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柴桑城外的水师旷世大战,是一场足以改变整个天下格局和历史进程的战争。

其结果,再次牵动着天下诸侯们敏感的神经!

豫州战场上,曹操还在和袁术争夺汝南。

由于袁术从寿春全身而退,汝南的兵力得到了加强,在派出一万羽林军增援纪灵之后,纪灵在上蔡死死地顶住了曹军主力的进攻。

其它沛国郡和陈国(郡国)等战线的防御也都渐渐稳定了下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原本的那个时空,袁术称帝之后,被曹操、吕布、孙策等三大诸侯围攻,历时两年方才败亡。

而现在,称帝才半年多时间,又将兵力全部集中到了汝南,而且跟他作战的也只有曹操一家诸侯。

收缩兵力之后,用二十多万兵力驻守在汝南的西部和北部。

比曹操用于进攻的兵力还多!

这么多兵力只守不攻,谁又能奈得他何?

曹操用兵数月,在上蔡城外无法寸进,师老兵疲,只好暂停进攻,使得汝南战场进入了短暂的相持阶段。

而当柴桑大战的结果传到曹操手上时,曹操又记起了戏志才临死前对他说的话……自己最大的对手,是陶应而非袁绍。

问计于麾下一众幕僚,大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抑制陶应发展的办法。

合纵连横的法子都用过了,都不好使。

最开始的“三分陶应”之策,没有削弱陶应,反而让他夺了会稽。

之后想用士燮牵制陶应。又让陶应杀了士燮,据说陶应安排的交州刺史鲁肃,正在交州犁庭扫穴,根除士家在交州的势力。

再后来联络袁绍,想挑起袁绍与陶应之间的战争。

却又被陶应在一个叫“连岛”的海岛上驻军,虎视徐州数百里海岸线,使袁潭大量兵力被牵制在沿海各县,无力南下与陶应作战。

然后,陶应又趁火打劫,取了广陵、九江、庐江三郡。

而这次,一场柴桑之战,更是打得刘备的荆州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这样的发展速度,让曹操及其麾下尽皆惊讶而忌惮。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应对。

过了许久,才有荀攸站起来说道:“属下有三策:

其一,加强向关中移民,将新占豫州地盘上的百姓,全都强制迁入关中屯垦,尽快恢复八百里秦川沃土的人口和粮食生产能力”

其二,加紧在汉中、蜀地、西凉三地布局,以期获取类似于先秦灭六国之前的版图和基业。

其三,让人在并州与胡人交易战马,再征召并州等地善于骑马的青壮从军,尽可能多地组建骑兵。

南船北马!

江东缺少战马,骑兵不足便是陶浪子的弱点。

他水师虽强,但要想在中原作战,再厉害的步兵也打不过纵横驰突、机动能力极强的骑兵,只要主公有足够的骑乓,就不惧陶应北犯。”

这是大战略,而且说得极有道理。

对当前的曹操来说,据有关中和并州,再将势力向关中之后的凉州、汉中、巴蜀发展,比据有兖州和豫州意义更大。所以,发展关中比发展兖州和豫州其实更加重要。

然后就是组建大量骑兵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曹操来说,拥有多少骑兵不是取决于有多少战马,而是取决于能养多少战马。

中原地带养马与北方草原不同,草原上养马不需要太多的粮食,只有那些草原上的贵族才会用粮食去养马。但是在中原地去,很少有能够随时随地放牧的草场,养马和组建骑兵都是要消耗耗大量粮食的。

而现在刚好陶应改进的水稻种植方法,因为根本无法保密而传遍了天下,这将会使得曹操也不再缺粮,能饲养更多的战马。

再加上并州汉子长年与胡人打交道,善骑善射,正好用来组建强大的骑兵。

“此谋国之策也!”

曹操赞许地点了点头,让人列出详细的计划去执行。

又问:“要如何才能打败袁术?”

荀攸想了一下道:“之前,属下劝主公速攻袁术,但是现在,却要劝主公缓攻袁术。”

换了口气,荀攸又接着说道:“之前,袁术需要面对三大诸侯,分别是主公、袁绍和陶应。袁术的兵力分散在三大战场,三大战场同时开打,袁术顾此失彼,狼狈不堪。

所以,对主公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就该快速推进,不给袁术喘息的机会。

而现在,袁术只需要面对咱们一方势力,只有汝南一处战场,二十多万兵力全部用来对付咱们,而且是据城而守,不打野战。咱们想急攻也没用,只能“缓攻”袁术。”

这话说得跟放屁一样!

如此简单明了的道理,不用荀攸说,曹操也是明白的。而且,不仅曹操明白,在座的文武官员几乎都明白。

不明白的都是猪脑壳。

对于荀攸的这番话,曹操不太满意。

皱了皱眉,又加重语气,问的还是刚才的那句话:“要如何……才能打败……袁术?!”

语气中充斥着不满。

“缓攻啊!”

荀攸也还是这个主张。

曹操有点恼怒了。正要说话,却见荀攸又接着说道:“先缓攻,再用……绝户之计!”

“何为绝户之计?”

曹操站了起来,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珠子骨碌碌乱转。

过了片刻,才又说道:“传令,派出多支骑兵,袭拢汝南各地春耕,不要让百姓种庄稼。

种好的庄稼全部毁掉!

灌溉用的水渠尽皆挖断!

百姓的农具尽皆收缴或毁坏!

耕牛全部抢走或杀掉!

想尽一切办法,不要给汝南百姓生产粮食的机会和条件!”

……

这就是……绝户计!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而如今,袁术二十多万兵力,却只据有半个豫州,谁来养活他们?

是这半个豫州的百姓!

但是,袁术二十多万兵力,却只敢据城而守,不敢出城野战!

可城里是不能种庄稼的!

庄稼都种在城外郊区。

连后世的小日子都知道说……“土豆到哪里去挖,到郊区去挖,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

这种道理曹操自然是知道的。

如果曹操出动骑兵破坏春耕、春种、夏苗、秋收,就一年的粮食产出将大打折扣,甚至很多地方直接绝收!

虽然袁术现在还有存粮,但又能坚持多久?

……

这就是奸雄曹操。

为了战略目的,常常是不择手段。

此前,徐州屠城屠村,杀害百姓三十余万,使泗水、沂水为死尸充塞而断流。如今又是破坏粮食生产,这又将导致有多少百姓因之而饿死?饿死的人数,恐怕要比徐州屠杀的百姓还要多!

可笑的是,他自己干尽坏事。

却还写出了那么一首名传千古的《蒿里行》!

正如此前章节中曾经概括的那样:“手中血迹未干,屠刀放在身边;拿来文书四宝,写下不朽诗篇。”

……

也难怪……难怪荀攸刚才吞吞吐吐,不敢将此计直接和盘托出,实在是因为这条计谋太毒,太毒!

破坏春耕、春种、夏苗、秋收!

又会有多少百姓会因此而成为路边的……饿殍!

其结果,必然又是一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他妈的肠!

当然,此策若成,袁术也必败无疑,而且,最多也只能坚持到秋后。

这才是真正……绝户之计!

……

(备注:这可不是黑曹操。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攻打袁术时,就曾在秋天的时侯派军队放火焚烧百姓庄稼。还且曹操屠城不只是徐州,还屠过邺城等等。

比较起来,在对待老百姓这一方面,刘备还算好的,至少他没屠过城。这也是诸葛亮不投曹操而投刘备的原因之一。)

……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从屯田开始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贰臣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三国之巅峰召唤无错字精校版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异域使命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