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原本是被第五层“身本忧”吸过去的,但进入的竟然是浮屠塔的第六层“意见欲”。
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浴池,在浴池的四周,遍植各种各样的风景树,树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
清风徐来,香气扑鼻。
温暖的阳光穿林而入,映照得那些花儿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在浴池中,铺满了鲜嫩的花瓣,红的、黄的、紫的、白的、蓝的、浅黑的……池水轻轻荡漾,花儿也随着涟漪缓缓游弋。
是什么搅动了池水?
是风么?
池水中有鱼儿,在花瓣中穿行,悠闲自得,其乐无穷。
但,此时最吸引猪八戒目光的,既不是那些花儿,也不是那些鱼儿,而是在池水中嬉戏的美少女们。
不多不少,一共七个。
七仙女!
婀娜多姿,体态撩人,风情万种,娇媚无限……
王母娘娘座下的七仙女,也不过如此吧!
八戒看得眼睛都直了,情不自禁地走过去,脚步放得很轻,惟恐惊了俏佳人。
“各位娘子,八戒有礼了。”八戒微微一笑,已变成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站在浴池边,深深作揖,既温柔,又很有礼貌。
那七个仙女大吃了一惊,但听到八戒这么温柔的声音,又看到他是个这么英俊潇洒的男子,都是眼睛一亮,眼神已醉了。
她们虽然不说话,但是她们的笑声,她们的眼神,就是最有诚意的邀请。
看惯风月的八戒,立即会意一笑,慢慢走下了浴池。
阳光很温暖,池水也很温暖,但这七个美人儿的纤纤玉手,美好的身体,更温暖。
于是,池水搅动得更欢了。
就算八戒明明知道,这只是个幻境,也已乐不思蜀!
那么,还怎么闯关成功呢?
………………
第五层,叫做“身本忧”。
这里竟然也是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任何东西,而此时叶笙就在这里。
他竟然是第一个闯关成功的,原本要去第六层“意见欲”,却来到了这里。
出路在哪里?
他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
想了想,他干脆坐下来,默默想着自己学过的知识,尤其是悟空传授的地煞七十二变,八戒传授的天罡三十六变,以及敖鸾传授的龙族秘术,看看能不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
也不知过了多久。
忽然,乌巢禅师那仿佛带着磁性的低沉声音,缓缓响起: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随着这略显沙哑的声音响起,各种各样的幻象,逐一在叶笙的眼前出现,就像正在电影院里观看3D电影一般。
这些幻象,都是原着《西游记》中,唐僧等人一定会遇到的事件。
那么,这个乌巢禅师,究竟是谁呢?
叶笙陷入沉思中。
………………
又过了很久,乌巢禅师的声音再次响起: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劝。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叶笙微微一怔,幸好神识极其强大,只是听了一次,就记得清清楚楚。
这正是《多心经》,为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
不过,他还来不及领悟,就觉得眼前一花,立即被送到了第七层,叩问自己的本心。
不一会儿,敖鸾、悟空、八戒和火龙尊者,也一起都被传送过来。
………………
叶笙进入浮屠塔第七层之后,并不急着叩问本心,而是抓紧时间领悟《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
所谓五蕴,亦即作为物质的色境、随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内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针对世间所有万物的认知活动和观念,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之下,无不显现本有的空相。
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舍利子啊!
那作为物质界的‘色’,本来就与空没有什么区别,那作为世间一切存在的本来之相,那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从现象反映本质的角度看,色就是空;从本质依托现象的角度看,空就是色。
进而可以说,五蕴的其它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同那作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这种关系。
因而也可以说,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舍利子!
这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称为诸法。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
这空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既没有垢染,也没有清净;既不能有所增长,也不能有所减损。
空是从无始以来,便无动作、无变异、无生灭的。空是原本寂然,是在时间序列上,无从加以分辨区别的。
所以我说,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六种官能,即没有眼耳鼻舌意,所代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
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味、触、法,也就是形象、声音、气味、滋味、软硬冷暖等,以及可以成为思想对象的一切事物。
也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官能的根器,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对象的尘境,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
这便是从眼界开始数下去,直到意识界,才结束的十八界。
不仅空中没有十八界,也没有十二因缘。
即没有从无明开始,直到老死而再生的生命系列,也没有超越生死的老死尽这一最终环节;不仅没有十二因缘,也没有认识人生本质,超越生命局限性的四谛道理。
也即没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的圣教实践过程,没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凭籍此智慧要把握的任何东西。
由于并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对象真理,所以菩萨修行就要实证这一无所得的境地,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法门的本意。
因为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无所不了,所以心中任运自在,不再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远远地离弃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想,离弃了关于众生所处境地的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盘境地。
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因为依止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法门,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
据此我才说,般若波罗蜜多,是神妙而不可思议的诸佛之母,是破除生死无明障碍的光明之师,是无以伦比的至尊至上的总持法门。
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它与作为一切诸法的真实而不虚妄的空相,是不二而没有分别的。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生死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的咒语……”
叶笙微微一笑,缓缓睁开眼睛,大喝一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话音刚落,这座浮屠塔中,突然闪耀璀璨夺目的金色佛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