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诏令再下
等殿上侍卫身影消失在殿门之外,帝辛缓缓将目光转向身旁的宫人。
他神色冷峻,仿若千年不化的寒冰,开口问道:
“学馆之中有何异常?”
声音低沉不带一丝情绪,仿若从幽深的古井中传来,在空旷的大殿内悠悠回荡。
宫人听闻,吓得浑身一颤,“扑通” 一声,双膝重重跪地,诚惶诚恐地开口回复:
“回禀王上,自谣言传出之后,我等便对学馆展开了严密探查,伯邑考便一直待在学馆居所,深居简出,未曾迈出过半步。包括伯邑考日常活动的区域、藏书阁、讲堂等,我等皆仔细查探,未发现伯邑考与祖庙有任何渊源。”
听到宫人的话,帝辛微微颔首,原本紧绷如弦的神情稍有缓和,眼中却仍隐隐透着疑虑。
他稍作停顿,随后继续开口:
“学馆之师可有与外界联系?”
宫人闻言,连忙不回道:
“王上,学馆之师依旧照常授课讲学,与往常并无二致,我等日夜监视,并未发现有外界之人与学馆之师暗中联络。”
“只不过,学馆之师的居所,那乃是其私人禁地,周围常有学馆的学子和仆役往来,且学馆之师在地位非凡,我等实不敢贸然闯入搜查!”
说罢,宫人额头紧紧贴在地面,身子因紧张而微微颤抖,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怒了殿上的帝辛。
而帝辛却没有被宫人的谨慎所触怒,毕竟对待学馆之师,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听完宫人的话,帝辛靠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有节奏的 “哒哒” 声,陷入沉思之中。
学馆之师乃是祖庙贤者,而人族祖庙乃是人族底蕴之地,术法玄妙,神秘莫测,若是真与人联系,也不是这些内廷宫人所能觉察的。
想到这里,帝辛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目光如炬,对着一旁战战兢兢的宫人说道:
“继续盯着学馆,伯邑考,还有那些学子,他们的一举一动,皆不许放过。若有任何异动,即刻来报,不得有误,否则,提头来见!”
话语中带着凛冽的杀意,让人不寒而栗。
听着帝辛的命令,宫人连忙拜倒领命,声音颤抖地说道:
“遵旨!”
随后,宫人小心翼翼地起身,倒退着走出大殿,直到离开大殿的视线范围,才转身匆匆离去。
待到宫人也离开,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死寂,殿内的空气仿若凝固,唯有殿外偶尔传来的风声,打破这压抑的宁静。
直到片刻之后,殿上再次响起帝辛的声音:
“诏令!”
帝辛声音传出,殿中无论侍卫还是宫人,纷纷 “扑通” 一声跪地,动作整齐划一。
众人头颅低垂,目光中满是敬畏,不敢有丝毫僭越,静静地等待着帝辛的诏令。
“除伯邑考爵位,令其于学馆中闭门思过,即刻传书西伯侯,责令其速速入宫面圣,不得有误!”
随着帝辛诏令落下,一道道声音开始由大殿向外传递。
先是离帝辛最近的侍卫高声复述诏令,声音在宫殿的回廊间回荡,
紧接着,这声音如同接力一般,迅速传遍整个王宫:
“王上诏令:除伯邑考爵位,令其于学馆思过,责令西伯侯入宫!”
“王上诏令:除伯邑考爵位......!”
“王上诏令:......”
诏令声在宫殿间此起彼伏地回荡,一波接着一波,传遍整座王城。
听着诏令声在宫殿间此起彼伏地回荡,帝辛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眼神冰冷而深邃地望着大殿之外。。
片刻之后,一名侍卫神色匆匆地走进大殿,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声禀报道:
“启禀王上,传书已发,同时信使即刻启程,快马加鞭前往西伯侯领地。”
帝辛闻言微微颔首,目光却依旧没有从远处收回,淡淡地说道:
“密切关注沿途动向,若有异常,立即来报。”
“遵旨!” 侍卫领命后,迅速起身,转身大步流星地退下。
待到殿中再次沉寂,帝辛长舒一口气。
他皱着眉头,低声自语道:
“这次算你伯邑考命大,若非此事经查明为假,且有学馆之师全力作保,就凭你卷入这等谣言风波,妄图坏我大商王室名声,吾定要你性命!”
“不过若是再让吾发现什么端倪,纵使你乃祖庙选定之人,也休怪吾不顾情面,定将你碎尸万段,以儆效尤!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商王室的威严不容侵犯!”
帝辛微微眯起双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与警惕。
说罢,帝辛起身,缓缓走到大殿的窗边。
望着外面那乌云密布的天空,帝辛眼中也闪过一丝厉色,心中随即泛起一阵波澜:
“哼,祖庙选定之人又如何,在吾大商之中,一切都要听从本王的号令。”
“待吾大计成矣,哪怕祖庙也要在吾之下!”
帝辛紧紧握着拳头,仿佛要将整个天下都握在手中。
没错,帝辛此次诏令,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意为之。
要知道,帝辛之前无论是召集诸侯嫡子为质,还是派遣暗线窥探八方诸侯,目的皆是为了削减各个诸侯的权力,将权力牢牢收归己手。
质子之策为计长远,通过学馆潜移默化的培养,让这些质子对大商和自己这个王上有极大认同,将来承袭诸侯之位的时候,便是大商最忠诚的臣子。
而暗线则如同帝辛散布在天下的眼睛,让帝辛知晓一众诸侯的一举一动,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诸侯们在领地内如何谋划,都逃不过帝辛的眼睛。
伯邑考与妲己虽无任何不当之情,但谣言传出,对于大商王室的名声已然造成了极大损害。
且背后牵扯到冀州侯苏护曾有意的联姻之举,这无疑是对帝辛王权的一种潜在挑战。
在帝辛眼中,任何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权威的行为,都如芒在背,必须予以铲除。
而帝辛之所以没有下令处死伯邑考,除了之前所说,担心伯邑考与祖庙有所联系外,还有便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收一收西伯侯手中的权力。
要知道,西伯侯姬昌在诸侯中颇具影响力,且势力日益壮大,隐隐有称霸一方之势。
若是不加任何限制,怕是日后会成为大商基业的心腹大患。
帝辛当然要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好好地打压一番西伯侯。
另外,责令西伯侯入宫,更是帝辛精心布局的一步妙棋。
将西伯侯置于王城之中,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帝辛便可以随时掌握他的动向,限制他的行动自由,如此一来,便能有效遏制其在领地内进一步扩张势力。
虽说帝辛没办法将姬昌一直困在都城,但责令姬昌在都城反思数月还是没问题的。
在这数月时间里,足够帝辛干很多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