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主播找来的水军,难道你没发现好多弹幕的Id都是古人吗?”
有心细的网友和人解释,原本还有疑惑的人都瞬间了然。
“现在挣钱太不容易了,主播还没卖出去一本书吧,就开始花钱了。”
“同情主播,待会儿要是价格便宜的话,我不介意买一本。”
“哈哈,同上。”
弹幕开始偏了,秦始皇很不高兴,继续道,“张良行刺是怎么回事啊?”
大写的加粗出现在董南兮面前,她想装作看不见都难。
【既然大家对张良这个人很感兴趣,那主播就简单介绍一下他。
张良,韩国人,家世显赫。可以说,要不是秦灭了韩,那他将来一定会成为韩国的宰相。
俗话说得好,断人前途犹如杀人父母。这个仇,他怎么可能不报。所以他多次策划刺杀秦始皇的行动,尽管结局并不理想。】
“最出名的一次就博浪沙行刺吧。”
“其实我一直搞不懂张良的行为,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必然趋势,他干嘛还总叫嚣着复国。”
“人有爱国情怀啊,这很正常。要是你的国家被灭了,你难道不会想着复国?”
“可是当时那个情况,即便没有秦国,也会有其它人,他把账算在始皇身上,也太牵强了吧。”
“就是,韩国那弱鸡样,谁都能踩上一脚好嘛。”
“子房,你还好吗?”
张良在看到弹幕上的言论后,就一直很沉默,沉默到身边的人都忍不住为他担心。
“其实那些话都是后世之人在嚼舌根,你根本不用理会的。”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说的真好。”张良没有回应友人的担心,而是低声呢喃道。
“或许我不该执着的。”韩国就算复国了又如何,就像天幕上说的,就算没有秦始皇,也会有其它人。
“那你是不想再刺杀秦王了?”友人一阵惊喜,要是张良不想刺杀秦始皇,凭他的能力以及天幕对他的认可,他绝对能成为一代名臣。
张良轻轻颔首,“嗯,我会找个地方隐居起来。”
有些事即便心知肚明,但张良还是不愿去为秦始皇效力。
“子房……”
“你不用劝我,我心意已决。”张良朝有人行了个平辈礼,就消失在友人的视线中。
【总之,张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汉高祖刘邦曾说过,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由此可见,张良有多厉害。】
刘彻:“留侯确实很厉害。”
听着天幕对张良的认可,刘彻出言表示肯定。
能在功成名就时选择退出朝堂,这一点,许多人都做不到,偏留侯做到了。
“也不知后世之人看中秦始皇什么,说了这么久,都是在为秦始皇推荐人才。”说着说着,刘彻就气闷起来。
大汉如今正被匈奴威胁着,天幕怎么不为大汉介绍几个将才。
“不如陛下发言问问?”卫青颇为诚恳的建议。
“只能这样了。”刘彻叹了口气,在心里默默问问题。
大秦,秦始皇听完张良的介绍,心里叹了一声可惜。很明显,这个张良不会为他所用。
扶苏:“父皇,天幕不是说书里女主劝动了张良,或许我们可以效仿书里的法子。”
“不错,就是不知那本书何时才能到?”虽然实际时间没过去多久,但秦始皇却觉得很漫长。
毕竟信息量太大了,他一时半会儿还真接受不来。
丰西泽,芒砀山。或许是命运使然,误打误撞下,刘邦来到此处避难。
他抬眼看着天幕,听到她说的张良,心里起了心思。
这张良真的那般厉害,在他不愿为秦始皇效力的情况下,自己或许可以拉拢他。
“哎,天幕误我啊。”刘邦越想,心思就越泛滥。
等他回过神来,看到周围荒凉的景色,心里像是瞬间被浇了一盆凉水,冷的厉害。
唐朝,李世民听到天幕对张良的夸赞,点头的同时,也对着自己的名臣良将笑道:“留侯虽好,但尔等也不差。”
李世民开始细数长孙无忌等人的功绩,并给予高度赞扬。
宋朝,赵匡胤听完此事,不由自主的挺起了胸膛,看他多好,只是杯酒释兵权,并没有对功臣赶尽杀绝,更没有暗示人隐退。
明朝,朱元璋也知道张良这个人,更知道人功成身退的事。
他在心里吐槽,怎么别的朝代的功臣就心里有数,而他大明朝的功臣就一个个如狼似虎,巴不得把全天下的东西都扒拉到他们的碗里去。
【提到张良,那我们就不得不提汉初三杰之一韩信。
韩信和张良的定位不同,但说起他的功绩,那可一点也不比张良差。】
“那可不,我们的军神必须有排面。”
“国士无双的成就,试问历史上几个人能比得上?”
“就是可惜,死的有点早。”
“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他杰出的军事能力,那他在政治方面当然要缺一根筋,要不然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