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一个有些沉重拖沓的脚步声从回廊上传来。单单是这脚步声,听起来便让人觉得来者颇有几分颓丧的感觉。
我虽不知来人的官职,但想到对方是一位供职于宝文阁的有学之士,心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便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
见我这般郑重,小石头更有些紧张。我冲他点了点头,微微一笑,示意他不必紧张。
厢房的门本就开着,脚步声响处,一个身着灰青布袍之人出现在我眼前。这人身材算得上有些矮小,且有些瘦削,青灰长袍是寻常棉布所制,脚下是一双布履,头上戴着书生巾,一身文士打扮。
刚转过门,这人便已经拱手道:“老朽有礼。”
见主人如此,我也忙迎上两步,躬身道:“慈宁宫典籍谢氏见过先生。”
那文士道:“贵客久候,老朽罪甚。”
我这才抬头看来着的面容,虽然面上带着些皱纹,但双眉修长,眉目疏朗,其实年纪看起来也不是很老,不过文人脾气,多数是有些奇怪的,他喜欢以“老朽”自称,说不定也是文人的怪脾气。
说起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的便是吴先生,紫鸳的舅父,我在金国时候,混进王爷完颜雍的别院,教导我读书的老师。
令人有些诧异的是他脸上几道淡淡的疤痕,如今看来已经是旧伤,疤痕已经不太明显,但这几道疤痕分别在右眼角、右脸颊与左边嘴角处,而左边嘴角的一道又斜斜经过左边半边脸颊,倒让这本来清晰的眉目带了几分凶恶之相。
我便道:“请问老先生贵姓?”加上这一个“老”字,也算是我在宫中的一些变通之术,所谓顺势而为。
“老朽姓廖。不知贵客来此何事。”说罢,伸手请我坐下。
我从小石头手中接过那两本书,对廖先生道:“婢子接到两本经书,为太后誊录抄写。只是在抄写中遇到一些修补之处,补上去的地方略有模糊,故而来此求证。”
“模糊?”廖先生毫无意味地笑了笑:“宝文阁中之人修补图书,又怎会写得模糊。”
我略犹豫了一下,道:“实则是我发现修补后的文意与原本经文的文意不大连贯。这两本书,还请老先生过目。”
我之所以有这一瞬的犹豫,是因为我并不知道修补这两本经书的人是谁,是否便是眼前的廖先生。若非当着修补者本人直言,而对旁人言他人之非,未免有些不当。
廖先生“唔”了一声,接过书却并不打开,双眼略略眯起,缓缓道:“这两本书的修补校对,都是老朽一手所为。因为是官家亲自捡择的书,又是说明为娘娘所用,老朽实在不敢轻忽。姑娘竟然发现其中有谬误,这个……唔,经文嘛,本就是微言大义,寥寥数语,也可能包含着人生至理。并非是粗读之下,就能够读通的……”
这一番话的言外之意,倒很是明白:这两本书当然没有谬误,若是你发现不对,定然是你没有读懂。
这措辞加上这语气,再加上廖先生那一股恰到好处的文士惯有的清高傲慢的神情,倒是十分般配。
他的双眼虽然眯起,但偶然目光与我相触,却能看到其中闪动着精明的光泽,全不似他表现出的这一股颓丧傲慢的样子。
只是,我并没有为他的话在意。
我只是听到了“这两本书的修补校对,都是老朽一手所为”这一句话,心中便已经知道,此来并没有找错人。
我虽不知他这般说有何用意,但也觉察出了眼前之人不同寻常的样子。当下仍是神色恭敬地道:“经文中的含义深奥,婢子才疏学浅,自然有不能明白之处。还望廖先生能指点一二。”
廖先生冷笑道:“你若是一开始便说你自己不能读懂,老朽或许还能指点于你,只是……嘿嘿……”廖先生伸手捻了捻无须的下颏,续道:“你既说了老朽修订的地方有谬误,想必是你自己对经文见解独到,老朽又怎能指点你什么!”
廖先生的举动,让我既觉得反常,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反常的是他一直来冷漠高傲的态度,而他偶尔露出的带着精明的眼神,又让我觉得这一切冷漠高傲,似乎只是他的有意为之。
我闻言忙道:“是婢子出言不慎,唐突了老先生。婢子年轻学浅,不过以一当十用,但出言轻忽,只是因为自己见识浅薄,实则并无针对老先生的意思。”
廖先生对我的话恍若未闻,却又敏锐地抓着我的话头道:“没有针对的意思?你这一个‘谬误’,岂非是在说老朽对官家、对娘娘的事情不上心?你虽年轻识浅,可也是慈宁宫福慧楼的典籍,你这一句出言不慎,代表的,可是慈宁宫的意思。这名声若是传了出去……”
我忙站起身来,深深一揖:“婢子虽在老先生面前偶有失言,但经老先生这一番教诲,定然不敢再犯相同错误了。”
见廖先生的目光似有意似无意地从小石头身上扫过,我道:“小石头,今日来此,是我不能读懂经书特来找廖老先生求教,你可明白吗?”
小石头低声说了个“小的明白”,见廖先生只是冷笑着大喇喇地坐着,而我却仍站在一边,忍不住道:“廖先生……我……谢姑娘是慈宁宫的典籍,慈宁宫中……人人都待谢姑娘十分客气,你……”
我心中感激,却仍低声斥道:“小石头,不得无礼。”
见廖先生的双眼睁开,略感好奇地看看小石头又看看我,我又忙道:“快给廖先生赔礼!”
小石头不敢再吭一声,上前给廖先生行了礼。
廖先生哼了一声,声音带着严厉道:“谢典籍当真是来问书的吗?尊使这般大的口气,老朽便是有何见解,看来也绝难跟典籍你商讨了。”说罢便即起身,袍袖一拂,迈步便走。
我忙疾步上前,对着廖先生又是深深一揖,躬身道:“小儿家不知天高地厚,老先生不必在意。”转头对小石头道:“你先回慈宁宫吧,待我向老先生请教完了,自己回去便是。你到景芳斋告诉语燕一声,不必等我回去。”
小石头看看一边怒气未消的廖先生,面露迟疑,对我道:“谢姑娘……”
明明方才为我出头挨了斥责,此刻却还是顾忌着我,心下感动,对小石头点头微笑,意示安抚。
厢房中只剩下了廖先生与我。
我再致歉道:“请老先生勿以小石头的话为意,一切全是婢子出言不慎所致。”
廖先生冷笑道:“你对手下的人,倒袒护得很。”
“这本是我的不是,婢子只是直承其事,并非袒护旁人。”我淡淡地道:“小石头本是我手下的人,但若他是,这样简单实诚之人,我也愿意护着他一些。”
廖先生看着我的眼光陡然明亮:“他可是黄同宣的人!”
心中一凛,终于说到了正题,没有想到是这般的直截了当。
“黄同宣的人又怎样?”我问道。
廖先生的眼光看着屋顶,似是对我毫不着意:“听说你端午大宴闯到了禁苑,是黄同宣拿住了你。”
我的心中却又是一惊。
听说?是听何人所说?
那件事是黄公公设计,但除了我自己心中明了,跟景芳斋的人说明之外,并没有一个外人知道。
不,除了我与紫鸳她们,知道的,当然还有黄同宣本人。或者,被当做诱饵的蕙儿,也多多少少明白了一些。
我不能明白廖先生的用意,自然也不敢言语有失,只是说道:“当日是郑公公在巡逻之时,偶然在禁苑外看见了我,黄公公则一直在太后身边伺候大宴,此事恐怕阖宫皆知。”
廖先生的目光缓缓移向了我,对准我的双眼:“阖宫皆知,未必就是事实吧?”
心中愈发惊疑,却仍是含笑躬身:“婢子不懂老先生的意思。”
“有道是当局者迷,但世事千变万化,自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大多事情,真相如何,旁观者又如何得知?”廖先生带着精明与清冷的眼神定着我:“谢姑娘,你说是不是?”
称呼这个东西,虽然往往只是简单几个字,却又往往以为深远。别人对自己的称呼,自己对自己的称呼,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经意间的一个变化,若要细细考究起来,常常便是一套权术。
我虽不在意自己怎样被称呼,但“谢姑娘”三个字间,无意中带出来的亲近之意,却让我敏锐地把握了廖先生此刻微妙变化的心理。
再加上这一番“旁观者未必清”的言论,让我在暗暗赞同之余,也对廖先生辛辣的洞悉力有了认同之感。
我点头道:“老先生所言甚是。”
“哦?”廖先生眼神略带凌厉:“你以为是在何处?”
我承认廖先生这样的眼神,让我感到甚是不自在,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眼神里,的确有着洞悉人心的力量。
廖先生的眼神,似乎是在质问,你是随口附和,还是果然心有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