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知道谢驰这是在变相地劝自己,曾经自己想拥有一切,想成就很多的事情,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却始终一事无成,总是觉得理想太远。
此时独孤信想起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个视财如命的人背着一袋金子乘船过河,谁知到了河中央,突然翻起大风浪,眼看船就要被打翻。船夫赶紧劝他扔了金子保命,但那人依旧紧紧抱着金子不撒手。最后,他和那袋金子一起沉入了河里。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可笑,怎么会有人为了一袋金子连命都不要呢?
可是,细究起来,这样的人还少吗?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也太普遍,所以才有这样一句血淋淋的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鸟为了争夺食物,宁可失去生命。有些东西你不去争夺,别人也会来夺取你的。
其实有时候对于钱财,不能看得过重。那些身外之物,本无谓失去,一切的得与失,不过是命运中的安排,越是成熟稳重的人,越是敢于承担失去的后果,敢于选择“舍得”的结果。
有时候,想得到的东西越多,反而会失去更多,人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越不愿意舍弃,到头来反而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凡事有舍才有得,不舍便不得。舍去一点欲望,得到的是快乐;舍去一点虚荣,得到的是健康;舍去一点执念,得到的是释怀。舍去一点钱财,得到一时平安。所谓的“破财免灾”,就是这个道理。
独孤信想了好久,也想了好多,过了许久他才开口道:“用一颗淡然的心,去感受这一生所遭遇的种种。好的坏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得到的,失去的,也不过是这一程旅途的不可避免。不怕未来的路途多么未知,也不怕当下的道路多么坎坷,怕的不过是自己揪着自己不放。”
谢驰赞道:“独孤兄弟说得真好,其实人一生中遇到一些坎坷是很正常的,有的人想开了,也就趟过去了,有些人却总是揪着不放,越揪着就越难受,越难为自己,日子也就越难过。”
石猛也说道:“你们说的那种揪着一些小事不放的人很多,我就是其中一个。我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或者一个小的问题没有处理好,难受上好几天。”
谢驰道:“我曾经也是这样,只是后来经历的多了,慢慢心态也就平稳了。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
独孤信却摇了摇头,他面露难色地看着眼前的二位大哥,他想不通,他们一个曾经意气风发、胆识过人;另一个看透世事,洞察人性。现在却都看起来是饱经沧桑、暮气沉沉。
独孤信朗声道:“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可不是让你们那样想的,更不是你们那样做的。这句话众所周知,意思是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死,那我们便尽力而为。还有后面一句‘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放平心态。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尽人事,听天命也是问心无愧了。:君子做事情谨慎且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相比较而言,‘君子敬而无失’才是更重要的,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管结果成败与否,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拿出全力对待。”
谢驰苦笑道:“独孤兄弟,你刚才所说的那些,我又岂会不知?
可是当你经历的挫折多了,你就会觉得生死富贵都是天命决定的,人力改变不了。既然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死富贵,只能尽力而为。有时候拼了命也未必能得到一样东西,有的时候本来不想争,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长期的挫折和艰难困苦告诉我,在生活中要随遇而安,享受生活,既然生死有命,就不要过于纠结,过于挣扎。我也知道这种思想很悲观,我也知道不能完全相信命运,但是抗争了那么久,折腾了那么多,最终却一事无成。”
石猛也附和道:“谢大哥说的也是我想说的,这世上有很多人用无为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事物并没有拼尽全力,在失败后把原因归结为命运,但事实是没有尽到人事。可是,我和谢大哥,还有你独孤兄弟不是这样,咱们是尽了人事,甚至是拼了全力,却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我们都知道这种思想很悲观,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但是我们辛辛苦苦地拼了这么多年,舍弃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结果却仍然是一地鸡毛。这其中,我们不知道比别人辛苦多少倍。可是结局还不如那些听天由命、混吃等死的人。”
独孤信的眼中又泛上了泪花,他看着眼前的两个兄弟,两个曾经和自己出生入死、指点江山的好兄弟,心里在隐隐作痛。他痛心的不是两个兄弟经历过挫折,而是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无数个挫折,当你的目标越大的时候就会遇到越大的挫折,面对挫折时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将会决定结果的好坏。
可是石猛和谢驰二人在挫折面前低头了,他们再也没有了曾经那个“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劲头了。他们的言谈举止都透漏着颓废和认命,他们现在已经无法和独孤信一起去践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了。
独孤信和谢驰、石猛、杨逍分开这几年,虽说一直在经营着马帮的生意,但是他没有一天不关注天下大事,他随时都在等着东山再起的机会,“武穆军”的大旗他随身携带,丐帮的帮众也时时与他保持联络。他心中那一团火从来就没有熄灭过。
可是谢驰和石猛心中的火已经灭了,他们已经不再和独孤信谈有关丐帮的事情,更没有问过一句有关“武穆军”的事情。独孤信知道,他们在逃避,更多的是不愿意让独孤信太为难。
杨逍虽然不和“武穆军”合作了,也没有和独孤信保持联络,但是他加入明教,成为光明左使,也是想做一些事情的。毕竟明教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杨逍在那里,很有可能回联合明教联众,反对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