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沉默后,二人像是把之前的事都抛到了脑后,谁也不再提起,安九黎没有想要追究到底,他觉得点到为止即可,没必要太为难对方。
至于印空,他却以为,应该给安九黎一个交代,这件事的确是他在背后利用了安九黎,既然眼前这个后起之辈有了自己的见解,也应当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也不至于让二人都心存芥蒂。
可话到嘴边,印空却犹豫了,他不是在顾虑自己,相反,他是在担心对方,这个年轻人,再怎么说,他都是一个才不过弱冠之年的年轻修士,修为境界要高出同龄人,可心性却不知如何,能否理解得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这一番话。
更何况,这一番话,说来话长。
但很快,他就打消了心里的顾虑,对面这位,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子沉稳之气。说白了,就是有点没心没肺,看来,神羽司不但没能杀掉这个人,反而磨砺助成了他坚韧的性子,他缓缓正襟危坐起来,笑道:
“我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想讲给你听。”
安九黎的全部注意力本来都在棋局上,可一听印空要讲故事,倒是成功的引起了他的兴趣。
“禅师请讲。”
印空举目远望,像是在回忆着什么,良久之后,他找到了头绪,定了定神,说道:
“宁国江南,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寺庙,庙里住着一个佛法高深的大师,名叫燃灯大师,他的佛法受信众推崇。至于修为,似乎很高深,高深到没有人敢去领教,甚至连他的那些弟子,也都对燃灯大师的修为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这世间的活佛,无人能与之相比。”
“比之于禅师如何?”安九黎道。
“荧光之于皓月,无可相比。”
安九黎胳膊撑着石桌,欠着身子注视着棋局的变化。
“这就没了?”
印空摇头道:
“燃灯大师大乘佛法尤其高深,那个时候,中原一带,人人只知小乘佛法,而不知大乘教义。”
“那禅师,这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又有何区别?”
“小乘佛法,法有,能度己,大乘佛法,法空,能度人。”
“懂了。”
安九黎还在研究棋局,听印空的讲述,让他觉得心里平静,好像又回到了上一世自己那蒙混度日的学生时代。
比起当初蒙混度日的学生时代,现在的他,听的格外专心。
“所以跟着燃灯大师修行的弟子,其实都抱着度人度己的想法,想学大乘佛法。”安九黎道。
“是这样。不过也不全是,还有些弟子,是想亲眼看看他的修为有多高深,可最后他们无一例外,都大失所望,燃灯大师几十年如一日,除了闭关修行,就是帮弟子解答经义上的困惑,从未显露过身手。”
“有没有可能燃灯大师修为境界并不高,只是佛法高深而已?”
印空摇了摇头,显然,他也不知道。
“燃灯大师座下有一弟子,这小和尚从小便跟在燃灯大师身边,在宁国与南梁的连年战争中,他是其中为数不多,幸存下来的孤儿。燃灯大师相中了他的根骨,便收了他作弟子。这小和尚从小在寺院里砍柴挑水,扫地除尘,性情淑静,任劳任怨,而且悟性极好,根骨绝佳,不仅受到了燃灯大师的青睐,寺院里的师兄弟也都很喜欢这个性格随和的小家伙。”
说着,印空默默把一颗棋子放在了棋盘上。
“那个时候,南国都称大宁为北宁,盛传北宁人生性凶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南国一带,人人闻之而无不变色,刚好那一年,北宁人南下的消息传来,商贾断绝,有些积蓄的富裕之家也都敛财搬迁,一座城池空了半座,又加上天不佑人,旱涝并行,城中百姓很多都活生生的饿死。”
“真是兵锋未至,而人心已散。”安九黎道。
“正是如此,当时寺庙也久无香客,不得已,燃灯大师带着众弟子下山化缘,可城中的百姓哪里还有余粮施舍给出家人,小和尚忍饥挨饿,化到的食物,也勉强只够果腹。有一次,小和尚问燃灯禅师,北宁国人可怕,还是天灾更可怕,燃灯禅师告诉小和尚,恐惧心最可怕,小和尚又问燃灯大师,如果北宁人真的来了,大家会不会死在北宁人的长矛下,燃灯禅师没有给他回复,只是瞑目不语。小和尚知道,其实即便北宁人不来,大家能活下来的可能性也不大。”
“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印空有些诧异,问安九黎道:
“此诗出于何处?”
安九黎摩挲棋子,像是舍不得一样,过了很久才落在了棋局上。
“一本已经佚失的古籍,不足为奇。”
印空思量片刻,说道:
“这古籍的遗失真是遗憾,不过,安居士,你倒也不失为一个奇人。”
安九黎勾起嘴角不经意一笑,说道:
“这可不像是夸人的话。”
安九黎联想到前世,假若说一个人奇葩,肯定不是什么好话,只是印空是出家人,比较含蓄。
“安居士心性豁达,难得。”
安九黎想着可能是被李剑山给影响了,他虽然不至于斤斤计较,可也不见得有多豁达,不然当初他也不会手刃吴承谟。
“禅师,你这些溢美之词,我实难领受,我倒是很想听听禅师接下来的故事。”
印空淡然一笑,安九黎凝神静听。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如传言那样,北宁人还是来了,城中的百姓也因此惶恐不已,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很多百姓都涌入了寺庙,想寻得庇护,即便他们知道,这样不但救不了自己,还可能连累到寺庙僧众,可无路可走之下,也只能如此。”
“所以寺庙收下了逃难的百姓?”
“安居士猜测的不错,当时小和尚和他的师父燃灯禅师,就站在寺院大门口,有数以百计的逃难百姓拖家带口挤进寺庙里,当时弟子要阻拦,燃灯大师双手合十行礼,吩咐弟子们不得阻拦。后来禅师解释过,说百姓无路可去,而寺庙里的僧众也是无处投奔,寺庙可受信众香火,断无拒信众于门外的道理。”
“听你这么说,这北宁人最后是退兵了?”安九黎道。
“不错,三天后,北宁人退兵了,秋毫无犯,他们仿佛并未发现山上的寺庙。直到后来,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流传出的说法,当时有僧人下山,北宁人刀剑加身而毫发无伤,后有佛道修士数十人来到山下城中,与僧人一战,僧人显法相以一当十,北宁人不敌而退。”
安九黎一笑,道:
“僧人便是燃灯禅师了?”
“不知。”
“据我所知,河岳神祗与那肉身成圣者,方显法相,难不成这燃灯禅师已是圣佛?”
“不知。”
印空接着说道:
“小和尚所知道的,是燃灯禅师此后,数年闭关不出,没有人知道他为何要闭关。而那小和尚,从那以后,经常魂不守舍,大家都以为经过北宁人南下这一变故,他年龄幼小,受了惊吓,所以才会如此,可只有小和尚自己心里清楚,并非如此。北齐人到城中的那天,百姓涌入寺庙,他见到了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年纪的女孩儿,在寺院里,他端着自己都不舍得喝的白米粥,送到那女孩儿的面前,看着她狼吞虎咽地将那一碗粥吃了下去,他们四目相对,接着又彼此笑了起来。那女孩儿跟他讲了很多山下的趣事,都是他在山里从未听闻过的,本来他的生活无比枯燥,坐禅念经干杂物,偶尔下山化缘,也是规规矩矩。”
“是这小姑娘动了小和尚的禅心?还是说小姑娘的一席话动了小和尚的禅心?”安九黎道。
“都有,北宁人撤兵后,那小姑娘也经常会随着父母来寺庙里,每次都会带给小和尚一些好吃的素斋,还有一些他从未见过的物件,听小姑娘说,是山下的玩具。”
安九黎观看棋局,过了很久,才落下一子。
“禅师我很好奇,你说了这么多,那小和尚叫什么,小姑娘又是谁?”
印空沉吟半晌,说道:
“小和尚小名叫无名,而小姑娘名叫芸心。”
“无名与芸心,我很想听听他们的故事,禅师接着讲。”
安九黎觉得自己虽然被眼前僧人摆了一道,可用一个故事作为补偿,倒也不算太亏。
“自此以后,小和尚坐禅也没有以前那么用功了,作杂务也时常会分心,师兄弟们倒也没有因此而苛责于他,反而时常会跟他谈心,安慰他,可他始终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只藏在了他的心底里。无名期盼芸心能来寺庙,这会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欣喜,因为芸心的特殊礼物,会自己跑动的木马,或者发出悦耳脆响的小铃铛,他摇动那铃铛的时候,总感觉世界如此美妙!”印空娓娓道。
“这些都是芸心送给无名的?”
“对于年幼的无名来说,芸心给他的,远不止这些。”
“哦?”
“无名更喜欢听芸心跟他说山下的趣事,有时候,无名真想下山去看看。可有一天,等他下了山,托钵去化缘,他才发现,他无法跟同龄人一样,去买想要的东西,甚至在货摊前多瞅一眼,都会引来异样的目光,因为大家觉得,他所需要的东西,应该是木鱼。他必须要虔诚地低下头,脚下才会有一条清晰的路,别人才不会因为他出家人的身份而觉得怪异。”
印空落下一子,安九黎盯着棋局沉思许久。
“比之于故事中的无名,安居士你生于书香世家,自然不会有所共鸣。”
“要你这么说,无名其实也还好,在寺庙里长大,对外面世界好奇,都是正常操作。”
安九黎盯着棋局,冥思破局之法,言不由衷地说了些让印空似懂非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