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123—城破人亡(前面替补章已经更正)
这章是替补章,今天太忙,临时通知有测量学实习,所以答应大家的1.4万字更新得延迟到明天,这章还是替补章,明天早上会把内容替补回去,大概十点左右。
白起参与了秦廷对赵国实施反间计的决策,当然很清楚让赵国换赵括为主将就是为了让赵军攻出来,然而怎么让赵军攻出来并将其包围歼灭,就得靠他来具体执行了。查看完地形和赵军阵势后,白起的脑子里已形成完整的作战计划,他要动手了。现在白起要做的就是把敌人紧绷的防御圈拉出来,拉松后他好再打进去。那该怎么拉出来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变双方的攻守态势,秦军不再正面强攻,向赵军示弱,让赵军攻出来。也就是说,白起认为王龁那套不行,把敌人压迫得太紧了,你压得越紧,赵军就越是专注于防守,反而使得战力占优的秦军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他要改变王龁的作战部署。后世之人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要说白起到了长平军中后也和赵括一样改变了秦军的布置,只是最后白起打赢了,要是打输了那这岂不是和赵括一样,胡乱改变原来的正确部署也就成了白起的罪状。作战有时候和钓鱼是一样的,得给鱼儿吃饵才能让它上钩。可司马迁只告诉我们这么两句话:“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肯定不是全部的情况,刚换主将就直接决战会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除非赵括是个完完全全的蠢人,可赵括并不是,他很有些小聪明,有小聪明的人是不会一下子押上全部赌注的,之前应该有一系列小规模的交锋才对。我们不妨大胆猜测:白起命令王龁选择万余士卒分成三部,一部是精锐之士,一部是普通战士,一部是老弱病残,轮番和赵军作战。精锐之士肯定是胜多败少,普通战士是败多胜少,老弱病残则是有败无胜,为的就是给赵括造成假象——秦军虽然能战,但现在赵军在我赵括指挥下,已经胜多败少,胜负的天平开始向我倾斜。只有赵括产生了这样的心理,白起才能实施他的请君入瓮计划。随着赵括内心逐渐膨胀,赵括开始拟定进攻方案,编配突击群队,调兵遣将,将各守备队中的精锐部队集结起来。这么大规模的调动集结是瞒不过白起的眼睛的,白起明白,破赵时机已经成熟。
第一支,也就是2.5万名轻军,这就是司马靳说的用来破坏赵军进攻节奏的部队。其使用方法为,在赵军顿于秦军坚垒深沟之前时,从侧翼杀出,沿丹河西岸一线猛插入赵军阵中。无论是突破、分割还是穿插,都是为了制造或寻找敌军之中的间隙,从中强力插入。现在就是赵军前军和中军产生间隙的时刻,前军在丹河西侧进攻秦军壁垒,中军在丹河东侧向丹河西靠拢,这支轻军部队就是要利用赵中军尚未发动,从两军之间的结合部插进去。现在有学者根据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战车俑认为,长平之战秦军的2.5万名轻军就是这种战车部队,我对这个意见深表同意,只有在丹河河谷,尤其是丹河沿岸一线展开使用,才能发挥出战车部队强大的冲击和突破能力,这样才能迅速在短时间内分割赵前军和中军。
不过呢,这2.5万名轻军部队的作战目标可不是仅仅要分割赵军。如果目标只是分割赵军,那在长平之战中白起也就只能歼灭赵军一部而已,这与白起的“将赵军聚而歼之”的作战指导思想是真正地还有一段距离。白起在前面已经告诉我们:能让敌军的节奏跟着自己走的才是真正的高明。那这支轻军部队另一个作战目标是什么呢?我们不妨把自己置于战场之中,当看到自己的部队被秦军分割,即将被包围,我们该怎么指挥部署?毫无疑问,得救人,两面夹击秦军切入部队,恢复原来的战场态势。于是,赵括指挥他的中军向丹河移动了。这就是2.5万名轻军部队的第二个作战目标,让你赵括跟我们动。按常理来说,现在中军向前军靠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然这部分赵军就有被秦军吃掉的危险,只是现在的对手是白起,白起打仗一环套一环,每步棋都有它的目的。现在就可以来看看以5000名骑兵为主导的第二支奇兵的使用方法,这点上我是同意两位先生的意见的,骑兵只是突击的箭头,后面必须有大量的部队跟进填补才行。白起在指挥台上看到赵中军发动,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怎么看怎么都像个老狐狸。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刻,如前所述,只有制造了敌军的间隙才有突破的空间,现在赵中军和身后东垒壁之间的间隙出现了。只见令旗一挥,秦军突然从赵军右翼和中路军的结合部杀出,直扑赵中军和东壁垒之间的空隙,其势一看就是要阻绝赵军韩王山防御圈和主力部队之间的联系。难道白起就是这样分割赵军成功的吗?我不这么认为,这样做并不是不能,只是会有很激烈的战斗,赵军不会让秦军轻易得逞。所以我认为这步棋是必需的,但不是那5000名骑兵,或者5000名骑兵的使用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是一路,而是分成两路使用。我们结合“长平之战第二阶段示意图”看看现在的战场态势。 2.5万名轻军部队一边分割赵前军和中军,一边做诱饵引诱赵中军,可以说这步棋还是个虚招;另一支秦军,以5000名骑兵中的一部为突击箭头,利用赵中军向丹河移动,向其身后留出的空隙迅猛突进,随后大量步兵涌入。挨了这一闷棍的赵括迅速组织部队反击,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赵军的重心刚才是向前移(去救援丹河东岸的前军),现在又在赵括指挥下向右移(抗击突进的秦军,防止自己也被分割)。
那么,现在赵军的空隙在哪呢?对了,在左翼。这才是白起的主攻方向,白起的第一目标就是要夺取大粮山、七佛山赵军阵地,当赵军重心右移后,秦军从自己右翼突破,面对的是丹河谷地一片空旷的空地,极其有利于秦军迅速发展前进并投入大量部队。可见,刚才还是虚招。现在,白起要发动杀手锏了,秦军在骑兵的快速突破带领下,飞一般地插入赵军左翼,利用赵中军正两面接战的有利时机,直插赵军韩王山防御圈侧后翼,同时阻隔了赵军七佛山、大粮山防御圈与主力之间的联系,并利用大粮山、七佛山赵军阵地被分割的良机迅速投入大量步兵夺取该支撑点,第二梯队亦以此为依托在突击骑兵的引导下直指故关,完成对赵军韩王山中枢阵地的迂回包抄;而秦军左翼另一部突入的部队也利用右翼突破造成赵军混乱的有利时机基本完成了突破;赵军全面陷入不利境地。纵观这阶段的战斗,白起充分向人们展示了,怎么让敌军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这也是在徐晃破关羽之役里讲过的怎么调动敌军,只是徐晃调动关羽是为了制造突破敌军的薄弱环节,白起调动赵括则是为了制造包围敌军的薄弱环节,两者有高下之别。然而,这时白起还没包围住赵军,战斗才刚刚开始。光这样是包围不了赵军的,秦军兵力不足以以这种方式包围赵军,这只是给秦军制造出了一个极其有利的战场态势。一般来说现在已基本形成包围赵括的战场态势,下一步就是完成包围、歼灭包围圈中的赵军,然而白起说,不。他要再次向人们展示战争的艺术,什么才是歼灭?白起在完成上述态势后,没有进攻包围圈中的赵军,他很清楚此时发动进攻,赵军势必拼死相搏,秦军在兵力上并没有占到优势,聚而歼之是很难的。他的做法是,我守。白起以跟进的轻军——战车部队的战车为临时野战工事,阻挡包围圈中的赵军的反扑;另一方面,跟随突入的后续部队迅速扑向他们的既定目标——赵军防御体系中的各山头、高地要点,此时赵军精锐主力在丹河谷地,留守部队自然不是秦军主力的对手,虽然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各要点还是一一失守,只有一些特别坚固的壁垒还在支撑。占领了这些制高点后,白起才能以他并不占优势的兵力包围赵军,现在秦军据险而守,在各要点布置重弩,一直在谷地里和赵军拼杀的秦军才能喘口气,整理队形,在战车和弩箭的掩护下缓缓向各要点退去。而赵军虽然数次冲锋,但都被秦军依托轻军部队的战车击退,在突破无望且自己防御圈的要点慢慢被秦军夺取的情况。
下,只能以丹河谷地中的金门山为指挥所就地修筑壁垒等待救援。白起又笑了,看看身后一脸崇拜表情的王龁和司马靳道:“歼灭敌军一定要进攻吗?围而饥之,饥而劳之,劳而疲敝之,亦可破矣。”在古代战争中经常围攻对方坚固支撑点(城池的战斗采取长围法),白起告诉我们野战中亦可用长围法歼灭被围敌军。而另一边,一直在后方盼星星盼月亮等消息的秦昭王终于等到了他想听已久的捷报,战神白起不负众望,成功包围了赵军,被围的赵军无粮支撑,胜利指日可待。只是秦军兵力不够,不足以阻断邯郸方向的赵军援军。秦昭王也是个雄才大略的主,在长平战事还在进行时,他就命令有司在其他战场积极展开行动了。一方面,扣留赵国的谈判使臣,制造秦赵正在就上党领土纠纷积极谈判的假象以迷惑各国;另一方面,又展开外交恐吓,威胁可能对赵国进行人道主义援救的齐、楚等国。这些措施取得了极大的成果,赵国没有一个可能的盟友伸出援手。现在白起包围了赵军,取得了秦国开国以来空前的大捷,秦廷更是以此为基础发布了《上党自古以来就是秦国不可分割之领土》的主权宣言,宣告任何一个敢于侵犯秦国领土、威胁秦国主权的国家都将遭到强大秦军的毁灭性打击。在此基础上,秦昭王知道前往长平的另一条通道——从河内北上之路已畅通无阻,如果赵军还在长平和秦军对峙,秦军是万万不敢走这条路的,前进会受阻,后路又有被切断的危险,到时进退两难只有全军覆没。现在前进的阻力已不再有,魏、楚、韩等国慑于秦军军威,是万万不敢在没有强大赵军配合的情况下贸然对秦军进行要击的。于是,秦昭王以五百里加急电报的形式命令河内地区所有15岁以上男子都编入现役部队,火速前往长平。白起得到这支有生力量后,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把部分精锐骨干编入这支部队,直接将新到的10万大军使用在长平关至故关一线。至此,赵括的最后希望——邯郸方向的援军已无法进入长平战区,赵括插翅难飞了。后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白起坐在太师椅上一边等着赵括饿死,一边不失时机地给王龁和司马靳上课:“看明白了吗?现在叫不战而屈人之兵。”正在训话时,得到前方报告:赵军主将赵括亲自带领部队向长平关方向突围,已被射杀在围城村;失去主帅的赵军军心涣散现已遣使请降。
白起长笑一声,霍然站起:“受降!”数日后,投降的赵军40余万众除240名年幼者外皆被坑杀在丹河谷地,丹河为之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