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没开玩笑,把蔡京给我杀了,真不知道这个墙头草是怎么苟到最后的。”
“我知道,虽然蔡京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但人家口才不错,能耐更是不错。要变法时,蔡京是最快最积极的那个。不变法时,蔡京也能迅速完成任务。”
“苏轼和蔡京相比,好像就是太优柔寡断了。不像蔡京,王安石得势时,他就帮王安石。司马光得势时,他就帮司马光。”
“什么呢?苏轼明明是忧国忧民,人说的是实话。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太激进了。”
“司马光恢复掌权也是如此,那个时候变法都那么久了,他说恢复就恢复,民生怎么受到了?”
“司马光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就是想维护他自己的名声,根本不考虑百姓的死活。”
“高滔滔也是,干嘛听司马光的?坚持自己儿子做的事不行吗?”
“变法要死很多人,高滔滔可能也是想粉饰太平吧。”
“不变法那就只能等着被人吞,靖康之耻就是结果。”
大宋,司马光现在的心情很糟糕。
他一心为大宋着想,天幕居然这般评价他。
“大人,天幕好像在说您。”
就在司马光消沉之际,天幕又飘出了一行行弹幕。
“司马光也没有那么差,王安石的变法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啊,就拿青苗法来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那些贪婪的官员和地主,怎么可能按照规定办事?”
“不错,司马光就和王安石探讨过这个问题,但王安石还是坚持。”
“很难说的清谁对谁错,真要怪的话,可能要追溯到宋真宗时期,大宋内政的弊端从那儿开始的。”
司马光:“天幕还是有人懂我。”
司马光欣慰的笑了笑,变法不是一蹴而就,要徐徐图之啊。
宫内,宋神宗看着天幕所言,思考着是否要让司马光官复原职的事。
“官家,天幕所言句句在理,你确实该好好想想清楚。”高滔滔看着自己的儿子,语重心长道。
“老身明白你的抱负,可有些事急不来。”
“儿子明白了。”宋神宗点头,这件事具体怎么做,他得问问天幕。
又或者,这本书可以给他答案。
另一边,蔡京吓了一跳,天幕是早说他吗?可是他还没有参加科举啊。
【当了官,男主自然要为百姓着想。
第一步,跟随欧阳修等人的脚步积极解决冗员冗官问题。
他比范仲淹的对策还狠,直接不准荫官出现。】
“男主这么一搞,官员不恨死他才怪。”
“男主不考虑以后的吗?不过有雍正帝那个味了。”
“官员得罪了就得罪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历史上大部分官员都是官官相护,你可别小瞧了这些人的厉害。”
“那能怎么办,做都做了,不能后悔,后悔就必死无疑。”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男主再霸气一点,把反对他的全杀了。”
“对,只要百姓好,官员死了一批还会有下一批。”
“你们也太狠了吧。”
“这不是雍正的决断吗?他还得了个抄家皇帝的名号。”
【第二,启用高效率的官员,那些个慢悠悠的人,通通淘汰。】
“莫名想到了自己,瑟瑟发抖。”
“我就在这儿摸鱼,老板没发现。”
“情况不一样,靖康之耻近在咫尺,只能能改变一点是一点。”
“那倒是,要不然……”
大宋,赵匡胤脸色阴沉。天幕一直提靖康之耻,可是他都不知道靖康之耻是什么?
能让后世一直记住的东西,要么很重要,要么很耻辱。
他用脚趾头都想的到,靖康之耻是第二种。
“赵光义。”赵匡胤气死了,这就是他后代弄出来的事。
赵廷美:“官家息怒,一切都还早,咱们只需吸取教训就好。”
赵廷美现在都觉得赵光义死太早了,要是赵光义现在还活着,赵匡胤不折磨他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