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巨商,其实只是依附在那些世家大族之下而已,不然以他们的政治地位,怎么可能横跨数省做生意,甚至将生意做到海外去了?”
“这一次的粮食价格暴涨,不就是这些世家大族的手笔,他们的目的,就是针对儿子你的这大米订单啊!”
朱慈烺心道果然,父皇也不是个傻子,只是这个时代的地主阶级太过强大了,以至于他即便想做什么,也是有心无力,不然要是在和平年代,也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守成之君才是。
“的确,这些的确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手笔。”
“但父皇认为,儿臣为何会吃力不讨好?去做这粮食生意?”朱慈烺问道。
朱由检也不理解这一点,儿子明明只是卖酒卖肥皂、再卖亿点军火,就可以将窟窿给补齐,而银行的欠款加利息,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来,不必着急。
完全没必要做粮食生意啊,而且价格卖的那么低,几乎是没有什么赚头那种。
莫非这里面,也有儿子的算计?
但是他实在是看不出来这其中有什么阴谋,连这也能算计吗?
“父皇不知道。”朱由检放弃思考。
朱慈烺淡淡说道:“无非是削弱这些世家大族的实力罢了。”
“他们在大明当蛀虫当了两百多年,一个个的膘肥体壮,不知道有多少银子在他们的身上,地窖里面的银子要是可以长虫,虫子怕都长满了。”
“而反观百姓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而即便是咱们皇族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就像父皇你,一年有多少银子是花在自己身上的?”
说道这,朱由检的脸色顿时就变得苦涩起来。
有多少银子是花在自己身上的?他都不敢细算,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声。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很少!比历朝历代的都要少!
而且都是从那些世家大族指甲缝里面流出来的,他多收一点税,这些世家大族就会说他不是个好东西,不是个好皇帝,竟然与民争利。
从登基到现在,十几年了,花费到自己身上的,有二十万两银子吗?朱由检在想。
看到父亲这个表情,朱慈烺就知道他这个做父亲的日子过得到底有多惨了。
事实上,明朝的皇帝,普遍日子都过得比较惨,即便是最擅长搞钱的万历皇帝,一年的收入,也就是数百万两银子而已。
但是反观辫子王朝呢?各种草场、养马场之类的,还要国库还要出几百万两给皇帝享用。
那时候的皇帝,哪个不是一年有千万两银子供他们随意玩耍?
上下两头都穷啊!就只有中间富得流油,所以必须将这中间这一截给他瘦身,不然大明想要富裕,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咱们大明的财富,其实都是集中在那些世家大族的身上,咱们必须从他们身上掏银子,大明才能长治久安。”
一旁的赵华池暗暗感慨,这就是太子殿下,这就是百姓的太子殿下啊!
当初自己毛遂自荐,成为太子殿下的人,实在是一个最聪明的选择。
他可以为天下苍生,做很多的事情,和太子殿下一起,为天下苍生做甚多的事情。
以往的那些统治者,无不是和世家大族一起狼狈为奸,共同掠夺底层百姓!直到让那些底层百姓活不下去才算终止。
他们狼狈为奸,谁造反就杀谁,粮食不够吃,那就杀一批人,这样粮食就够吃了。
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就杀一些人,矛盾自然就被转移了。
土地兼并到没有办法的时候,老百姓揭竿起义的时候,那就更好,将人杀一些,剩下的土地就够种了……
百姓苦不堪言。
只有太子殿下,敢向这样的人举起屠刀。
上一个这么勇敢的人,是张角。
“本来乱世的时候,有可能会产生阶级重组的情况,但是儿臣太强,以至于李自成、建奴他们败得太快,大明稳定的太快,所以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和地位,其实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朱由检点了点头,的确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太礼貌,但是的确是事实。
李自成败得那么快,败的那么彻底,是他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这些世家大族,的确没有太多的损失,他们当官的还是在当官,他们的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他们还是那么强大。
但是他还是不懂,儿子这么搞,能对这些世家大族有什么影响吗?
朱慈烺继续说道:“如果李自成攻破的地方再多一些,比如将江西和南直隶,以及浙江福建这些地方给攻占了,然后将这些地方的士大夫全部杀了,那这些世家大族才算是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那个时候,儿臣就可以创建一个全新的大明,但是代价同样沉重,臣不愿意选择。”
赵华池心道殿下是真狠啊,这些世家大族发展到今日,已经是大明的毒瘤了,想要将这毒瘤解决,实在是太难,甚至要秽土重生才行。
但是那样做,和神州陆沉有什么分别?这个过程要死多少人,谁都不知道。
借助李自成的手杀这些人,那李自成又会膨胀到什么地步?
谁都不知道,所以太子殿下不能选择这样的方式,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世家大族斗智斗勇。
“所以儿臣只能用更温和的方式掏空他们,用各种各样的花样掏空他们的钱包,以前的肥皂香皂镜子是,这一次同样也是。”
“这天下有多少粮食,儿臣其实非常清楚,粮食的价格,也非常清楚,臣说给藩国使臣的价格,即便没有任何干扰,也只能让儿臣小赚一笔。”
“但显然,这些世家大族们,连这小赚一笔都不想成全儿臣,他们害怕儿臣,害怕儿臣真的赚到了钱,将那八百万两的窟窿给补齐了。”
“所以他们一定会干扰儿臣这件事,哄抬粮价,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