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王勃被贬好像就是因为他给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好像是李治贬的。”
“真是成也李治,败也李治,李治最开始还挺喜欢王勃的。”
“这也怪不了李治,谁让王勃没事写那样的文章。”
“没错,作为一个希望孩子成才的母亲,我一点也不希望孩子身边出现一个怂恿他时刻玩闹的人。”
“你也太上纲上线了,王勃哪里是那种怂恿别人去玩的人?他明明是学霸,是督促人向上的存在。”
“同意楼上,至于那篇文章明明也是沛王让王勃写的。结果李治大怒,专贬王勃,不骂沛王。”
“正常,谁会觉得自家孩子坏?”
“可惜了一代才子啊。”
众人都在王勃惋惜,王勃此时已经在交趾落脚,见到了他的父亲。
至于唐高宗,则好笑的看着批判自己的弹幕,没有丝毫的恼意。
“陛下。”武媚娘猜不透李治的想法,轻声的喊了一句。
“嗯?”唐高宗疑惑的转头,在对上武媚娘的视线后,哈哈大笑起来。
“后世之人果然很有胆量,无论是谁,他们都敢勇于批判。”
“那是因为他们不在当下。”武媚娘不以为然,他们活在未来,当然敢对过去的帝王评头论足了。
若是活在当下,她敢保证,那些人一个字都不敢说。
“不管怎么说,王勃确实挺可惜的。”李治轻轻敲打着桌面,随即让人传旨,要王勃进京。
“对了,朕还记得,王勃的父亲似乎在交趾?”
“是。”
当年王勃父亲被王勃连累,贬去了交趾。
本来这是一件苦差事,但天幕的出现让这个地方成为了香饽饽。
那里成了最适合种地的地方,好多人不远千里去那里定居,如今交趾也算繁华之地。
“政绩如何?”
“每次都是上等。”
有人在,就意味着地一直是满的。而地是满的,就意味着有粮食。有粮食,就意味着百姓过的好。
“那就一起调回京城。”
“是。”
李治的传旨即刻发出,即便远处的王勃不知道,但他看着天幕,也猜到了他起复的时间到了。
【王勃作为伴读,才华肯定是合格的。但是吧,他这个人运气不怎么好,老是被贬,以至于英年早逝。】
“他可不止运气不好,我感觉他脑子也不怎么灵光。要不然一般人谁去藏匿官奴啊,最无语的是,他居然为了不让人发现,还把那官奴给杀了。”
“这件事王勃做的确实有欠考虑,但王勃也内疚了一辈子。”
“他内疚是因为他连累了他父亲,又不是因为杀了管奴。”
“诶呀,我们讨论王勃不是讨论他的才华吗?去讨论他的人品做什么?”
“反正我是觉得他不适合做官,就当一个文学大家挺好的。”
弹幕的话让王勃脸红脖子粗,什么叫做他不适合做官。试问他哪一点做的不好?
长安,李治一脸严肃,心里越发好奇这些后世之人的朝代是如何的。
为什么评价一个人都是从两方面评价?既不否认他的优点,也不否认他的缺点。
武媚娘:“陛下,您觉得王勃还有必要召回来吗?”
“当然,我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官。”
后世只是从王勃留下的文章对王勃进行评价,而他却可以仔细观察王勃一番,看王勃是否真的如天幕所说一样,不适合做官。
【是以男主一穿越过去,立刻提拔王勃,让王勃教他写文。】
“好家伙,一个文盲传过去就有大拿教授,厉害。”
“我很好奇,男主能消化吗?毕竟聪明人讲题的过程都很简单,你要是消化不了,他还说你蠢。”
“楼上怨念十足,是不是有人骂你了。”
“哈哈哈哈,我是不是笑得太大声了。”
“聪明人确实和普通人的想法不一样,很多聪明人一点就通,而普通人则要一点再点。”
【现代人去古代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刷题。”
“套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