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请安静!
接下来,请大家就下一步该做什么发表各自的看法。”
嬴政站起身来,抬起双手,向下按按,示意众人安静,到了发言讨论的时候。
首先,是杜哲先行抛砖引玉,不然众人始终是放不开的。
“明天,我们应该开展实地走访。
何为实地走访?
书上得来终觉浅,欲知真理当践行!
实实在在地到每家每户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实情。
听同工的讲述,只能了解其中大致一二。
白日所说,下江的情况虽然糟糕,但你我皆知,却是称不得上国泰民安四字,其中想必有夸大美化。
所以,挨家挨户地调查是有必要的。”
杜哲的话引起大家陷入沉默,开始思考实地走访这件前无古人的事。
刀笔吏折墨,是一名小文人家族子弟,诗书精通,对于学说有着十分浓郁的兴趣,特别是新的学说,更是向往探究。
此时,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皆是有利者为之,不利者驱之、不视之。
百家争鸣不仅仅是学术繁荣、学派众多,更是这个时代的包容,不然怎么连盗家、娼家等学派都能存在。
直至始皇即位,下令,这些低俗学门学派在明面才消失,或者说根本没有学派,只是这些门派的行为却是亘古流传。
但这更说明这个时代的包容万千,那么,形同墨家的实地走访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折墨放下刀笔,站起身来,欲发表自己的想法,只是苦了他的同工,另一名刀笔吏席文。
“敬两位公子,诸位同工!”
除了杜哲和蒙恬知道嬴政太孙身份,其余人一概不知。
折墨行礼毕,继续说道。
“听完杜公子之言,小吏顿感新奇和佩服,杜公子所言乃实干之学,令某深有所悟。
小吏此前所感,虽比不上杜公子,但亦欲与诸位同工共论,望得以斧正,得以精进。”
说罢,折墨再次致礼,众人也拱手回敬,此为同工情谊。
“某认为,查实下江的文书典籍,记录历年变化,从中探知下江真实变迁,有利于谋划治民理政之要务。
此外,文书中,也可知晓山野之地民风民俗,村民性情,旧吏作为及其带来的影响。
从而照史搬历,开展工作。”
折墨说完,一旁大大咧咧的护卫风站起身来,拱手示意作行礼,便开始表态。
“俺来自秦岭山中,风不识大字,也不晓得兵法,只会听从将军的命令,拔出戈钺,刺向敌人。
但是俺知道,山里人需要什么。
需要有水喝,干净的水喝,喝了不拉肚子的水。
需要吃的,能吃饱不胀肚的粮食,吃了不害死人的粮食。
有住的地方,不漏雨吹风的房子,是山洞也行。
有衣服穿,能在晚上热乎睡觉的衣服或者棉被。
最重要的是,交税后还能有饭吃,不会饿死冻死在冬天里。”
风说着说着就流下了泪,其父母在冬天为了保护他,将他围在中间活活被冻死了。
至于兄弟姐妹,不是被卖了,就是饿死冻死了。
而众人中,很多来自普通百姓的兵士都感同身受地落泪,气氛陷入悲伤。
嬴政想起被嬴楚抛弃,寄居杜府时的无奈,虽然在杜府生活很好,但被抛弃的情感却是在的,不免也跟着伤心了起来。
杜哲很难过,他知道史书上短短数字的话,如“易子而食”、“人相食”等,其背后往往是一个时代、无数人的悲剧。
或许,他来到这里,就是要改变,不让神州沉浮,不让时间出现此等悲剧,就是心心念念来到战国末年的原因吧!
“风说得不错,这些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杜哲起身,打破悲伤。
这话,仿若黑夜里亮起的一抹晨曦,给了在场许多在浑噩生活的人带来了黎明的希望。
嬴政被从悲伤中拉了出来,听到杜哲的话,也站起身来,坚定地说。
“没错,人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我们不仅要做,还要做得好,做得广。
不仅要在下江这里做,还要去其他地方做,要在江南乡做,在临江县做,在巴郡做,甚至在整个秦国做。
直至在全天下做。
我们不仅仅要做好喝水、粮食、房子、衣服等,还要做更多。
我们要修路,让泥泞小道,变成宽广大道。
我们要建学堂,让所有人都能识字读书,都知道礼仪诗书经易,都明白秦国的存在,明白天下的样子。
我们要吃饱穿暖,在春天种很多的土地,在秋天收获很多的粮食。
我们要发家致富,让所有人都能有钱,都能不用忍饥挨饿。
我们还要申冤明台,让官只为民,不为己,让所有贪污腐败都无处可藏,让所有冤假错案都能昭雪,让所有的盗匪强人无处存活。
人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谁要是欺负广大的平民百姓,就是欺负我们,我们就要让他剉骨扬灰,后悔所做之事。”
嬴政的一番演讲,令在场的众人,无不心情激动,纷纷吆喝呐喊:“公子万年!”
不过,蒙恬虽然也心情激动,但其眉角轻皱,似乎是担忧什么。
不过,终究这行人都是少年,哪有什么老谋深算,心机阴沉,被说得激动了,恨不得嬴政让他们去冲击咸阳宫都眉头不皱一下。
幸好,杜哲派出黑影兵团将四周戒备,不然,隔墙有耳的教训可是历来已久。
即便嬴稷封嬴政为太孙,此事传至其耳中,想必嬴稷绝对会联合东方六国,合兵以歼灭杜哲这个奇人。
至于嬴政,也难逃一死,甚至嬴楚、吕不韦等人也难以幸免于难。
……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句,大家献计献策。
总的来说,就是以杜哲提出的实地走访为依托。
两名刀笔吏折墨与厨师随一起整理文书典籍。
而席文则是随行记录走访实录,同时将识字的人也暂时充当刀笔吏,负责记录,由席文教导他们如何记录。
这其中,蒙恬这位武将世子也难以逃脱地成为了刀笔吏,跟着嬴政和杜哲去走访。
而得力护卫戈和风护着法吏令己,三人同行,带着堪舆图,备足干粮,实地考察下江里的现实地形情况,将不足的或变化之处标记、修改。
此外,鼠豪和阿泰则负责探知周围山林里的自然资源情况,如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及其分布,矿脉分布,岩洞、河流走势分布等等。
总之,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很忙。
忙碌有意义的下江里工作开始了,
是福是祸,是功是害?
嬴政和杜哲不知道,十五人的小队也无人知道,怕是,只能由下江的百姓来评价,或是只能等后世子孙来评说了。
但,十五人热情高涨,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