦卒,由那名关卫统领,随卫入关。
经过一番忙碌,离开的人首先离开,大车再次辘辘地驶上盘曲的山道;留下的人一直送到关口,挥手而别。
当天晚上,馆驿就备出了五十人的饮食,虽谈不上丰盛,但也绝不吝啬。关卫来告,由于路途遥远,明日日出进餐,食时便当起程。黄歇一一应承。
次日,趁着天气凉爽,车人起程。一名驿卒率先出发,到前面打点。关卫领着秦卒将黄歇等人夹在中间,一路前行。黄歇想和关卫拉拉近乎,套出点话来,不料关卫要么回答简短,要么一问三不知,黄歇讨了没趣,只得作罢。
一路上,黄歇见识了秦制的严格: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这在中原国家只是一个概数,大约国都周围才约略近之,而在秦国,这被近乎机械地执行着。哪怕周围只有十余户人家,也是该设驿设驿,该设亭设亭,绝不含糊。
关卫领着众人,见亭则休息一刻,见驿则休息半时,可以补水,但没有粮食。从早至晚,到第二处驿站过夜。黄歇这才知道,相邦的教书,是馆驿准备粮食的凭据。打前站的驿卒十分称职,当众人入驿时,房舍已经打扫完毕,而相应的主副食也准备好了。
第二天如此再行两程,便进了商县,巍峨的峣山耸立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