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逍这发自肺腑之言,不仅说服了石猛,更让独孤信觉得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总体来说,杨逍还算一个正派之人。
独孤信高兴地说道:“你可不是那种常常满脸堆笑,对谁好像都很好,对什么事情,都不生气,不介怀的人。”
杨逍自己也乐了,他想了想就接着独孤信的话道:“只有那处事圆滑过了头的人,才会常常满脸堆笑,他对谁好像都很好,对什么事情,都不生气,不介怀。他的脸上越是没有态度,则越是看不出他的态度,因为他心里是有立场的,有态度的,只是不愿意表现出来。你以为他没脾气,实际上他整到你没脾气为止。所以你如果遇到那样的人,千万不要听他嘴上怎么说,一定要思考他心里怎么想,以及行动上怎么做。”
石猛道:“‘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就是你说的那样的人,我曾经看过《资治通鉴》,对他还算是有些了解。《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载:‘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句话言简意赅,比喻李林甫这个人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李林甫在唐玄宗在位后期,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可以说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当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他有一套吹嘘拍马、谄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迎合唐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杨贵妃以及心腹宦官高力士,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语,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地明险狡猾,常常在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的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的话,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我们的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唐玄宗快点开采华山金矿,唐玄宗一听很是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龙脉’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唐玄宗被他的这番鬼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地就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而且是独相。后来,前朝的司马温公在编《资治通鉴》时,就批评李林甫,指出他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像李林甫这样的人,就不是一般所谓的‘圆滑’了,而是‘心机’。为人处世,‘心机’这东西是必不可少的,有一些人总喜欢口蜜腹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说着让你怎么样可是他自己却一点儿都不行动,是一个话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
独孤信道:“‘心机’一定要有,但是也不能过了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如果此时你正在说别人的坏话,那难保你说的不是自己。若一个人全无心机,容易被人当成傻子一样,很难保证自己不受伤害。可要是这个人八面玲珑,那很有可能此人心机颇深,必须对他有所防范。八面玲珑的人可能很聪明,他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不得罪人,跟谁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的话,这样的人很可怕,因为你不会知道他的哪一句话才是真话,哪一句话是敷衍你。对于这样的人要学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走得太近。”
杨逍道:“我知道一个人就是这样,此人便是丐帮第九代帮主乔峰身边的人,名叫全冠清。他是丐帮长老,一个投机主义者,而且是有谋略的投机主义者。他一手促成副帮主马大元夫人康敏在杏子林揭发乔峰的身世,因为这样做可以很好的提升他在帮中的地位和威望,甚至以此功劳有当上帮主的可能(虽然极微)。提升在帮中的地位和威望,这才是他最主要的动机,是他揭发乔峰身世的原动力。而其他的一切理由,包括康敏的诱惑,相比之下,都显得不够充分。他显然知道,如果政变成功,他的地位能够得到提升,但是乔峰不一定会伏诛,到那个时候他就是乔峰最恨的人,乔峰随时有可能取他性命;如果政变失败,更不用提。可见政变的风险是极大的,然而他做了。他揭发乔峰身世是一个鲁莽,甚至冲动的行动,但是他义无反顾地做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与魄力。因为,毕竟际遇实在难得,掌握机密而不加以利用的感觉,实在比死了还痛苦。”
石猛一拍脑门道:“你不说我差点忘了,这全冠清可非同小可。外号‘十方秀才’,他机敏过人,为人城府极深。为了权力,发动丐帮政变,逼走帮主乔峰,揭发其契丹人身份。在杏子林集结帮众,对乔峰布下‘打狗阵法’,试图将其一举扑杀,但最终未能成功,失手被擒。而乔峰饶他一命,觉得他揭发自己身份,乃是出于‘汉人的忠心’的驱使。后来全冠清又拥戴傀儡游坦之(当时教庄聚贤)为丐帮新帮主,再次为自己的权力欲望而主动出击,但最后同样以失败收场。这样的一个投机主义者,在江湖高手林立的时代,大胆的做出挑战权威的举动,可以说是一个可以纵观大局的智者,但往往人算不如天算,也算是他的悲哀。他用他一生的挣扎和奋斗,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在武林中呼风唤雨,必须要有绝顶的武功。全冠清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武功不是天下无敌。尽管他智计百出,算无遗策,可是武功未臻绝顶,最终还是一败涂地,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