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亭所在的竹林不大,栽种的是凤尾竹,竹子也不是单单种植成片,而是一簇一簇,每一簇数十竿百余竿,竹林中留出了天然蜿蜒的小路。
竹林整体并不算高,远远便可以看见亭子红色的屋顶。红绿相映,甚是精神。
微风吹动,竹林中簌簌声响,当真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这样清幽的所在,单单是走进来身处其中,便已经是心旷神怡。
此君亭在竹林西边,通往亭子的小径左右站着两个宫女,亦算是给我指引途径。皇后坐在亭中的竹椅之上,见我行礼,微微一笑,伸手示意让我坐下。
“婢子不敢就坐,便在此侍奉圣人。”我虽不知皇后叫我来的用意,却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与皇后并坐。
“我只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与你说几句话,你也不必拘礼。”
“多谢圣人。”
皇后也不再坚持,只微微一笑道:“你没有带着人来,足见廖学士所言不虚,你的确是个聪明人。”
皇后如何又与廖先生牵扯在一起了,我心中很是诧异,只得逊谢。
“你进宫也好几个月了,宫中事务繁忙,想与你说说话,始终也不得空儿。”皇后道。
在上人们说话的空隙,即便是不需要答话的地方,也要有所表示,以示在听。我待皇后停顿,便点头说是。
“你家中一切,都还好吧?”皇后问道。
我道:“有劳圣人垂询,都还好。”进宫当日,皇后曾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今日将我叫到这里,二人相对,仍是问得这个问题,我不能不在意。
“你父亲呢?”
“父亲年纪衰迈,身体有些残疾,每日在家看书打发时间。”
“你的几个姐妹呢?是否在你父亲身边?”
心中越发紧张起来,但依旧清楚记得进宫当日的回话:“婢子进宫之时,姐姐仍旧没有消息,两个妹妹听说寄居在乡下,不知这些日子回到家中没有。”
当日我担心宫中得知两个妹妹已经回到家中,或者会召她们进宫,故而隐瞒了一些事实。
皇后点了点头:“你姐姐叫凤仪是吗?当年她与三郡王有过一段婚约,想来你也是多少知道些吧。”
我道:“听两个姨娘谈话时说起,姐姐要嫁给三郡王为侧夫人。别的便不知道了,姨娘们也不许我多问。”
家中情形原是这般,姐姐出嫁的事情,姨娘们是不许我们这些闺中的小孩子多打听的。只不过两个姨娘不知道,关于三郡王的事情,关于朝廷与皇宫的事情,我并非一无所知。而我与三郡王,也并非没有见过。
但三郡王与姐姐之间的婚约,我倒果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姐姐提起这位未婚夫婿的时候,神态带着几分腼腆,唇角微微含着笑意。
因为皇上顾忌朝中有拉帮结派、结党连群之事,所以爹爹与翟家义父支持三郡王的事情,一切是在暗中进行。我自然知道,三郡王到谢府之时,曾与姐姐见过。却不知道他们的婚约是怎样定下的,有怎样的理由。
皇后嘴边露出笑容:“三年前凤仪姑娘第一次参加京城的上元灯会,我当时原是看上了,想要给二郡王或者四郡王定下,谁知惠妃也看上了,说大郡王常年征战在外,府上人少。”
上元灯会,京城有好多处。几乎大街小巷,都有花灯。
但皇后所指的,是在京城近郊的福景园中灯会,一年一度。每年朝臣之家或者名士家中的子弟,多有参与的,算是京城的一个盛会。参与者除了要有一定的出身或者声名之外,还要有引荐者方能入会。尤其像官宦之家的女子,即便再具才貌,声名通常也不为人知,若无人引荐,是无法参与的。通常只要参与过灯会的人,都可以引荐新人参与。
我知道三年前姐姐曾应邀参与灯会,至于几位妃嫔心中的想法,却也没有听姐姐或者爹爹说过。
“那后来呢?”我禁不住好奇。
“后来是三郡王答上了凤仪姑娘的灯谜,当然事先大家都不知道灯谜是谁做的。不过那个谜,一晚上难倒了很多人。”皇后微笑道:“我看三郡王似乎对凤仪姑娘有意,便也没有提起我们的想法,只找人去问了问他们的意思。后来还是三郡王来找了我,说愿意娶凤仪姑娘为侧夫人。我与官家商议了,倒也很愿意促成他们这段缘分。只可惜……”
我的心情也随着皇后的话,由欢喜转而变成低落。
皇后默然片刻,又说道:“你姐姐在乱军中走失,我心中亦过意不去,当年发生的事情,是朝中政事,我并无权干涉,但我与三郡王一起,向官家求情,谢逸所犯之罪乃前朝之事,罪不及妻孥。只是官家答应之后,再遣人去找寻,已经没有谢家内眷的踪影的。”
心中虽难免有着撕裂般的疼痛,但对皇后之言,更多的仍是感激。
在家中被炒、家人零落四散的时候,原来还有这样一片好心。
我躬身下拜:“婢子代家父、姨娘与众位姐妹,感谢圣人的好心。”
皇后已经伸手止住了我,双目凝视着我,有和蔼,有亲切,也有威严:“我跟你说这些旧事,并不是为了让你感激我事后所做的事情。毕竟你家中遭祸,你姐姐至今仍是下落不明,而我所做的,也并未改变什么。我只是想让你明白一点,前朝政事,是君王与大臣们的决定,你我身在后宫,谁也无力改变什么。二则君为臣纲的道理,你一定明白。”
手心早已经沁出了汗水,潮湿的感觉让人心中越发翳闷。
皇后的意思很是明白,父亲因言获罪而收押,谢家被抄,皆是君命。连皇后都无法改变什么,我,就更不必妄想。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我对过去的一切,只有接受,却永远不能有别的居心。
皇后是在点醒我吗?还是,她怀疑我进宫,竟是怀着对皇上的不臣之心吗?可是我与皇后此前也只见过仅仅两面,除了几天之前见过皇上,与皇上更无交集,何况那算不上见面的一面,皇后也并不知悉,她何以会这般怀疑?
可若说皇后是在我进宫之前便由此担心,她又完全可以不让谢家的适龄女子进宫啊。
我心中虽惊疑不定,却仍不忘躬身行礼:“婢子牢记圣人的教诲。”
皇后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忽然说道:“你姐姐与三郡王的婚约仍旧有效,只待找到她,三郡王仍将履约娶她为侧夫人,过两日我会跟官家与伯琮重提此事,加派人手去寻找凤仪姑娘的下落。”说到此处,皇后对我一笑:“谢姑娘,到那时我会向官家请旨,加封你姐姐为县君,光耀你谢氏门楣。”
皇后的话自然让我心中欢喜无已,这本就是我一直以来所期盼的。当年父亲获罪、谢家被抄都已经成为了事实,我是虽痛恨主昏臣庸,但也深知要改变这种主昏臣庸的状况,并非朝夕之功。但若能找到姐姐,我们一家能够重新团聚,那么以往这一家人所受的离苦,便可以被冲淡到不必计较的地步。
但欢喜之下,脑中却不由得飞速想着皇后的话,隐约中总觉得,皇后的意思并不止此而已,只是,我一时间竟不能领会。
只是眼前的情形,并不容我多想,而欢喜之中,我亦无从多想,便已经躬身下拜。
皇后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而我们在此君亭中的这一番谈话,就在这样的微笑中,以一种不太明确的方式结束了。
时候虽然还早,但想到已经让小石头跟廖先生打了招呼,我便决定先回到景芳斋,明日再到宝文阁便是。
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刚到清晨时分,一个眼熟的内侍便出现在了景芳斋外面。
我识得是昨天上午跟在皇后身边的那个内侍,心中略感惊讶,那内侍笑吟吟地说道:“圣人有话命小的转告谢典籍,昨天上午跟谢典籍说的那话,官家已经准了。”
心中又是一惊,皇上这么快,就答应了皇后的话并不值得惊奇,让我惊奇的是,皇后居然这么快,便将这件事告诉了皇上。
我颔首道:“那……三郡王知道了吗?”这是与谢家休戚相关的事情,我此问并不显得突兀,而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皇后行事,究竟是有多块。
那内侍仍是笑吟吟地:“昨天晚上,几位郡王皆在坤宁殿,圣人将官家也请了去。”
原来如此。
皇后当着几位郡王、尤其是三郡王想官家提起的此事,想必官家定会答应。只是,皇后的这般顺序,似乎,是有安排一样。
那内侍走后,紫鸳走在我身边,低声道:“圣人帮忙找凤仪姐姐,是天大的好事,姑娘还在担心什么?”
我摇了摇头:“我也说不清,但我总觉得,圣人的这番安排,用意不止在此。”
“什么意思?”紫鸳不解。
“圣人要助我寻姐姐,要三郡王找到姐姐后,仍旧履行当年的婚约,这都没有什么问题,我亦相信这是出自于圣人的一片好心。”我慢慢蹙起了眉头:“我想不明白的是,圣人为什么,要请皇上应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