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遇风雨天、雪天、炎热的夏天,皆有个可以安身之地。
只不过后来还是做了修改。
这样的地方建成一个前院的前庭,将整个范围圈在自家门第。
不然,以后时间长了别人哪知这门前都是你家的?
慢慢变成谁都可以来用用。
若有人专盯你家的情况,你还给人提供遮风避雨之地?
要不要再给人奉茶送上一盘点心?
到时自家防御不太好安排,总不能还要分散几个护卫在这边吧。
因而,这座街前门楼就是自家的第一道前大门。
门楼大匾还没有挂上去,不过听说是御笔亲书的“积善人家”。
过了这一道大门,两侧拉开宽敞的距离。
一侧是马棚通往东侧门房、一侧是敞轩式宽檐长廊通往西侧医馆方向。
这马棚与长廊实际建成了抄手游廊的最前端,就像双臂前伸环抱住宅子。
再往前走就是大门位置,只有三步台阶。
在这城东豪门林立的地界,实是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
然而,若你以为门前只有三步台阶就是普通小户,那就是大意、轻忽了。
没有哪户小官宅第,有这么大的面积。
因而,这样的设计其实是矛盾的,但唐简和楚默云却这么安排上了。
大门比之前住的楚府要宽敞得多,相当于两个大门的面积,有四扇大门只不过平时不开罢了。
大门靠马棚那一侧是个对应马棚门房处的斜线,东角门就开在那里。
门房在东角门外头,更方便守门且大门廊外不用再派人守着,就像一处传达室一般。
西角门则在医馆附近,与长廊相对。
只不过以后走哪边角门还不是看大家自己的意愿。
马车并未停在东侧马棚,而是从东角门进去。
之后的格局差不多就按图纸上呈现的那样,外围到里是一个回字型,格局方位都整齐多了。
第一道门楼与两侧,还是按唐简早期的说法,尽可能利用了地皮的边角建起来的。
地方并不大,但若宴客时也能提供停车位和安置车夫,就很方便了。
府内回字型是内外围院格局,又呈前后几进细分区间。
东侧的外围从前半部分一路往后走,是家中车马棚、门房和下人住的院子。
西侧则依次留给医馆讲学堂与药铺,最后留一块药园。
原本要带徒弟是要预留更多地方的。
只是后来又建了杏林学院,就没必要专门在家教徒弟。
当然也因为小萝卜们都有学医意愿,主要是看到楚扬在读医书,都是跃跃欲试。
因而,唐简也有意未来十年教一教,万一有好苗子呢。
再一个就是做杏林学院的幕后导师好了。
从杏林学院挑出好苗子再来教,不必在家中开学堂。
外围院子很大,唐简和楚默云抱着孩子并没有去逛那些地方。
但他们知道新招进的下人都已在这两天先搬进来了。
日常活计和生活环境,其实会与旧家里并没多大差别吧。
走进第一道二门就是他们主家生活的范围了。
入眼是位于中间的十几株桃树,正对大门方位,桃树临门,还有辟邪之意。
再在后头与边角也夹杂地种了几株别的花树,不如桃花树多,散落在各地到有些像旧家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