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紧张忙碌地投入来之不易的平凡生活。
京市政府组织的多次官方建设活动,足以让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春天的人,握住飘渺的生活希望。
一天两百,包吃不包住,这成了很多人在这座城市活下去的绳索。
在七月流火的凄凉中,一场延绵多日小雨,正式拉开了秋的序幕。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寒。
下雨的第二个清晨,朱阿姨就叮嘱家里的年轻人们注意添衣。
两个即将去学校度过一天的小孩,更是穿上了秋衣外套,被嘱咐千万不能随便脱下来。
“这年头生病了不好治,最好还是不生病。”这是朱阿姨一贯的理念,也是陆星苒一家的行为准则。
其实陆星苒空间里有药,但她不是医生,不知道药能不能对症。
现在的医药行业刚刚有了复苏的苗头,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生病的好。
这天下班回家,陆星苒见到了意料之外的人。
陆政坐在客厅最边缘的凳子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和朱阿姨聊家常。
看见门口的陆星苒,他脸色微怔,随后恢复了一贯的温和。
“星苒回来了?我给你们拿了些新笋,上午刚去挖的。”
陆星苒看见了他脚边鼓鼓囊囊袋子,显然就是他说的笋了。
她面色如常:“没上班吗?怎么有空去挖笋。”
陆政在基地当了几年老师,口碑相当不错,陆星苒听着这些传闻,都能想象到当年妈妈为什么会嫁给他。
陆政的笑容消失了一瞬,转而是一片感慨,他抬头看向陆星苒:
“辞职了,准备回蓉城。”
陆政能安心在学校当老师,一是因为时局所迫,二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陆星辰。
现在末世已经结束,陆星辰也恢复健康,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陆政还是决定回蓉城重拾旧业。
“你......”
“我就在京市。”陆星苒知道他想问什么,但自己此时的答案已经坚定无比。
陆政有些失落地低下头,虽然早就料到了这个答案,但亲耳听到还是会觉得伤心。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笑了笑:
“行,那爸爸和弟弟先回去,蓉城永远是你的家,什么时候想回来了,就回来吧。”
他的语气有些硬憋着的哽咽,说完便起身离去。
“我送送你。”陆星苒没抬头,只是抱起了一边的乐乐,跟在他身后走出门去。
陆政没敢回头:“那我就先走了。”
陆星苒语气极为平静:“祝你们一路平安。”
乐乐也有样学样:“祝你们一路平安。”
陆政抬脚走了出去,门口停着一辆车,是他几年打拼下来的成果之一。
他不是异能者,能在纷乱如此的末世,给自己和儿子挣出一份生活,他已竭尽全力。
陆政坐在车上,侧脸看着门口的女儿,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他默默摇起车窗,知道自己此时并不能给予陆星苒任何她想要的东西。
内心坚定,在生命最后的年华,一定要给姐弟俩再拼出一份家业,这是作为父亲,他能做的最后的事情。
陆星苒站在门口,看着逐渐远去的车子,长长舒出一口气。
像是告别了什么,又像是在感叹什么。
回到屋里,凳子边那一大包还沾着黄泥的新笋,还一如刚才放在那里。
--
秋雨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是上天赐予的一份,需要格外警惕的礼物。
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如果能在最后的生长期来一次酣畅淋漓的灌溉,农田里的作物收成会好一些。
但如果这场雨持续得太长,作物就可能烂在地里,产量锐减。
全京市都在看着这一场雨,看它什么时候能停。
陆星苒每天都在关注农场的情况,虽然郊外也有大片农田,但那里有的是专家看着,农场可是自己的。
“排水都看过一遍了,没有问题,土豆地那边我让人把排水沟挖深了一些。”
李欣在农场,拿着电话跟陆星苒汇报情况。
她虽然不是学农的,也不是什么专家 ,但四年的农产品贸易,让她俨然成了半个农业人。
今早地里的工作人员跟她说了可能会蓄水,她就立刻让人着手挖沟。
土豆才刚刚长芽,大部分营养还依靠种块提供,如果被雨水泡坏了,这一大片土豆将会颗粒无收。
李欣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披着雨衣戴着斗笠,站在一线盯着工作进程。
要不是她细胳膊细腿下地只会碍事,她都要自己扛着锄头去挖了。
总算是赶在陆星苒电话打过来之前,全农场动员,把这几千亩地的排水沟都重新修整了一遍。
只能说幸好之前挖地的设备还在,不然纯靠人力,他们今晚要熬夜加班。
陆星苒不太放心,还是在雨暂时歇口气的空档,开车来农场看了看情况。
确认每条排水沟的间距,还有沟渠的通水情况。
农场的每个人都很棒,土豆地的情况远比预期要好。
“这样应该能撑过这场雨,你们辛苦了。”任凭雨水在脸上肆意流淌,陆星苒眼神坚定地看着眼前几位扛起农场的员工。
“晚上吃顿好的,这个月结算记得给大家发奖金。”陆星苒叮嘱李欣记得这件事情。
农场才起步不久,没什么比人心更重要的成长动力。
李欣已经习惯了陆星苒的作风,但是其他在别的地方上上过班的人,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惊讶。
老板肯冒雨过来查看一下就算了,没想到还要因此给大家发奖金。
现在这年代,一个靠卖菜挣钱的农场,包吃包住工资不错,老板还这么通人情,活该她挣钱!
虽然现在欣星农场的大头营收还是超市,但农场已然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此时此刻,所有管理人员都下内心坚定了一个念头,他们一定要让欣星农场成为京市第一!
在大家的关注下,上天总算是收了神通。
这姑且算是一场好雨,没有耽误之后的秋收。
郊外第一次开垦种上的麦子,现在已经郁郁葱葱。
按照预估收获实际,估计会和后续种下的土豆前后脚迎来丰收。
现在大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如何把这些作物收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