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摇头否认,他严正言辞道:“别人对老头子的尊重是成天挂在了嘴上,我这个人跟别人不一样,我是把老头子的神主牌放在了我的五脏庙里供了起来。”
“神主牌?五脏庙?”
神主牌是供奉死人的,五脏庙又是吃喝拉撒的地方。
听到这话,罗贯中总觉得秦王话里话外透露着一个意思,就是他恨不得亲爹早日龙驭宾天。
看到罗贯中的表情狐疑,自诩为明朝第一大孝子的朱樉当即就不乐意了。
“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跪在菩萨面前焚香祷告,保佑老头子早日羽化飞升,能够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老罗,你要是不相信的话,可以问我表哥。”
“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罗贯中越听越觉得不对劲,秦王这句话像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什么好心。
李文忠笑着接过了话茬,“关于孝道一事上,我可以为表弟作证。表弟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孝子贤王,人称《孝经》二十四孝里的第二十五孝。”
对于李文忠的阴阳怪气,朱樉恍若未闻:“还是表哥了解我,我这个人除了孝顺父母以外,就没有其他的特长了。”
李文忠打趣道:“不不不,表弟还有一个特长。大姑娘见了红了脸,小媳妇见了两眼水汪汪,只要是个女的见了你,就绝对迈不动道的那种。”
朱樉在心里暗骂了一句,“李保儿这家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就让他白等了一晚上,瞧他那小心眼的样。都说外甥像舅,古人诚不欺我。”
朱樉对着李文忠冷嘲热讽:“老弟这点儿本事,跟老哥年轻的时候比起来,那是差的老远了。毕竟表哥年轻的时候,可是……”
李文忠点头表示同意,“那是,那是。毕竟我年轻的时候,在秦淮河上可是提枪上马,夜战八荒。”
李文忠刚得意了不到一会儿,听到后面,他就发现不对劲了。
只见朱樉嘿嘿一笑,说道:“俗话说的好啊,好汉不提当年勇。表哥现在是年少不知金珍贵,老来望穴空流泪。表哥这人是啊,是到了有心无力的年纪咯。”
听到这句打油诗,李文忠的脸色一下子变成了猪肝色。
“你小子,你小子一点都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个老同志。”
朱樉笑嘻嘻的说:“圣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谁叫表哥先阴阳怪气的我呢?”
看到这对表兄弟夹枪带棒,在现场表演了一出狗咬狗的大戏,罗贯中一脸无语的表情,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他那本《三国演义》比起这对胆大包天的表兄弟来说,犯下的那点忌讳都不算什么事儿。
罗贯中自顾自说了下去:“居于李梦庚下位的谢再兴心中不忿已久,我和师傅向李伯升提议用重金贿赂谢再兴,再许以高官厚禄。
谢再兴必定会反叛朱元璋,果然不出我和师傅所料。派出去的使者不到一天就带回来一个消息,谢再兴愿意献城投降,他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要亲手杀掉李梦庚这个死对头。”
“李伯升率领大军一到,谢再兴趁夜派人杀进了府衙,将睡梦中的李梦庚手刃了以后,打开城门向李伯升投降……”
听到这里,李文忠忍不住张大了嘴,“我还以为你跟施先生施展了什么妙计,原来你们这么简单就收买了谢再兴?”
罗贯中点了下头,“谢再兴同李梦庚二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师傅不过是略施小计就让谢再兴对李梦庚动了杀心。”
有些犯忌讳的话,罗贯中没有明说。
不过朱樉已经猜到了,老朱这个人为了修炼帝王心术,在朝堂上搞平衡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让李梦庚去取代谢再兴这个老将统领诸全州的兵马,明显就是玩脱了。
李文忠感叹道:“当年,舅舅发现谢再兴派人去杭州贩卖丝绸,舅舅就怀疑谢再兴向张士诚泄露了军机。因此,想要用李梦庚取代谢再兴的守将之位。”
听到李文忠解释原因,朱樉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四个大字“捕风捉影”。
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就是不管有没有真凭实据,哪怕是一点点怀疑都会为了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大开杀戒。
先是捕风捉影,然后斩草除根。这一点非常符合老朱的行事风格,可以说朱文正是第一个受害者,然后第二个受害者是谢再兴。
只是这一次,谢再兴没有坐以待毙。直接向张士诚的大军献城投降了,这一举动可以说震动了整个江南。
罗贯中继续说道:“在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浙东的第一重镇诸全州以后,我和师傅建议李伯升顺着富阳水路南下直接攻取建德。可是李伯升这人好大喜功,不听我们师徒二人的劝告。”
“他孤注一掷带着大军前往了新城,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新城之后,彻底占据整个浙江。”
“当时,朱元璋在应天和浙江两地的兵力空虚,整个江南不到五万兵马,大多数都分守在了江南各地。我跟师傅都一致认为这一战胜券在握,就没有极力劝阻李伯升这个莽夫。”
“谁知浙江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书舍人率领了几十骑兵和两千步卒日夜赶路,顺着抖岩山的山路绕到了我们二十万大军的背后。”
“这名舍人亲率两千兵马直插李伯升的中军,和新城的守军形成了内外夹击。那名年仅十九岁的舍人亲率几十骑兵在二十万大军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时间,李伯升的二十万大军溃散,死伤了无数。我跟师傅狼狈的逃回了苏州城。”
朱樉听的云里雾里,他问道:“那个年轻的舍人是谁啊?该不会是……”
朱樉还没有说完,李文忠就指着鼻子大笑道:“那个人正是你的表哥,我成名一战就是把张士诚的二十万大军给捅了个对穿。哈哈哈!”
李文忠确实有狂傲的资本,别的武将初出茅庐的第一战能有个几千人的规模就很不错了。而他李文忠第一次独自领军,就是两千人对二十万人的大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