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的大宋王朝,读书人仍然以范文正公和横渠先生自况,每天都高声朗诵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梦想中横扫天下,现实中却被胡虏的铁骑横扫,不出意外地亡了国。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了海,文丞相对着正南边磕头,郭大侠为了襄阳城拼了命,结果死的死,伤的伤。最终赵家天下落到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人手里。
两个少年对此非常不解,风儿脑子转得比较快,道:“既然读书人只会吹牛,靠不住,那么前辈的武林高手们为什么不把他们的绝世武功公开呢?让我们大宋王朝的将士儿郎们都能练习,就能保住大宋江山了。”
老人摇头道:“不肯能的,他们怕啊!”信儿问道:“他们怕什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三人沉默良久。
是啊,这世上只有两种人:强者和弱者。弱者不认命,拼命往上爬;强者都设防,防地位下降。天下间谁又甘愿把自己的东西无私地奉献出来呢?
读书人认同这个世界有强弱之分,可是他们硬生生把这世间的人,分成四种,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一种是假装强者的弱者,一种是假装弱者的强者。
所有的弱者都不认命,都会往上爬,运用各种手段,正直正当的往上爬。想往上爬,最厉害的不是你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如何通过牺牲小利益获取大价值。懂得舍小而取大,这是做人的大道,远胜过做事的技巧。
在江湖上,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每个人都有机会,命运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不一样而已。
江湖人评判高下,以武功定高下。如“华山论剑”,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没什么争议,也没有人不服。
可是读书人说好听点是满肚子墨水或者满腹经论,说难听点是满肚子的花花肠子。他们如果在朝堂上顺了心得了意,就会说皇帝老儿圣明。
可是如果他们不顺心不得意,那满腹经论就会变成满肚子怨气,奸臣当道、蒙蔽圣聪之类的话就会不绝于耳。他们绝对不会做自我检讨,只会找别人的毛病。
除了自己,全世界的人都不清醒。会写几首歪诗,讽刺当政者有眼无珠;喝两口黄汤子,骂一骂贪官污吏,一觉醒来,落魄依旧,逢人就说自己是文曲星下凡,只是生不逢时。
文人又叫读书人,而读书人可以分成两大类:中心人和边缘人。中心人是世俗的,也是大多数的,他们在这个物质社会里如鱼得水。
边缘人则是精神上的先行者,是稀少的。
他们在生活里大多是另类的,甚至是与世俗社会几乎格格不入的。时光的隧道里,大多数的人和事情都将转眼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只有那极少数的边缘人,他们的名字和思想都凝聚成了一个个闪光的里程碑,成为人类历史的重要节点和支架。
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江湖草莽中的人,从来没有读书人那般幸运,他们也没有读书人那般际遇。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无论得志还是不得志,都将自己看作是世界的大救星。
可江湖人就没有那么理想化了,那么江湖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在某一方面来说,他们也许根本不能算是一种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和别人不同的。他们的身世如飘云,就像是风中的落叶,水中的浮萍,什么都抓不住,什么都没有,连根都没有。他们有的只是一腔血,很热的血。他们轻生死,重义气,为了一句话,什么事他们都做得出。
对于江湖人来说,“主动承担”、“英勇”和“牺牲”,这与江湖人的侠之精神、尚武意识以及讲义气的品质是相契合的。江湖人重视声誉,也希望扬名立万,做一些惊天动地的英雄事。
商人是通过买卖商品这样的有形资本来获利,江湖人则是通过聚集人才扩大势力,凭着聚义人的武力和才智这种无形资产来获取无形的和有形的巨大利益。
利己主义是江湖人逐渐结成江湖帮派的动力,也是江湖中个人恩怨以及帮派纷争的根源。所以行走江湖,千万不要与人交恶,一定要秉承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宗旨和原则。
行走江湖,必然会有打抱不平的时候,快意恩仇虽是江湖人士必备的,但是闯荡江湖,必然要遵守江湖规则:那就是有恩要报,有仇更要报的。
“以德报德”俗称“报恩”,是联系和巩固双方情感的方式,使彼此在互惠互利中联结成更加和谐稳固的兄弟关系,这对于江湖人来讲,既是“讲义气”的体现,也是守规矩的必须。
“以怨抱怨”俗称“报仇”,往往引发江湖人之间的相互厮杀和争斗。江湖中常有一句“冤冤相报何时了”,说的即是江湖人之间仇恨难消,祸及子孙后代的道理。
冬夜很漫长,老人可以给风儿和信儿讲很多的故事,可是真正的江湖,两个少年怎能听老人讲几个故事就能领略的。
他们越听故事,就越向往江湖生活,就越想练好武功。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两个少年初闯江湖,本想追寻父亲的足迹,重走英雄之路,可是独孤求败的剑冢早已物是人非,而且江湖早已不是那个江湖。
蒙古人打下大侠郭靖镇守的襄阳城以后,短短几年间,就横扫中原。此时的江湖,三次华山论剑的参与者们都已离世,江湖上只留下他们的传说。
中原武林万马齐喑,曾经号称天下第一大帮的丐帮,不仅元气大伤,连一个像样的总舵都没有了,洛阳早已沦陷,信阳不必多说,连君山都被蒙古人给捣毁了。丐帮弟子更是七零八落,十不存一。
全真教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发掘不了人才,也不会吸引人才,更是虚有其表,如今为了生存,竟然与蒙古人合作,在武学上毫无进展,只能以修道来自欺欺人,勉强撑个门面。
一灯大师死后没几年,蒙古人就趁机灭了大理,他的四个徒弟一个比一个没用,归隐的归隐,经商的经商,没有一个人在江湖上闯出来名堂。
倒是郭靖的小女儿郭襄不肯轻言放弃,江湖上总是流传着其扶危救困、除暴安良的事迹,可是她的行踪不定,手中那柄倚天剑更是削铁如泥,武林难逢敌手。
两位少年想像父亲一样为国出力,实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需要从长计议。
自从郭襄带他们两兄弟来到武家,他们就没怎么说过话。由于郭襄看不惯大武小武的为人,不声不响地离开。自此之后的几年间,没人知道她的去向,更没有人能够知道她的想法。
近两年里,一个号称“小东邪”的女侠横空出世,在这万马齐喑的江湖里,打出了行侠仗义、扶危助困的旗号,坚决与蒙古人作斗争,有乃父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