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陛下。”看着陷入了沉思中的朱慈烺,秦茂生不由得叫了几声。
朱慈烺这才回过神来,他愣愣的看着秦茂生。秦茂生这才继续说道:“陛下,国丈周奎这边,该当如何处置。”
朱慈烺眸子里寒光闪烁:“依律办案,不管涉及到任何人,都不得徇私枉法。即便是国丈,也要依照大明律法该抓的抓。”
秦茂生不由得心头一紧,皇帝的意思就是,国丈周奎要完蛋了。
依律办案,真要是依律办案,周奎是要抄家灭族的。灭族,那不灭到皇帝的头上了。
可皇帝旨意既然这么说了,秦茂生只能硬着头皮:“诺。”
朱慈烺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你不要把、把周奎当成朕的姥爷,也不要把他当成国丈。朕的意思,你明白么。”
秦茂生明白,他却只能装糊涂:“微臣糊涂,还请陛下明示。”
朱慈烺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直看的秦茂生心里发毛。最终,朱慈烺还是淡淡的说道:“国丈犯罪,其罪加一等。押入诏狱,任何人没有朕的旨意不得探视。此外,除了不得用刑之外,不、一样可以用刑。”
秦茂生更是打了个寒颤:“臣明白了。”
不是秦茂生没听懂,他一开始就明白皇帝的意思。可他为了自保,只能硬着头皮说自己糊涂。
为什么,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了。这是要整死国丈周奎了,那可是皇帝的亲姥爷,周太后的生父啊。
锦衣卫真要是依律办案,把周奎给弄到诏狱大刑伺候。或者,最后将周府抄家。万一将来皇帝反悔,或者太上皇秋后算账,那么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那可真就成了背锅侠。
皇帝为了平息周太后和太上皇的怒气,怕是会把秦茂生拿出来顶锅。到时候,他秦茂生的下场必然凄惨
锦衣卫指挥使虽然说是权利极大,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可若是惹了众怒,得罪人多了,其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去。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朱元璋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以他的能力自然是可以为所欲为。想建立一个锦衣卫组织,也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锦衣卫的建立,就是单纯为皇帝服务的。这个游离于大明律法之外的组织,只听从皇帝一个人的命令。
锦衣卫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尤其是最后这一句,可以不公开审讯。
到了诏狱就是锦衣卫的地盘,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说你有罪,你就是有罪。
后来锦衣卫权利逐渐扩大,甚至于在朝廷中由宪司负责的事项逐步由锦衣卫处理。镇抚司由卫的下属独立于锦衣卫,权力扩大,可直接向皇帝上奏。
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有明一代共行廷杖500余次,杖毙的大臣达50多人。
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骧,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最后自己也被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而杀头。
第二任是蒋瓛,历史上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秘密禀告朱元璋的,蓝玉案之后也被朱元璋赐死。
第三任是明成祖时的纪纲,永乐十三年,他将《永乐大典》总裁官解缙置于雪地冻死。永乐十四年因为支持汉王夺嫡被杀。
明英宗时,锦衣卫指挥使是刘勉和徐恭,王振上位后,提拔亲信马顺作了锦衣卫指挥使,明英宗被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的打死在朝堂上。
正德朝时,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与张采攀附刘谨,刘瑾倒台后也被处死。
接任指挥使的是钱宁,后来被武宗皇帝亲近江彬扳倒。江彬继任锦衣卫指挥使和武宗皇帝也是“出入豹房,同卧起”,且同时兼管东厂。武宗死后,江彬也被杀。
瞅瞅,这锦衣卫指挥使活脱脱的就是一个高危职业啊。皇帝杀的人多了,且都是一些见不得光的案子。真要是见得光的案子就交给三法司光明正大的办理了,之所以交给锦衣卫,大多都是出于皇帝的私心。
而锦衣卫指挥使替皇帝擦屁股,杀人太多必然会引起朝臣的愤怒。这个时候皇帝站出来为了平息众怒,而把锦衣卫指挥使处决是常有的事。
秦茂生很害怕自己也会受到牵连落得这样的下场。万一自己弄死了国丈周奎,皇帝有一天秋后算账,再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也尚未可知。
所以说当朱慈烺问他可曾明白,秦茂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直到朱慈烺跟他解释可以下诏狱,可以用刑之后,秦茂生这才放下了心。
这是皇帝你自己开口说的,你自己要求对国丈用刑的。即便是将来秋后算账,臣也只是遵旨办事。
不过秦茂生终究还是不敢对周奎施加重刑的,毕竟皇帝只说是可以用刑。这个可以用刑和必须用刑,期间的差别就大了去了。
也就是说,只要国丈周奎老实交代,能不用刑的还是尽量不要用刑的好。
有了皇帝的支持,秦茂生终于大着了胆子。回到了北镇抚司之后,他便开始着手办理这件案子。
“去,把千户夏德超和李浩给我叫过来。”到了北镇抚司之后,秦茂生立刻雷厉风行起来。和之前在乾清宫谨小慎微的样子,完全就是判若两人。
锦衣卫的总旗不敢怠慢,慌忙领命下去。不多时,千户夏德超和李浩就跟着来了,二人一起拱手:“大人。”
1秦茂生摆了摆手,二人意领神会,手下们很快退了下去。夏德超和李浩走过去关上了门,然后二人垂手立在下面听候吩咐。
秦茂生犹豫了一下:“集结中所和前所的人,准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