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结实实工作了好几年的陆星苒,已经忘记了,学期到一半,会迎来期中考试这回事。
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前半学期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方便老师调整后续教学计划。
在研究生这一组,期中考试可不是坐在那里写试卷,而是实打实的操作性考试。
导师对此还甚是可惜:“要是早几年,国外文献查看比较方便,我们还会有笔试。”
可真是谢谢网络不发达的现在,让几人免去了笔试之苦。
实操考试一点儿也不简单,而且就现在时局而言,他们的考试内容还非常有现实意义。
那就是超大体土豆dNA提取。
这个活儿对于研究生而言,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的陌生实验。
但这可是陆星苒过去好几年每天都做的基础操作。
他们对变异植物的研究,是以基因研究为基础的。
提取dNA,那就是顺手的事儿。
陆星苒这边三下五除二地搞定,其他几人还在跟仪器较劲。
导师知道她之前的工作经验,抬了抬眼镜说:“顺便出个分析报告,之前数据样本你应该知道。”
超大体土豆就是经陆星苒之手会出来的,而且新品种要基因稳定才会投入实验种植。
这些数据,是刻在陆星苒脑子里的。
她拿着册子到一边电脑旁写报告,这边其他三位同学孩子啊谨慎小心地实验。
对他们而言,好几年没进行这么细致的实验操作了,要是犯了什么基础错误,肯定会被老师骂死。
陆星苒昨天还在担心考试会很难,但是今天过来知道考试内容后,整个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感。
一边晃荡脚一边在心里哼歌,身后同学们的苦难她充耳不闻。
没办法,爱莫能助,实验就是得一步步做,才会越来越熟悉。
原本导师没想催促他们做的多快,实验不图快。
可陆星苒完成得又快又好,导师在看其他几人时,心里难免产生对比,只能摇头。
最后给出:“做实验像绣花。”这种残忍的评价。
考试结束,所有人都合格了,只有陆星苒一个人满分。
她倒不会因此感觉特别高兴,做了好几天的事情,没拿到满分才是问题。
就跟一个人天天吃饭,你让她吃一顿饭给你看,那如果还吃不好,这不就有大问题了?
陆星苒满分的点不仅在于实验操作完美,结果完美,更在于她无可挑剔的报告。
实验报告陆星苒写了好几年,更是在十分注重效率的王波手里。
如何保证报告写得又快又好,让人读起来不费神还能尽快掌握核心信息,她可是能手。
作为实验室的新人,她前期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就是帮忙写报告。
考试结束,导师言简意赅地公布他们正式进入下半学期的工作,并且预告下一学期的课题是某一菌类研究。
陆星苒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菌类,是她的盲区。
研究院里,菌类虽然也在植研院范畴里,可是它和其他实验室的类目完全不同。
王波主要研究种子植物生长项目,偶尔会看看其他,但绝不会涉足菌类。
陆星苒一下头大了起来。
她下午放学后,直接让傅鸣开车去了实验室。
“波哥,我们马上要学菌类了,你这边有资料不?”
有困难就找人,陆星苒绝不让难题困扰自己超过一天。
王波挑了挑眉,直接带她去跟隔壁组要了一份学习资料。
“看完记得还回去。”王波把东西交到陆星苒手里。
一般实验科室,在去过几年难免招过植物系异能者进组帮忙,对于各个组而言,他们都需要给异能者进行基本的培训。
就如同王波最开始给陆星苒找了一大堆学习资料一样,其他组或多或少也存了一些资料。
不过这些一般是内部东西,不外流的,很多都是组员的私藏。
要不是听见陆星苒来借,他们应该不会给。
菌类研究跟陆星苒的农场有不少合作项目,之前的灰平菇就是其中一项,而且这个项目帮他们挣了不少钱。
陆星苒抱着一堆资料,回到家就把自己关进书房里。
任何一门知识,都要从基础开始学。
尤其是对于这些她不曾涉猎过的领域,书本更是一切认识的来源。
菌类和植物是相辅相成的,不仅是在农业领域,在植物生长养护阶段,菌类都能起到大作用。
这次土壤改良计划,陆星苒他们的配方里也有菌类成分。
因此未来如果想在农学深入发展,对菌类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傅鸣今晚没什么工作,见陆星苒一直看书到深夜,不得不进来打断她:
“该休息了,明天还要去上课。”
陆星苒也懂得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放下手中的资料被傅鸣拉着手离开书房。
书看久了,眼睛有点花,陆星苒揉了揉眼睛,又觉得肚子饿了。
晚上着急上来看资料,她随便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碗筷。
“我饿了。”陆星苒小声道。
傅鸣停下脚步,换了个方向,拉着她走下楼梯。
楼梯上的灯光是昏黄的,照着两人的背影,在墙壁上缓缓重叠,又慢慢分开。
傅鸣查看了厨房里的食材,朝陆星苒轻声问道:“给你煮个面?”
挂面是基地里销量最好的产品之一,在方便面还未回归的时代,这就是速食之王。
陆星苒点了点头,她并不挑剔:“都行。”
看着傅鸣开始忙碌的背影,她从空间里摸出几个桃子放进冰箱里。
手上还拿了两个,在另一边水池里清洗上面的浮毛。
傅鸣挽起袖子帮她煮面,她蹲在垃圾桶旁边,拿着小刀一点一点地给桃子削皮。
等傅鸣把面煮好,她也已经完成了桃子从削皮到切块的全过程。
“你也一起吃吧,我吃不完这么多。”傅鸣煮的是汤面,装进面碗里能装满大半碗。
傅鸣拿了个小碗,端着一起往餐桌上走。
两人动作极轻,怕吵醒一楼睡觉的朱阿姨母子。
他们之前也偷偷下来吃过宵夜,所以朱阿姨对这个动静已经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