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担任亲兵的,一般都是同乡,或者是同族亲属,关系与主将极为亲密。
而眼下,袁耀居然让周泰担任亲兵,而且是亲兵营的统领!
这可是对周泰有着无比的信任,才能够做到的。
周泰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袁耀能够如何信任他。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让周泰的内心一热,对于袁耀的好感度,又再次上升。
左右权衡之后,周泰还是决定跟随袁耀。
第一,袁耀毕竟对其有救命之恩,这种恩情,让周泰对袁耀无以为报,只有跟随袁耀,为其效力,才能让周泰对袁耀有一些回报之情。
其次,周泰虽然对孙策很感激,孙策对其有知遇之恩,可当初在战场上孙策让其断后,周泰拼死为孙策一行人留出了逃生的时间。
这样的举动,也算报答了孙策的恩情,周泰还不投降,也是担心自己投降给袁耀之后,袁耀日后与孙策大战,他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而如今,袁耀只是让其担任亲兵营统领,以袁耀的身份,是不需要再战场上去厮杀的。
所以周泰日后大概率不会在战场上遇到孙策,这也就让周泰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没有了。
沉吟思索片刻之后,周泰突然下跪。
伏跪在袁耀的面前。
“末将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周泰的突然下跪,让袁耀一愣,也是瞬间就变得狂喜起来。
周泰这样的人,比较耿直,对其真心诚意的话,对方也会投桃报李,袁耀正是希望自己身边的护卫,能够像周泰一般,所以才会对其真心相待。
没想到,周泰也会被自己的诚意所打动,愿意为自己效力。
“幼平,快快请起!”
袁耀上前,立刻搀扶周泰。
周泰的伤势虽然已经好了不少,但身上还有伤口没有完全愈合,直接跪倒在地,还是有几分不方便的。
袁耀上去搀扶,周泰也就没有故作姿态,很快就跟着站起来。
一旁的徐盛,太史慈等人,也是跟着笑了笑,上前与袁耀和周泰道喜。
“恭喜公子,又添一良将!”
“幼平,你总算是拨云见日了,投靠公子,才是出路啊!”
徐盛和太史慈,一个向袁耀道喜,另外一个则是向周泰贺喜。
徐盛虽然加入袁耀麾下的时间不长,可仅仅是这一个月的时间,也已经让徐盛重新认识了袁耀,也重新明白了,或许跟随袁耀,也不错。
“今日高兴,哈哈哈,设宴,我要犒赏三军!”
借着这个契机,袁耀决定犒赏三军,好好的在军中请大家吃上一顿。
最主要的也是因为他即将离开这里,下次再回到这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好好的跟驻守在这里的将士们道个别,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令人准备好了酒肉之后,军中的士卒便开始了欢庆。
在这之前,袁耀不急着去庆祝,而是来到了,这城中关押俘虏的地方。
这里还关押着他从孙策麾下抓来的一些将士。
这帮人,都是嘴硬的很。
既不选择投降,也逃脱不掉。所以被关押在这里。
其中就有上一次在宛陵,被他抓住的邓当和吕蒙。
吕蒙和邓当二人自从被当成俘虏抓住之后,就一直没有选择投降。
骨气很硬,总是一副傲骨。
仿佛宁可被杀,也不愿投靠敌军。
袁耀倒是被他们二人这种精神所感动,也没有为难他们。反倒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只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每日都是关在牢笼之中。
时间一长,倒是让他们,有几分认命的感觉。
反正被放走是不可能了,也就只能在这军营的牢笼之中养老了。
前段时间战事紧张,袁耀倒是很少去看他们,后来虽然战事平定了,可是又忙着建立医学院的事情,也耽搁了下来。
如今要离开这里了,袁耀决定将他们一并带走。
至于剩下的一些不愿意投降的士卒,袁耀打算放他们离开。
不过,一听到袁耀打算放任这些不愿意投降的士卒离开,一旁的刘辟倒是马上就皱了皱眉头,不等袁耀的命令下达,就冲着袁耀建议了一句。
“主公,你要将那些敌军士卒,全部放走?”
“主公就不害怕,他们回到孙策的军营里,再次与我们作对吗?”
“更何况,这些人被关押在我们这里这么久,多多少少能够知道一些我军的情况,到时候他们给孙策泄露这些秘密,岂不是对我军不利?”
“我看,我们对那些不愿意投降的人,倒不如将他们直接杀了!”
刘辟黄巾军出身,对于战场上的敌军降兵向来都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所以杀几个降兵,对于刘辟而言,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他们而言,太正常不过了。
甚至,如果不是袁耀一开始就下了命令,不许杀降兵,刘辟的对手都没有几个能够活下来的。
反正留着降兵,也只是浪费己方的粮食而已。
袁耀看见刘辟这样的建议,却是伸手制止了刘辟的继续开口,冲着刘辟和在场的人都解释了一句。
“诸位将军,敌军士卒也是人,也都是我大汉子民,我们在战场上生死相搏,那是因为阵营不同,谁生谁死,自然在战场上见真章,死活都无话可说。”
“可是投降了之后,那就不一样了,面对丢掉武器,没有任何反抗的人来说,他们不是对手,只是一些迷途的百姓而已。”
“总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更何况杀降兵这种事情如果做出来了,传出去,日后在战场上,谁还敢对我们投降?”
“投降是死,战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对方只会以命相搏,那岂不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而且我军的待遇这么好,远胜于其他诸侯,这些人都不愿意投降,显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心中,将这些人放了,让他们回去帮我们宣扬宣扬,岂不是能够提升我军的威名?”
“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为何不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