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吕蒙和邓当诉说。
这二人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袁耀所说的话都是为他们着想。
也是真心实意想要招揽他们。
不然真的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将他们带回汝南。
更何况方才袁耀所说的条件确实也让他们二人心动。
虽然他们的投降也是无奈之举,但在这个时代战败投降的事情毕竟还是不光彩,说出去也容易背负骂名。
特别是投降之后如果统兵与原先的主公在战场上相见,那更是容易被骂的狗血淋头。
好在袁耀早已经为他们想到了对策。
只要他们投降,可以不必领兵上战场上作战。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不可能在战场上孙策遇见。
心里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再加上经历过这一次大起大落的事情之后,更加让他们二人明白亲情的重要性,如果能够留在汝南侍奉老母,对他们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听着袁耀这般说,性子比较急的吕蒙当场下跪。
“小子吕蒙,愿意投降公子,还望公子饶恕吕蒙之前的不敬之罪。”
一旁的邓当见此,只是略微犹豫,随即也跟着下跪,向袁耀表示臣服。
“邓当愿意投靠公子。为公子鞍前马后。”
相对于吕蒙的激动,邓当倒是显得更为平静一些。
似乎知道,只要投降就能够活命。
早就在等着这句话的袁耀,看见吕蒙和邓当终于表示投降。
顿时也是心情大好。
“好,很好,来人,给二位将军松绑。”
“本公子能得二位相助,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在袁耀的命令下,很快身边的亲卫,便上前将绑的严严实实的吕蒙和邓当松开。
得到了吕蒙和邓当的投诚,袁耀一下子就高兴了起来,同时他也明白,收服人心的道理,略微看了一眼那老妪和吕莲之后。
便很快继续冲着邓当和吕蒙二人开口。
“我这一次来,发现令堂还住在这种破败的屋子里,属实不易,这样吧,不如让老人搬去汝南城居住,我在城中替你挑选一座宅子。”
“这样一来,你们家人也能每日团聚,过一些安生日子。”
袁耀这么做,一来确实可以帮助吕蒙和邓当家人团聚,二来嘛,将老妪和吕莲带去城中,也更方便监视和控制。
至少能够让吕蒙和邓当真心实意的为其卖命。
别看吕蒙和邓当都已经从军多年,但是他们手头上却并没有多少余钱。
早些年他们从军是在袁术的帐下,袁术麾下的兵马,军饷少的可怜,每日光自己吃喝都成问题。
而且早些年的吕蒙和邓当都只是普通的大头兵,根本没有多少军饷可言。
后来虽然投靠了孙策,在孙策帐下有了一些地位,孙策对待自己手下的将士,虽然要比袁术好不少,但孙策也缺钱,能够分给手下士卒的钱财也是有限的。
再加上,当了将军之后,邓当要笼络自己帐下的士卒,还要培养一些亲兵部曲,所需要花费的钱财就更多了。
每月根本就留不下什么钱。
能够留下的一些钱财,都寄回来,让妻儿生活之用了。
想要在城中购置房产,又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吕蒙和邓当而言,自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按照吕蒙和邓当现在的收入,起码还要攒个几年的钱财,才能够在县城里面买个宅子。
而汝南城这种郡府所在的大城池,一座宅子的价格更高,起码要吕蒙和邓当多攒个几年才行。
现在,袁耀随口一句话,就送他们一座宅子,顿时让吕蒙激动异常。
连忙开口向袁耀道谢。
“谢谢公子赏赐,末将愿为公子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
邓当也是颇为惊讶,连忙向袁耀道谢。
“多谢主公!”
如果说一开始的投降,只是迫于形势,而袁耀带他们回到了汝南之后,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二人投降也从被迫变成了心甘情愿。
而如今,袁耀一番赏赐,让他们能够扬眉吐气,带着家人居住到城里去,更是让吕蒙和邓当都感激之情大起。
对于投降,也是发自内心,对袁耀由衷的敬佩了。
在听见了袁耀的话之后,兴奋的不仅仅是吕蒙和邓当,还有老妪和吕莲。
二人自然不是因为袁耀赏赐他们一座城中的大寨子而高兴,而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和女婿,终于可以不用死了。
或许投靠了面前的这个富家公子,也是另外一条生路,可以让他们吕家从此飞黄腾达也说不定。
“阿莲,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公子泡茶。”
阿莲一愣面露难色。
方才的茶壶打碎了,眼下阿莲想要泡茶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工具了。
袁耀也看出了这一点,笑了笑,摆了摆手将老妪制止。
“罢了,我也不是真的要讨口水喝,既然事情解决了,那我也不好打扰你们一家团聚了。”
“许你们在这村子里住上几日,三天后来汝南城向我报到吧。”
袁耀给了吕蒙和邓当一些时间缓冲,接受新的变化。
说完这些之后便没有继续在这久留了。
随即提出了告辞。
于是袁耀一行人,便打算回去汝南县。
不过在回汝南县的途中,他们经过了平舆(yu)县。
平舆县,不过是汝南下辖的诸多县城之中一个不算起眼的县城。
与新蔡,上蔡,项城等地接壤。
不过这个县城虽然不算出名,但平舆县许家,在当地却颇有盛名。
袁耀上一次在扫荡汝南的时候,原本就想要去平舆县拜访一下平舆许家,只不过当时因为急着扫荡曹军,所以没有过去。
如今路过此地,他略微思索,还是停下了脚步,打算过去拜访一二。
平舆许家有两位在三国时期,颇为知名的人物。
一位叫许劭,一位叫许靖。
此二人的名字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并不熟悉,但如果了解曹操的话,多半是能知道这二人的一些事迹。
因为这二人曾经创办过一个有名的评论会,叫月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