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石人本是数个朝代前黄河清淤时用来确定清淤程度的丈量工具,但是年代过去的太久,加上黄河之上的徭役们大多都是文盲出身,没什么文化,故而容易被有心之人传播谣言利用。
莫道石人三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这句顺口溜很快就传遍了韩子承他们这一段黄河大堤之上。
黄河之上的徭役本就辛苦,加上各个河段上的贪官污吏对这些服徭役的百姓动辄打骂,还克扣他们的口粮,久而久之民心生怨,百姓们藏怒于心。
而如今在韩子承和好友们传出来的“莫道石人三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这句歌谣更是成为了点燃二十万修河百姓的星星之火。
韩子承和好友趁着自己这个河段的官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深夜与好友斩杀来了看管自己这一河段的兵卒,抢了他们的兵刃,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而后韩子承又聚拢了自己这一河段的八百余名修河的徭役,对他们说自己本是前朝韩国皇室遗族,家族为躲避李陈皇室追杀,遂以国号为姓。
修河堤的百姓本就大多数都没什么文化,容易被糊弄欺骗,加上朝廷官员贪墨昏庸,使他们积怨已久。
如今在韩子承的从龙之功的忽悠之下,这群人便如同干柴遇上火星一般,瞬间被点燃了。
韩子承带着这八百名徭役,趁着夜色攻取了最近的岷县,杀了岷县县令,打开武库又装备了一支五百人的军队。
而后韩子承又陆续攻占了周边五座县城,收拢聚集周边冬修黄河的徭役们。
很快韩子承手上便汇聚了数万徭役,在聚会起义的过程中韩子承他们还喊出了“虎贲三千万,直抵汉阳城,龙飞九五日,重开大韩天”的口号。
而在韩梓宸他们刚挖到三眼石人的那一天,惠众和尚也紧赶慢赶来到了前太师闻伯约所在的故土,带着那条沾染着李睿鲜血的内裤找到了退隐乡土的闻伯约。
前任太师闻伯约看到这条满是鲜血书文的内裤后,也不管这内裤有没有味道,对着内裤埋头痛哭了起来。
为了博取闻伯约的同情,李睿在信永方丈的这条内裤上编造了不少谎话,说周易不但将自己软禁在皇宫之中,甚至还淫乱宫闱欺辱皇室,甚至还当着自己的面奸淫皇妃。
闻伯约看了这七分假三分真的血诏之后,整个人都痛心疾首并开始叫骂起来:“我原本以为那周易清君侧诛,杀了奸相严松和妖妃李万姬后便还权于陛下,却不想他的狼子野心更胜于奸相严松。”
“这该死的周易他不仅囚禁陛下于皇宫之中,还做出那般大逆不道之事,真是罪无可恕啊。”
信永方丈的徒弟惠众和尚也在旁边愤愤不平的添油加醋说道:“这周易托名秦王实为篡国之贼,不仅如此他还污名我金山寺,让百姓将我金山寺视作仇寇!这秦王周易看似是打击我金山寺,实则是意在王位。”
“我金山寺方丈冒着生命危险,从宫中带出陛下手书血诏,又让贫僧因此血中带玉闻太师您,希望闻太师能够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闻伯约眼神坚定,让家中老仆人重新为他拿出了早年他征讨契丹时所穿的墨玉黑鳞甲穿上,又从家族祠堂之中取出了先帝李玄机早年赐予的打王金鞭。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重新穿上墨玉黑鳞甲,手持打王金鞭的闻伯约瞬间从一个毫不起眼的乡下农夫瞬间变成了似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尽管如今闻伯约年近八旬,但他还是让老仆从家族之中选了一匹战马,带着这条沾染着帝血的内裤前往南郡太守府,并以这条内裤血诏传檄天下,共招天下英雄讨伐周易,还大陈国一个朗朗乾坤。
闻伯约的檄文到了北地就像是一根针落入了大海之中,掀不起半点波澜。
尽管檄文上,将大陈国皇权旁落,皇帝被幽禁深宫之中受周易肆意欺辱,写的是悲愤异常,让人读了只觉怒气郁积于胸。
但是北地所有的百姓看了闻伯约的檄文,一个个都兴奋无比。百姓们对周易圈禁皇帝李睿不但没有丝毫的愤怒,反而觉得周易应该废除李睿,直接自己登临帝位。
当然有些北地的百姓在看到了这篇檄文后也意识到大战将至,不少人为了表示自己对秦王周易的支持纷纷来到了当地的武装部报名参军,希望能在未来助他们敬爱的周易大人登临帝位,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然而文博约的檄文传至南方各地各郡,却是截然相反的模样。
原本各地高官郡守们对于秦王周易并没有什么意见的,原本他们以为周易执政和严松老贼执政无非是换了一个人罢了。
可是当周易颁布了免赋税三年的律令后,南方各地各郡的官员们坐不住了。
赋税,赋税,这其实是赋和税两个不同的收钱途径。
若是免赋三年的话,南方各地各郡的官员还可以通过收税来盘剥百姓;反之若是免税三年的话,他们又可以借之收赋来压榨百姓。
但现在周易下的命令是免除赋税三年,如此一来,这三年中南方诸地官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百姓收取任何一个铜板。
对于这条王令,那些真心为国为民的陈国官员是由衷的支持。那些干实事的好官犹如圣皇在世。
但是,那些贪墨成风,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官员而言周易这一道王命那就相当于是用刀子在他们身上割肉。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那些贪官污吏在接到了闻伯约聚集天下英雄,共讨周易的檄文后,纷纷站出来响应。
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使得韩子承他所率领的农民起义,打着复辟前朝韩国,趁虚而入,在一月之内就攻占了周边的五座县城,并收拢了2万余名修缮河堤的民夫徭役。
而闻伯约也凭借着自己作为老太师的影响力,使得南方各地皇族亲眷、豪门世家皆起兵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