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6月,初二。
今天的南京城,最火热的话题不是清查户籍、也不是出现了新事物--粮本粮票,更不是云汉军政府的大帅免费发粮。
只有一件大事,让所有的酸儒秀才,账房先生,甚至识得几个大字的长工都觉得自己可能是怀才不遇,准备去一展所长。
招贤令。
自前元南侵,神州陆沉;明太祖驱逐鞑虏、复我中华,至此以降,不复300载,神洲再次倾危。
国朝养士三百载,如何文武尽皆逃?勋贵官僚,不思皇恩,不虑黔首,百姓何顾家国?
故云汉仙朝大帅,率天兵降以凡尘,解华夏于倒悬,救万民于水火。
自复城以来,痛定思痛,深知责任重大。故特发布招贤令,广招天下贤才,共谋大计,以图恢复我天朝华族无上荣光。
凡我志士仁人,无论贵贱,只要心怀壮志,愿为民族复兴效力者,皆受欢迎。或有才学之士,精通兵法、策略、术数者;或有勇气之士,志在报国,敢于担当者;或有节义之士,不甘屈服,愿为君父报仇者;或有谋略之士,能为我出谋划策,助我恢复中原者。
如有此等人才,本帅必竭诚欢迎,量才录用。不拘一格,不问出处,不问男女。只要能为我朝复兴贡献心力,皆有重用之望。现已命考官坐镇,务必求得真才实学之士,共谋大计。
如有举荐之人,一经核实,必给予重赏,举荐之官,皆有封赏。如有虚言,必受严惩,以示本帅军对贤才之渴望与决心。
云汉军政府
黄帝开元4342年闰六月初一。
招贤令,批了明朝那些尸位素餐之辈,也突出了云汉军大帅对贤才的渴望之情。
招贤馆里面,各种投机之辈纷纷而来。
但在考试中,一个个显露原形。
这种人,李牧云直接投入系统,含泪赚了几千系统币。
虽然大部分都是投机者,但是屎里淘金,还是能招到一些看起来像样的人才。
虽然他们的公务员考试试卷一般都不及格,但是这种现代的考试试卷,很多东西听都没听过。
例如: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A.1 b.2 c.3 d.4
“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的价格( )。
A.由质量决定 b.由使用价值决定 c.由价值决定 d.由市场经济规律决定
这种题,直接让读八股文的明代读书人满头问号。
对这个时代的考生来说,基本就是每个字认识,组合在一起,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
公务员考试,瞬间成了才子们证明自己的是不是大才的擂台。
清月楼。
秦淮河被烧毁之后,城内不多的酒楼之一。
听说是王阳明之前曾在本楼喝过酒,在当地读书人中间,也算是有着大名气。
此时,酒楼中各个年轻的读书人们(斯文败类)正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雨作兄,公考分数可有出来?”
一个摇着折扇,扇面一副仕女图的紫衣年轻人,正像跨进门的一个白衣人问道。
周围喝酒的其他人,立刻竖起了耳朵,纷纷看着白衣人。
白衣人潘玉,字雨作,原来屡试不中的童生。
家有资财,也是他们这些秀才们经常取笑的对象。
至于举人以上的读书人,此时的李牧云占据的广大地区,几乎已经绝迹。
这些收取大量投献的举人们,是李牧云重点打击的对象。
“区区不才,40分而已,不像诸位大才,定是高分上榜!”
此话一出,周围顿时一静!
这批人全都参加过公考,最高分26分,还是随意蒙的。
十几分的是常有,几分的大有人在。
40分!
紫衣公子立刻收起折扇,40分!这是她所知道的最高分,要是军政府按分数录取,魏雨作定然榜上有名。
只要上榜,前途自然不必多说。
而且看云汉军的势头,大有洪武皇帝北伐蒙元,一统天下之势!
现在上船,那不是板上钉钉的高官么?
不说这些人大肆的讨论公考试题,远在深闺的姚淑自然也是收到了各个考生们泄露出来的考题。
咋一看,全是白话文,似乎没有一点水平。
但仔细一研读,特别是不断的揣摩各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对整个题目,就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所有的题目,都是联系各个实际问题,要求的就是怎么去解决问题?
这和八股文完全的不一样。
光靠读死书,做文章,想考取功名,那只能是痴心妄想。
试着做了部分的题目,小荷负责跑去找题目正确的答案,做了之后自己在核对一遍。初次做题,按照百分制,只有取得区区的20分。
云汉军政府能出这种题目,这里面肯定有经世济民的超级大才。
“小姐,你难道也准备去考公?”
“小荷,我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才学上,我可不认为有多少男子能如我?”
“小姐,听说现在的最高分有40分了!”
“嗯???”
姚淑暗想:还有这么厉害的人?
待我学习研读一番,再去一鸣惊人!
谁说女子不如男!
李牧云自然不知道公务员考试引起的众多的话题,他现在关注的是,东征军击败收复杭州的鲁王部,顺势追击之下,连续占据萧山,绍兴,宁波。
鲁王朱以海只能带着部分的部众飘上大海,跑去了舟山!
没有任何海军的李牧云,此时只有望洋兴叹。
西征军北上,东征军势如破竹。
北伐军已经到达黄河边。
远在北方紫禁城的多尔衮,立刻急令远在四川的吴三桂等回援,同时增加了绿营兵数量,但是明显,像位于开封的绿营兵,在北伐军到来之后,绿营兵几乎全部溃散或者在军官的带领下投降。
闻敌而逃者为下勇,见敌而逃者为中勇,接敌而逃者为上勇!
满清刚刚入关,绿营兵就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