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窦太后当然要见周亚夫。

作为如今汉室的实际掌控者,窦太后当然要见见这位权威人士,以确定这场战争可能会以怎样的方式画上句号。

周亚夫显然也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几乎是没有片刻耽搁,便跟着窦太后派去的寺人走进了长乐宫。

聊了很多;

窦太后和周亚夫,聊了很多。

从对周亚夫过往的唏嘘,到对周亚夫未来的祝愿;

从汉室曾今面对匈奴人时的屈辱,到如今所面临了困难。

足足两个多时辰的促膝长谈,也终是让窦太后下定决心,支持这场本不该爆发这么早、不该爆发在这个时候的战争。

天子亲自推动,太皇太后明确表示支持,朝堂内外众志成城,天下百姓满怀雀跃!

便在这前所未有的团结之下,沉睡多年的战争机器,再次在这片华夏大地发出阵阵轰鸣。

“大郎身临战阵,当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这是年迈的父、祖,在将自己仅有的经验,传授给即将出征的儿孙。

···

“此战,若带不回三五匈奴首级,便莫再称某为大人!”

这是久居长安的功侯勋贵们,在以自认为最恰当的方式,激励即将引军出征的子侄。

···

“君且安去,家中老、幼,自有人照应······”

这是勇敢的汉女,在对自己的情郎做出承诺,并暗中许下‘活着回来就嫁给你’的诺言。

便是在这莫名悲壮,又稍显诡异的井然有序中,一道道身影背负新囊,腰系长剑,将家中唯一的一柄长弓斜跨于背,在父母双亲、家中长辈,以及友人、恋人的目送下走出家门。

于家门外长揖而别,便各自朝着当地兵丁、民夫聚集的地方走去。

长安也没有闲着。

准确的说,是身处这个时代最繁华、最富庶的都城内的人,也都没有闲着。

——此战,是以长安两部禁军之一的北军,为整支大军的编制框架。

自北军八部校尉中奉诏出征的三部,共计六千人,无一例外的完成了兵卒升伍长、伍长升什长,什长升屯长、屯长升曲长——这人均一级的战时临时性职务升迁。

原本各两千人,共计六千人的北军三部校尉,也随之膨胀为各万人,共计三万人的三支偏军。

不出意外的话,这场战争,便是这三万人,同来犯之敌之间的较量。

而北军,作为汉家唯二的两部禁军之一,是完全以‘关中良家子’的兵丁来源的。

换而言之:北军,是关中的子弟兵;

对于这些即将出征的子弟兵,长安百姓心中有惆怅、有悲壮,但更多的,还是自豪。

“郎君,郎君!”

“这些鸡子,俺家老母鸡刚下的,带着路上吃!”

“吃饱了肚子,替俺多杀几个匈奴蛮子!

···

“嗨呀,些许粗布而已,穿上便是了。”

“眼瞅着都要后秋了,那北境本就苦寒,莫再冻得挥不动刀剑······”

···

“你小子客气个甚啊?”

“这剑再贵重,若砍不了那匈奴蛮子,不还是一堆破铜烂铁?”

“拿着!”

“真要想还俺老头子的恩情,就带几颗匈奴首级回来!”

···

“不是酒不是酒,就是些蜜水······”

“你这倔牛,怎这般不知变通?”

“真到了那胡骑当面,不得暖暖身、壮壮胆?”

在关中人民心中,北军,向来都是母庸置疑的名牌。

很显然,对于自己的牌面,关中人不吝以任何方式维护。

街上是这样一幅军民鱼水情的温馨场景,朝堂之上,就更是一阵有条不紊的忙碌。

少府内帑开了;

相府国库开了;

长安太仓也开了。

粟米制成的干粮,以麻为载体的粗布,活着的牛羊牧畜,还有各类果干果皮、酱料,都先一步被发往北境。

刀剑戈戟、弓羽箭失等武器军械紧随其后。

自长安启程,一路上缓慢膨胀的军队,则最后开往战场。

战争的气息,悄然降临在这片天地之间。

而在同一时间,已经提前被调至雁门郡的程不识,也终于带着周亚夫托人送到自己手中的书信,来到了雁门太守:郅都所在的地方。

马邑。

曾让汉家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险些失去开国皇帝的伤心地······

·

“雁门······”

“雁门关······”

“雁门古关呐~”

站在马邑城头,郅都却并没有看向匈奴人的来向:北方,而是看向了被马邑守护在身后的南方。

而在郅都身侧,看着郅都对着边墙以内的方向,感叹着‘雁门’二字,程不识也不由得一阵唏嘘感叹。

“唉~”

“遥想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败入侵赵国北境的林胡、楼烦等诸部,并设云中、雁门、代三郡。”

“之后更是由名将李牧驻守雁门,以戒草原诸胡蛮。”

“当年那一战,李牧大破匈奴精骑十余万,使匈奴人在之后的十余年,都不敢靠近赵国北境。”

“只是曾经弱小的匈奴部,如今已经成为了统领草原各部的百蛮大国;”

“面对匈奴人的胡服赵骑,也变正了我汉家的精锐步卒······”

如是说着,程不识只又是一阵哀叹,旋即又满是苦涩的低下头去。

精锐步卒,只是好听的说法。

去掉‘精锐’二字,那就只剩下步卒。

就像面对匈奴骑兵大集群时,只能以步兵方阵抗衡的汉家······

“我不是在怀古伤今。”

“我是在想:此战过后,要不要建议陛下,将雁门古关整修一番。”

“——毕竟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的草原百蛮抱头鼠窜时,雁门关,便是赵北最重要的一处关隘。”

“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同样是面对外族骑兵的入侵,雁门关,应该也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说着,郅都不由稍侧过头,看了看身旁的同学,或者说师弟程不识。

便见程不识闻言,旋即也像郅都先前的模样那般,站在马邑北城墙的城头,却沿着城内的方向,将目光投向马邑以南的雁门关方向。

“嗯······”

“倒是可以同老师书信请教一番。”

“毕竟我二人,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久离庙堂中枢。”

“究竟能不能、应不应该这么做,恐怕只有老师能给我们答桉了······”

对于程不识的看法,郅都不置可否。

相较于程不识,郅都对于长安朝堂的了解,自然是更深一分。

——毕竟再怎么说,也是曾做过中尉,官至真二千石,在长安闯下‘苍鹰’之威名的酷吏。

若非当今天子,已是曾经的太子储君刘胜,而非故去的先孝景皇帝刘启,郅都甚至敢拍着胸脯说上一句:离开长安、朝堂再久,我也绝不会‘疏于庙堂之高’!

但如今,一切都有所不同了。

曾经的中尉,变成了如今的雁门守——戴罪立功的雁门守;

曾经的御史大夫,一手推动削藩策,以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罪魁祸首晁错,则变成了北地守——同样被恩准戴罪立功,且‘罪孽’比郅都都还重的北地守。

再加上眼下大战在即,郅都即便是再不愿,也只得承认程不识所言,确实是眼下最妥当的办法。

——戴罪之身,郅都实在不便节外生枝。

就算要向当今天子胜提议整修雁门关,也至少得是在此战过后,郅都亲自回长安禀奏战况之时。

最好······

“最好,是带着大捷的消息,向陛下恳请······”

如是想着,又最后朝雁门关所在的防线一远眺,郅都终还是无奈的将目光从远方收回。

侧过身,总算是正对向师弟程不识,上下稍打量一番,便咧起嘴角微微一笑。

“陛下已经送来诏书和兵符。”

“此战,我为主帅,君为副帅。”

“我师兄弟二人,也送算是等来了如此良机。”

“便是老师,也难免对此战忧心忡忡,单是抄录的兵书残卷,便已送来不下三份······”

嘴上如是说着,郅都也不忘苦笑着低下头,从怀中取出厚厚一摞白纸。

待抬起头,正要将手中兵书递上前,却发现面前的师弟程不识,此刻竟也带着与自己一般无二的苦笑,从怀中掏出一摞分毫不差的白纸······

“这······”

“嗨·········”

···

“此战,可真是让老师······”

各自唏嘘着、苦笑着,又分别将抄录于白纸之上的兵书视若珍宝的收回怀中,再各自将身体转向城墙外侧;

遥望着马邑以北,由两山夹出的数里宽径,师兄弟二人,只不约而同的将面色一肃。

片刻之后,二人又极其默契的深吸一口气,将手扶上城头墙垛。

“马邑。”

“明明是个非常适合伏击的地方,如今却要打一场‘先宣而战’的战争。”

“实在是暴殄天物啊······”

听闻郅都这一番感叹,程不识也只满是唏嘘得点点头。

将手掌在墙垛上轻轻拍了拍,面上遗憾之色也随之更深一分。

对于汉匈双方而言,马邑,都绝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五十多年前,那场发生在汉匈双方最高统治者之间的王对王——汉匈平城战役,便是以马邑作为战役开端。

当是时,故韩王族韩信获封为韩王,并在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命令下,驻守赵北、代北一线边墙。

在极端的防线构筑期之后,韩王信又主动请奏:将王都自晋阳北迁至马邑,以更好、更快、更便捷的组织边墙防务。

太祖高皇帝答应了。

这一答应,就为后来的平城战役,埋下了最不该埋下的祸根。

——马邑,是汉匈双方势力的交界处,战争爆发之后的绝对前线。

在马邑以北,汉家只有一处预警站性质的武州塞,可以为身后百余里处的马邑烽燧示警。

当年那场战争,也同样如此。

匈奴单于挛鞮冒顿挥军南下,武州塞烽燧示警,马邑严阵以待;

只是自武州塞到马邑,这不过百余里的距离,使得马邑城内的韩王信都还没来得及阻止起城防,便接到了匈奴单于使者请见的消息。

或许是出于拖延时间的考虑,韩王信接见了挛鞮冒顿派来的使者。

然后,韩王信降了。

献王都马邑于挛鞮冒顿,并率领麾下数万边防戍卒,调转枪头,直逼自己的封土:代国。

——没错;

韩王信的‘韩国’,实际封土正是如今的代国。

边防大将倒戈,长城防线因马邑这个缺口而彻底乱作一团,饶是英明神武如太祖高皇帝,也不得不第一时间御驾亲征;

而这场王对王最终的结果,便是汉太祖刘邦先胜后败,中了匈奴单于挛鞮冒顿的诱敌深入之际,最终陷围白登山。

也正是这一战,为汉家奠定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和亲匈奴以安外,徐徐缓土以安内’的战略方针。

直到今天,直到汉家的皇位,经太祖刘邦、孝惠刘盈、前少刘恭、后少刘弘、太宗刘恒、孝景刘启,传到第七代天子:当今刘胜。

也是直到今天,马邑这座曾屹立于汉匈边境的军事重镇,才再次出现在了已知世界的视野之中······

“马邑以北、武州以南,便是这两山夹出的山径。”

“虽径宽数十里,但只要过了武州,匈奴人,便算是入瓮。”

“只需要在这两座山上先藏下足够的兵力,并在匈奴人跨过武州塞后,第一时间断敌退路······”

目光灼灼的看向城墙外,那由两座山夹出的天然伏击地形,郅都只下意识舔了舔唇角,甚至是轻轻咽了口唾沫。

而在郅都身侧,饶是历来以‘墨守成规’般的治军方式而闻名,程不识也难免遗憾的摇摇头。

“可惜了。”

“此战,敌我双方都心中有数——我们知道匈奴人肯定会来,匈奴人也知道我们肯定会在马邑严阵以待。”

“像这样敌、我双方心知肚明的战争,已经不存在伏击这个选项了。”

“我二人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其实也就是:是否固守马邑。”

“按我的看法,此战,陛下给我二人的任务是‘不大败,即为胜’。”

“所以我倾向于固守。”

“但最终决策,还是要由主帅来下达。”

“只是希望师兄考虑清楚:如今,师兄同北地守,都还是戴罪之身······”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庆余年三国:穿越曹昂,从截胡邹氏开始大唐:旅行青蛙,开局长生不老道魂少年铁血战神摄政红楼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三国:开局获得霸王武力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大秦第一熊孩子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福寿至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王爷要咬人:宝贝,别太坏!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乱世三国志(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三国:白毦陈到隋唐:以一己之力护大隋万世昌隆书生的悠闲生活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绝世小书儒大唐锦鲤小郎君张逸风姜凤小说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明末枭雄奋斗在洪武元年公子无期秦昊是什么小说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嫏嬛姝开元帝师明末之木匠天子三国我为皇穿越错了怎么办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武则天之无敌风流太监的我:称呼是我最后的倔犟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公牛传人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