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协很欣慰。

诸葛亮的智商一如既往的在线,并没有被他耽误,反而在他的引导下提前开悟了。

沿着这条路发展下去,二十年后,大汉将迎来第一位真正符合他期望的司徒。

诸葛亮也许无法在军事上一展天赋,可是将精力集中到民政上之后,他会爆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将大汉的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有了强大的生产力,还用得着担心军事不强?

不存在的。

真正的军事实力靠的从来不是灵机一动的奇谋妙计,而是经济、文化等软硬实力形成的综合实力,除非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否则根本用不着什么奇谋妙计,直接用实力堆死你。

某种程度上,诸葛亮就是这样的硬核军事家,而不是演义中那种靠锦囊妙计克敌制胜的军事家。

可惜的是,蜀汉的基本盘太小,撑不起他的梦想。

但凡蜀汉的实力再强一些,他真有可能改历史,逆转乾坤。

现在,他给了诸葛亮一个更大的舞台,就看他能有什么样的表现了。如果大汉真有一统天下的那一天,诸葛亮就算不在前线统兵,也必然是最大功臣之一。

谁说只有战场上斩将杀敌的才是功臣?

比起开悟,诸葛亮的做法更让刘协欣慰。

他没有直接发表在邸报上,还是先送到行在来,请他过目,这既是身为臣子的谨慎,更是一种难得的谦逊。即使他很聪明,领悟了天子施政的原则,并付诸实践,依然保持低调,先向天子请示,而不是迫不及待的发表,享受人们的欢呼。

“你们都看过了?”

周不疑和曹冲相视而笑。“看过了。”

“感觉如何?”刘协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又补充了一句。“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好在何处?”

“务实,透彻。”周不疑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虽然这篇文章没有高妙的字句,讲的道理看起来也不过中庸的窠臼,但结合实际,立论坚实,令人信服。”

曹冲补充道:“也正因为用字平实,全篇无一僻典,但凡读过半年书的人都能明白,没读过书的人也能听明白,母须刻意讲解,是以受众极广。一旦发行,必然风行。不仅如此,还能常读常新,时有发现。如果能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简直就是对圣人之道最好的践行。”

刘协忍俊不禁,心中的喜悦又添了一成。

与其说这是周不疑、曹冲对诸葛亮文章的认可,不如说是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终于在年轻人身上开花结果。等他们走上舞台,他们将和诸葛亮一样,成为有强大行动能力的理想主义者。

大汉将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建设下,走向辉煌。

未来将至。

刘协感慨了一番,忽然意识到自己比周不疑、曹冲不过年长十余岁。如果自己活得够久,完全可以亲眼看到他们的成就,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甚至是茂密丛林。

想到这一点,他不禁兴奋起来。

“取笔墨来,我要写几句按语。”

——

一直以来,刘协都保持着克制,尽可能避免在公开场开评价哪位大臣的言论,以免有人为了迎合他而发违心之论。

这一次,他要为诸葛亮的文章写按语,除了如曹冲、周不疑所说,诸葛亮的文章极为平实,如果不加以提醒,极易为人忽视之外,还有借此机会转变政策的用意。

交州平定,天下重归太平,不仅之前的一些战时政策需要调整,急于西征的冒进思想也要适当的泼一泼冷水,免得臣民的头脑过热。

当务之急,还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并将大汉士人的风气引导到位,并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只在基础坚实,将来才能飞得更高更稳。

社会发展自有其规律,不是一腔热血就能实现的。

以中兴英主的威望引导民风士气,将一些积弊痼疾解决掉,深化改革,为后继之君排除障碍,比匆匆西征更有价值。

有些事,只能他来做。

刘协用了一夜时间,写了一篇长达两千字的按语,篇幅和诸葛亮的文章接近。一开始,他自己还没想到这一点,等曹冲一边读一边惊呼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表达欲太强,喧宾夺主了。

但是反复读了几遍后,他决定还是全文发表。

算是这十年以来的总结,以及接下来十年的展望吧。

曹冲赞同这个观点,只是建议单独发表。

毕竟作为按语,篇幅太长,不仅喧宾夺主,而且头重脚轻,会压住诸葛亮的文章。

刘协想了想,接受了曹冲的建议,让诸葛亮的文章先发。

他这篇按语则改为评论,算是对诸葛亮的呼应。这样既能体现对诸葛亮文章的重视,又不至于夺了他的风头。

很快,诸葛亮的文章就发表了。

不出刘协所料,因为平实的文风,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甚至有人觉得这篇文章很平庸,刀笔吏的味道太重,不够高大上。

反倒是一些读过书,但儒学造诣有限的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意思,值得一看。

几天后,刘协的文章发表了,而且点名道姓,是对诸葛亮文章的评论,一下子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很多人将之前扔在一边的文章拿起来重读,细细品味其中的妙处,对照着刘协的文章,揣摩圣意。

熟悉官场的人大多知道,诸葛亮虽然和天子同年,却是由天子一手调教出来的。别说杨彪、周忠等老臣,就算是荀或、刘巴这些中生代,也不如诸葛亮得天子信任。

不出意外的话,二三十年后,诸葛亮一定会官至司徒,成为大汉民生的掌舵人。

某种意义上,他的态度就是天子的态度。

更何况天子亲自写了文章,如此明显的表示,如果还看不明白,还是别在官场上混了。

有动作快的人,拿到文章的第一时间赶到司空府,向周忠表示祝贺。

诸葛亮是周忠推荐给天子的。诸葛亮得到天子的器重,周忠这个举主自然与有荣焉。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周忠即使现在致仕,也是荣宠无忧,绝不可能落到张喜那种田地,甚至会超过司徒杨彪。

周忠欢喜得合不拢嘴,拿着文章读了又读。

仔细研读之后,他上书天子,表示对天子改变政策的支持,并提议改元。

天下已安,太平已至,不宜再用旧年号,当改元以示百姓。

刘协读了之后,对周忠的支持表示赞许,却不同意改元。

天下初安,太平已至,但中兴的历程远远没有结束,百姓的生活也远远没有恢复大乱以前的光景,甚至度田都尚未全部完成。君臣当继续努力,以破釜沉舟的精神,推进改革,争取二十年后,将人口、经济恢复到最盛之时,才算是达成初步目标。

收到回复后,周忠有点尴尬,但他很快就把这点尴尬放在一边,大赞天子不忘初心,身为司空,他愿意紧跟天子步伐,加紧推动新法,为接下来的发展立纲纪。

周忠表态,其他的公卿大臣不甘落后,纷纷上书表态。就连一向澹泊,没什么存在感的太尉贾诩都发了言,体现了君臣一心的和谐局面。

除此之外,太尉府还向都护府、州郡驻军发出通报。

即日起,战争状态结束,各地驻军当牢记保境安民的责任,除了必要的训练、演习之外,严禁扰民,以配合朝廷休养生息的政策。

(第四卷完)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熵定天下大玄第一拽探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明朝海盗王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穿越错了怎么办汉宫秋龙腾美洲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从屯田开始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家父,汉景帝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鬼子你好,我们是天灾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贰臣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帝王之名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异域使命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被妖后强迫和亲后,我一统草原成为天可汗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逍遥小王爷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汉官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星汉西流夜未央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大明!风起土木堡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除恶务尽,我才是最恶的那一个?大隋:二世浮沉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他是废物世子?女帝直呼离谱殿下无双嚣张小侯爷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烽火淞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