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怔了片刻,也跟着举步而行,距离缓步而行的四郡王只有几步之遥。
“我本是个闲散之人,没有临敌时杀伐的才能,也没有勇武之力,所以官家不让我去虔州,而是派了大哥、二哥、三哥他们去,也不过是知人善任的明智之举。我所感慨的,不过是自己不能为虔州的内乱,做出分毫努力罢了。”四郡王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在回应我方才的问话。
四郡王语气淡然,但他这些看似不着意的话,却总是能触动我心中的某些想法,隐隐地,似乎与我心中的某些念头共鸣,或者说,让人有了些感同身受。
苍穹高远,天与地之间一片疏朗。
四郡王淡水蓝色的长衫衣袂轻扬,与这仲秋的天高云淡隐然有几分相似的淡然悠远。
想要说些安慰的言语,却是无从安慰。况且这样孓孓独行的四郡王,身上带着清高孤傲的气质,又岂是会接受一个小婢的安慰可怜。
心中略略转念,我道:“四郡王,我朝历代的皇上,你最崇敬景仰的,是哪一位?”
四郡王恰走到两堵围墙的尽头,眼前便是一片郎阔精致。他似是料不到我会这样问,不由得驻足,回头向我看了片刻,方才问道:“你既有此问,可见对我朝历代帝王,颇有所知了。然则你呢?你又最崇敬景仰哪一位?”
四郡王的眼光明净而又淡然,不似二郡王那样,总带着让人捉摸不透、又能洞悉人心思的笑意,也不似三郡王的眼光,沉着冷静,能洞悉人心,又带着些让我敬畏的严厉。
四郡王的神彩,只是真正的平和淡然。
与之面面相对,不须在心里转着什么心思,不须像对待二郡王或三郡王那般,在心中转着小小的机巧心思,与他们斗智斗勇。
此刻我心中,亦是平和淡然。
“太祖皇帝勇武过人,他是凭着双手打下的我大宋的大好江山。结束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诸多割据势力的纷争。自李唐盛世衰落渐至灭亡,数十年的动乱局面,皆被太祖皇帝一手平定。自来为皇帝者,少有如太祖皇帝那般的英雄人物。”我道。
四郡王轻轻颔首,眼中自然也带着一份敬慕之色。
“太宗皇帝亦有武勇,他迫使吴越王钱俶纳土归附,让被割据的漳、泉二州重归大宋疆域。太平兴国年间,御驾亲征太原,灭了北汉,也是沿袭皇帝之志,彻底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局面。”我续道。
四郡王又点了点头。
“真宗皇帝虽没有太祖与太宗的勇力,却也曾御驾亲临澶渊。一道澶渊之盟,换来了宋辽长久的和平。亦是一件惠民的大功。”我又道,“我朝最善战,最有武勇的皇上,便是这三位了。”
“听你言下之意,你最推崇的,是太祖皇帝了?”四郡王问道。
“太祖皇帝,我素所敬仰。便如我朝历代千千万万的子民崇敬太祖的心情一样。”我看着四郡王道:“但若说我最推崇的,却是另外一位。”
“哦?哪一位?”
“这位皇帝,生性恭俭仁恕,宽厚和善,他在位四十余年,我朝边境平靖安定,少有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知人善用,善于纳谏,度量宽宏,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我看了看四郡王,微笑道:“他在位期间无甚战事,他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亦闻讯大惊,在宋国使者面前号啕痛哭,说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这样的皇帝,能让以往与我大宋敌对甚至交战的国君都为其逝去而痛惜,鸣鹤小小女子,自然万分敬仰。”
“仁宗皇帝,的确是值得万民敬仰的仁君明君。”四郡王说道。
四郡王一直静静地看着我,听到我的话,自然很快便知道是仁宗皇帝,他虽是一直在听我说话,并未开口,眼中赞同激赏的神色,却早已经明白流露了他的心思。
“仁宗皇帝在位期间不兴战事,仁宗皇帝也没有太祖、太宗、真宗那样御驾亲征的勇武之事流传下来,可是他是位明君的事实,却是不争的。在我认为,能够平叛战乱,远不如没有战乱来得可贵。”我道。
“鸣鹤……”四郡王对着我轻轻唤道,声音虽仍是低低的,却带着一股激扬的情绪,“有你这番开解,伯璟心中再不以此为结。”
“四郡王,你叫我……叫我什么?”我讶然道。
“你方才不是以鸣鹤二字自称吗?”四郡王微微笑道。
经四郡王提起,我亦恍然记得,方才说到情绪激荡之时,我的确是说了鸣鹤二字,这是我自幼用的名字。
“鸣鹤是你的小字?”
“是我幼年的小名,我这一辈是鸟字辈,家中姊妹,名中皆有鸟类。”我道。
其实当年跟着爹爹读书,我是有字的,叫做“清商”。“鸣鹤”二字,来自于“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一句。而清商二字,则源于“彩凤鸣朝阳,玄鹤舞清商”一句,一语双关我与姐姐的名字。
不过自从进宫,爹爹便命我改名为“苏芳”,说这才是寻常女孩应用的名字,鸣鹤与清商,只能当做爹爹对我的美好祝愿,深藏之。
“既是不为人所知的小名,以后我还是以‘谢姑娘’称呼你便是。”四郡王说话待人本就颇有疏离之意,再说出这样的话,更是让我感到疏远之意。
“四郡王肯以小名称呼我,我自然欣喜。只是这样乱了尊卑之分,我坦然受之,却是对四郡王的不敬了。”我道。
四郡王忍不住朗声大笑,道:“你若介意什么尊卑之分,也不肯以那样恳切的话来劝解我了。”
我微微一笑,算是回应。由此,也算是两人彼此心照。
“我还有一个问题。”四郡王又道。
“鸣鹤,你以仁宗皇帝来劝谕我,难道就不担心我以仁宗皇帝为志,与你要扶助的人去争夺吗?”
我亦是坦然微笑:“我崇敬仁宗皇帝,是因为他仁信惠爱,恭俭仁恕,将天下与百姓放在心上,却并不单单因为他是一代帝王。”
四郡王又是朗声一笑,却只是点了点头,并不答话。
片刻,他方才道:“耽了你这么久,你还有要紧事吧?”
想到还要去与马文君会合,我忙向四郡王行礼道别。
又想到马文君是要去官家赏菊的大宴上,未必能去了便回来,而我又不便在陶令亭附近找她,便径直到了百宜阁。马文君果然未归,我便让那里的宫女到陶令亭去转告马文君,我已经回来了。
我正寻思着回去后,写一个怎样的消息让林大鼐林先生继续打听大郡王的消息时,忽然瞥眼看见远处几个内侍宫女行色匆匆地往北边跑去。
内侍们疾步走起来,小宫女们便追赶不上,一个个只跑得鬓发散乱,气喘吁吁。
看着他们跑来的方向,又不自禁地往北边看了看,心中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大郡王夫人那边,是有什么反应了吗?
一路回到景芳斋,让墨鸰带了消息出去,一直都有些心神不属。
紫鸳给我沏了菊花茶,我亦没有心情去细细品味。
终于还是匆匆赶来的马文君给我带来了消息。
单是看到她略显凌乱的鬓发,我便隐隐感到事情不好。
最后听到的消息是,大郡王夫人难产。
我对于难产一词,尚无明确的概念,然而看着马文君郑重的神色,想到大郡王夫人襦裙后摆上的点点血迹,却让我不由得不心惊。
“难产……是会生不下孩子吗?”我虽觉有些难以启齿,却还是问道。
马文君摇了摇头:“或者只是辛苦一场,母子平安,或者孩子生下来便先天不足,早早夭亡。或者孩子能够生下来,母亲……母亲却性命不保,又或者……到了最后,母子俱亡。”
脑中“嗡”地一声响,与大郡王夫人分手前她对我所说的话,又清清楚楚浮现在耳边。
“若我生产的消息传出,到明天官家仍没有召回大郡王的意思,那么请你一定……一定设法通知二郡王或者三郡王,让他们一定……一定助大郡王脱险。”
当时只觉得夫人的话似乎太过言重,她在深宫中生产,有主人照料,有医术精湛的医官,有最上等的药材,她又是生育过两个子女的人,这一次寻常的生产,官家想必不会特特将大郡王从动乱之地调动回来。
此刻才恍然想起,是不是夫人早已经料到她会经历难产,所以,才对我有此一言呢?
我不敢多想大郡王夫人难长究竟会有怎样的后果,只是忙忙求了马文君,请她一面速速再打听大郡王的情形,一面派人时刻留意着官家的动向,看他是否有意向召唤大郡王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