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将军,你能告诉我,道义究竟是什么吗……”程秉双目无神,似是喃喃自语,又似是虔诚询问,“道无意,义无形。无形无意之物该如何守护?
我从不是恩师门下有才能的弟子,孙公佑早年便得恩师举荐出任袁本初的幕僚,我却只能留在洛阳探听消息。
一别经年,再次相见时我以为……不,我笃定他孙公佑心中早已没了道义,他伪造了许多恩师的信件,说服本地才子为吕布效命。
吕布是什么人?败坏恩师的名声啊!这也算是有道义吗?
可他……可他……唉……
北宫是他们唯一可以保命的地方,城中战火纷飞,只有躲在这里才是安全的。
等到赵王殿下入主北宫,必定不会派太多士卒进入北宫探查,在赵王殿下完全掌控北宫之前,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混出城去。
这个计策必定极少有人知道,因为极少有人能接触到城内污水渠的图纸,只有掌控洛阳的孙乾才有机会查阅。
很巧的是,我也看过……
关将军,是我错了吗?还是说我目光短浅,根本看不清孙公佑心中的道义?”
恩师,明主。
人事纷纷,关羽很清楚自己不是最有情有义的人,同样也很清楚世人不是都像自己这般有选择的余地。
程秉就没有选择的余地,甚至已经茫然到开始怀疑自我。
“道义是讲不出来的,否则这世上就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了。”关羽拉起程秉,指着忙碌的士卒问,“我等军士愿为殿下赴汤蹈火,算不算是义?”
“当然。”程秉看着关羽,满脸希冀道,“将军忠肝义胆,此乃忠义。”
“可我等却在做着杀人放火的事,还算有义吗?”
“这……”
“我等杀人放火是为了助殿下平定天下,是为了日后百姓能安居乐业。是不是义举?”
“天下义军,皆是如此……”苦涩再次浮现在程秉心头,他明白关羽的意思,眼中却充满了失望。
程秉的老师可是郑玄,天下没有多少人比他更有学问,自然知道立场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他渴望有人能给他一个答案,渴望有人能够为他稳定住混乱的内心,渴望有人说出“立场”二字,让他不至于沉沦于自责之中。
同门相争,无异于兄弟阋墙。
关羽给出的答案却让程秉这个饱学之士感到震撼,只听他说道:“义之所向,心向往之。小人无义,事无不可为;君子怀德,唯义可驱从。
道义无需我等守护,也不是无形无意之物,而是衡量君子与小人的尺度。
是否遵从道义,就要看你想成为君子还是小人了。”
“受教了。”苦笑一声,程秉对着关羽极为认真地行了一礼,忽然反问道,“将军觉得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
这个问题相当冒犯人,关羽就算是当场剁了他都可以。
事实上要不是程秉之前的表现,关羽真的会当场砍了这个家伙。
只听他冷笑道:“怎么?你觉得某是个小人?”
“不,在下觉得将军是位君子。”程秉站直身体,注视着那双饱含杀意的凤眼,毫无惧意道,“孙公佑也算是个义士,将军既然是君子,不知可否将他的尸身交予在下,让在下将其安葬,也好过做个孤魂野鬼。”
“哼,某正有此意。身为同门,你若弃他不顾,才会令某不耻。”
“多谢将军,程某不才,愿为小吏,为将军出谋划策。”程秉闻言大喜,赶紧行礼感谢。
关羽本不想再理会此人,却忽然心中一动,问道:“既然你要为某出谋划策,那你说说,该如何平定城中混乱?”
“此事简单。”再抬起头,程秉眼中透露出自信,“在下有三策,将军可任选其一。”
“一一道来。”
“城中守军负隅顽抗,皆因有军中将士侮辱了他们的家乡,将军若斩杀此人,定能平定守军愤怒,令其投降,此乃下策。”
“军中将士所言乃某授意,难不成要某自刎于阵前?”
“将军千金之躯,怎能受他们折辱?在下听说守军布置了多处火油,将军可令大军出城,遣小队人马点燃火油。城中火起,又无敌军在前,守军士气必然骤降,届时勇气已失、斗志全无、群龙无首之下自然会退去。将军只需等他们退去后扑灭大火即可。此乃中策。”
“火油难以扑灭,又有大风,洛阳恐毁于一旦,不妥。”
“既然如此,在下还有一策。只需将军在城中设下擂台,约守军前来比斗,答应他们只要赢了就放他们离去即可。”
“这样就行?”
“行,也不行。以将军武艺必然不会输,将军需要在比斗之后指点他们一二,再放他们离去才行。”
“不论输赢?”
“将军,他们不会走的。”程秉忽然古怪一笑,嘲讽道,“那些人之所以追随吕布、之所以负隅顽抗,不是因为道义,只是因为他们崇尚武力,想在乱世之中跟随强者。若将军能在武艺上降服他们,他们根本不在乎统领他们的人是谁。”
“既然是上策,便是可行之策,就这么办吧。”说到武艺,关羽相当有自信,问道,“城中何处可设擂台?”
程秉闻言笑道:“将军若信得过在下,可将此事交予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