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沅公主是皇后所生,也是宣景帝的第一个子女,自小好胜要强,做什么事都不会输给她那些弟弟们。
她脾气急,性子爆,与众弟弟们相处不是十分融洽。
宫里人常说她生性冷淡,做事从来只对事不对人,不讲半分情分的。
所以在二皇子倒台这件事上,她出了全力,丝毫不念及姐弟之情。
对于太子,她更死不吝啬自己的弹劾,几次陷太子于窘境。
有人说她野心大,想要挤掉几位皇子,自己做唯一的继承人,她不置可否,也没有因此收敛,反而更加勤于政务。
当然这都是宣景帝应允的。
宣景帝的这几个儿子,大皇子倒是颇符合他的脾性,从小到大都十分优秀,长相英俊,还文武双全,关键是有一颗善心,本应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可谁知天妒英才,就在宣景帝出兵北上的那年,大皇子在跟随父亲作战期间牺牲了。
当时宣景帝悲愤欲绝,也没心思顾及敌方的阴谋,最后导致几万大军全部覆灭,宣景帝自己也被敌军俘虏。
所以,大皇子对于宣景帝来说是他这一生永远的痛。
一般人都会绕开这个话题,从不在宣景帝面前提及大皇子。
除了大皇子,二皇子也是个骁勇善战的人才,可惜他心术不正,有些暴虐成性,对待手下官员和百姓不够仁爱,还时常仗势欺弱,做出伤害百姓利益的事。
宣景帝一向仁慈,绝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来。
太子殿下倒是仁爱,但是有些太过软弱了,而且他性情淡薄,不喜欢争抢,对朝廷的事也不怎么上心,完全就是那闲云野鹤的闲士,他这一辈子也不打算有什么大出息,养养花种种草,能跟林欣蓉平安了此一生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四皇子,在大臣和百姓眼里,似乎就没怎么存在过。
宣景帝年事已高,朝廷不得不甄选继承人,可选来选去,也就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二皇子朱翎。
朱翎也是被迫上位的,他自己也知道他这个太子并不是父皇的最佳人选,但是他也是进退两难啊。
太子一职,也不是你想卸任就能卸任的了的。
更何况太子妃林欣蓉不会答应,贵妃娘娘也不会答应。
要说在政治上的成就,太子殿下完全抵不过长公主成沅,不论是京城闹疫病,还是解决赈灾问题,都是成沅长公主一手操办的,就连二皇子倒台,出力最多的也是长公主。
大臣们时常在想,如果长公主是个男儿身,她肯定就是东宫储君的不二人选了。
不过女子终究是女子,不是你成绩多么卓越,你就能担的这一国储君的。
大臣们不知道四皇子的存在,但是宣景帝和长公主知道。
而且宣景帝不止一次对长公主提到过要让老四继承皇位的。
长公主也欣然同意,在她心中那个四岁就能背全古诗的四弟还是蛮招人喜欢的。
所以皇帝对于成沅长公主参奏太子一事,也不会反感。
反而默许了这种行为,他要为四皇子继位打好基础。
......
宣景帝再次召了成沅公主。
成沅长公主穿一身淡蓝色绸服,头顶挽一简单发髻,发髻上插一鹤形金钗,剩下的头发扑散下来,整个形象庄严又不失贵气。
她端着一碗银耳汤缓缓走入大殿,见宣景帝伏在书案上正想些什么,小声叫了一声。
“父皇!儿臣给您带了一碗银耳汤,温度刚合适,您先喝了吧!”
宣景帝听声儿从几案上坐起身来,看着成沅走过来,温和的笑了笑,说:“还是沅儿惦记朕,朕也是有好几天都没喝到你亲自熬的汤了,还真是有些想念了!”
魏公见宣景帝高兴,自己也跟着高兴,下了台阶,从长公主手里接过银耳粥,递给了宣景帝。
叮嘱道:“长公主最懂您的心意了,知道这天热,特意端来银耳汤给您解暑,老奴刚才也试过手温了,确实刚好,您乘好喝吧!”
宣景帝接过汤碗,拿勺舀了一口,含在嘴里品了品才咽下去。
“恩,还是那个味道,好喝,朕就喜欢这个味!沅儿辛苦了!”
成沅站在底下,抬头看着宣景帝花白的头发,似乎有些伤感,她道:“父皇爱吃,儿臣一定常做给您吃,只是,您不光要在吃的方面下功夫,作息时间也一定要合理,千万不要熬夜,也不要为那些朝廷琐事烦心,都有儿臣在呢!”
除了面对宣景帝,她很少流露出关怀的一面,此时的她才是做了一个女儿该做的事。
宣景帝点点头:“朕知道了,有你每天叮嘱朕,朕很自觉的!......不信你问问魏公!”
魏公站在一旁,一直静而不语,现在宣景帝突然提到他,他才晃过神来。
“是啊,陛下近些日子,都是在按照长公主规划的作息时间睡觉......你瞧!陛下是不是比前些日子精神了不少!”
宣景帝笑了笑,脸上的皱纹又重新聚集,他是真的心情好。
“是啊,朕最近好像感觉又年轻了几岁!照这个样子下去,朕恐怕是要返老还童了!哈哈哈!”
他笑得爽朗,声音还算是有气魄。
“如此甚好!”成沅听了也是由衷的高兴。
看着宣景帝精神还不错,她才进入了正题。
“太子前几日去逡州剿匪去了!”她抬头瞧了一眼宣景帝的脸色。
宣景帝倒是一脸的平静,回了一句:“那是好事啊,难得太子还能想着做点什么。”
成沅又道:“他倒是剿了上千条匪,也不能说无功......只是,他却是私自调用了几百台床弩。”
魏公知道长公主所奏之事不是小事,小心的扭头去观察宣景帝的脸色。
果然宣景帝脸色变得凝重,他无声的叹了口气,怒道:“缴几千个匪,还需要动用几百台床弩?
哼,朕还以为他这次终于做了一件能拿得出手的事,没想到......”
他又叹了口气,才道:“传朕旨意,罚太子幽静三日,不得迈出俯门半步。”
魏公看了长公主一眼,心领神会,转身附身答话:“诺!”
宣景帝舒展了口气,有些心烦的说:“以后太子的事,就不要禀告朕了,反正他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反倒尽惹些烂事,叫那些大臣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