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身体不好,传给了承乾?”
李世民做出了猜测,长孙皇后愣了一瞬,哭出了声,“承乾,都是阿娘不好,阿娘害了你。”
“没有,阿娘对承乾最好了,阿娘没有害承乾。”
李承乾摇头,懂事的上前给长孙皇后擦拭眼泪。
“阿娘,别哭,承乾听话。”
“青雀也听话。”
两个孩子软软的安慰着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心中虽熨帖,但更多的是愧疚。
“观音婢,你别多想,现在承乾还小,我们可以派神医照看他。”
李世民知道长孙皇后是个敏感多思的人,连声安慰道。
“二哥……”
“会好的。”
天幕出现,不就是想让他们变得更好吗?相信只要他们肯花钱询问天幕,承乾就不会再遭遇那些。
“好,臣妾相信二哥。”
一大伙人继续看天幕,心思各异。
【当然,长孙无忌不敢把自己的心思表现的太明显,那样只会惹人生疑,毕竟李世民又不是吃干饭的。】
“说实话,我感觉长孙无忌重生这个设定很鸡肋。他能做什么呢?除了阻止李治登基外,什么也做不了,还间接蝴蝶掉了武则天这个唯一的女皇。”
“长孙无忌已经做的很好了,根本没有必要重生,除非他愿意篡位。或者说,他愿意收敛他的野心,不去做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谁说长孙无忌重生无用,他是从一百年后重生回来的,那他肯定见证了安史之乱。他可以努努力,让安史之乱消失。”
“你也知道是一百多年后啊,也不算算那有多长。凭长孙无忌一个人的能力,能行吗?”
“怎么不行,只要他愿意固定唐朝的兵役制度。”
“别天真了好吗,就唐玄宗那个鬼德性,等他继位后,他肯定会把制度改一改的。”
“就是,他又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人李世民都说的清清楚楚,不准用宦官,他就不听,就改。”
大唐,唐玄宗一脸阴沉,什么叫他非改唐太宗的制度。
明明一开始他的目的也是为百姓好,天幕之人凭什么这么说他?
“安禄山在庄子上如何了?”
见天幕又提起安史之乱,唐玄宗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安禄山。
高力士:“回皇上,一切都好。”
高力士简单陈述了一下安禄山在皇庄的所作所为,杨贵妃见状,眼神乌溜溜的转了一圈,笑吟吟的道,“臣妾就说禄儿一向孝顺,怎会做叛乱之事?陛下,你现在可相信了吧。”
“再等等吧。”唐玄宗心里也赞同着杨贵妃,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惧怕安史之乱的,所以他没有给杨贵妃肯定的答复,他决定再等一段时间。
“高力士,史思明那边可还顺利,是否诛杀了此乱贼?”
“回陛下才,使臣应当已经找到史将军了,相信马上就会有消息传来。”
“等有消息,第一时间向孤举报。”
“诺。”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看着天幕一脸愁苦。
这可怎么办?承乾居然会被废?他要改选李泰?
“大人,咱们该怎么办?”
太子那边,长孙家也花了很多心血。贸然放弃,别说李世民有意见,就是长孙氏一族,他们也会有意见。
“暂时还是跟着太子。”
长孙无忌略微一沉吟,便做出了决定。
如今妹妹好的很,相信她一定会想方设法教导李承乾成才。
“其余按兵不动。”
长孙无忌看向天幕,心里叹息。三个外甥,李承乾废了,李治要杀他,她若是有选择,肯定选李泰。
【于是长孙无忌借称心的名义与李承乾出现裂痕,并火速投靠李泰。】
“称心?”李承乾一脸疑惑,称心不是他阿娘给他的人吗?舅舅干嘛要借称心的名义疏远自己啊?
“承乾,你和阿娘说说,称心平日照顾你,可还精心?”
长孙皇后也不解,一个奴才而已,他居然能闹得太子和兄长翻脸,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称心很好的。”
李承乾点头,并左看看右看看,总算是发现了称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