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是朝会之日。西汉的朝会制度是五日一朝,朝会主要在未央宫宣室召开。
这一次是小朝会,要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才能参加。两名小黄门立于宫门前,他们是监视百官脱履解剑的。
文武百官此刻正在走廊等待着。朝会的钟声响起来了,大臣们鱼贯而入,脱履解剑进入宣室内,按品级大小分文武两列坐定。
这时一个黄门扯开公鸡般的嗓子喊道:“吉时到,陛下临朝。”
群臣顿时停止了议论,抬头注视着皇帝来临的方向。
在众目睽睽中,汉武帝登上了殿中的皇帝宝座,群臣便高呼:“臣等拜见陛下。”
汉武帝手一挥,“都平身吧。”
于是,文武大臣便复位,相互面对而坐。
汉武帝道:“今日朝会,有一件要事与众爱卿商量。大家也都知道,这一次我军在漠北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可喜可贺!但由于我朝连年用兵,差不多已倾尽了库中的藏钱。这一次的大捷,杀敌九万余,按一颗人头奖励万钱算,就要花费九万万钱;还有大将军与将领们的奖励也需要五万万钱;此外,汉军士兵也损失不少,这抚恤金对朝廷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库中已经没有多少藏钱,而今年的赋税收入远远不足以供给战士的费用。将士们在外辛苦征战,该给的奖赏和死亡士兵的抚恤钱,这些都是不能少的!朕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大司农。大司农想出了一个办法。大司农,你把你的想法跟大家都说一说吧。”
桑弘羊便站出来道:“臣遵旨。”
然后转过身来,面对着众大臣摇头晃脑地讲解道:“目前,朝廷库中无藏钱,加上今年的赋税收入,也远远不足以支付朝廷将要面对的开支。怎么办?这空缺的钱又从哪儿来呢?如今的钱,都落到商人的口袋里去了,所以,我的计策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算缗令,让他们乖乖地把钱掏出来。”
这时,丞相公孙弘站出来问道:“大司农,请问这算缗令又是如何一个算法?”
桑弘羊便解释道:“这算缗令其实也曾实行过。元光六年(前129)的时候,就曾进行过‘初算商车’,对商人所拥有的车辆征收过赋税。当时是商贾所有的车每辆为二算(二百四十钱),只不过实行了一段时间又取消了。我只不过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扩大了它的范围。具体办法有三条。第一条,对商贾所有的财产征收赋税,诸如贷出去的钱、居邑贮积诸物、以及其他虽无市籍而从事商贾以谋取利益者,都要根据资产多少编造名册,呈交官府,作为征税的依据。征收的办法是每二千钱纳税一算(一百二十钱)。每年新增加的,都照此缴纳;第二条,对‘诸作有租及铸’(即手工业者),征收赋税,税额为商贾的一半,是每四千钱纳税一算;第三条,放宽对商贾拥有轺车(一种轻便马车)、船只的限制,但是要征收赋税。轺车的征税办法是:凡不属于国家官吏、三老、北边骑士而拥有的轺车,皆令出一年一算,商贾所有的轺车则为一年二算。船五丈以上一年一算。”
朝中众大臣一听,都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他们当中的好多人,其实都跟富商、富豪沾亲带故的,桑弘羊的这一算缗令明显是对他们不利的。
“桑大人,这历朝历代,都是以人口为标准缴纳赋税的。所以,先前推行了一阵的‘初算商车’,便又在不久之后终止了。如今朝廷要是实行这算缗令,恐怕会激起下面的强烈反对。”
“对啊,一下子就要增加这么多的赋税,而且他们都已经交过人口税、赀算的了,恐怕难以服众啊。”太子太傅石庆回答道。石庆的父亲就是西汉有名的万石君石奋。
石奋此人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为人却恭谨无比。起初只是为汉高祖身边一名随侍小吏,汉高祖看上了他的谨慎、恭敬,就把他的妹妹召进宫里做了美人,石奋也因此升了官,开始平步青云。汉文帝时,官至太子太傅,太中大夫。汉景帝即位,列为九卿,身为二千石,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故号称万石君。
这石庆是万石君石奋的小儿子,年少时便跟他父亲一样十分谨慎并且忠厚老实。石庆做太仆时,为汉武帝驾车外出,汉武帝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马鞭一一点数马匹后,才举手示意说“六匹。”由此可见其小心谨慎。
所以,当他听到桑弘羊居然要把商贾的赋税增加到每二千钱纳税一算,一下子就提高五倍,自然吓了一大跳,害怕激起商贾的反对,马上站出来反对。
这时,张汤站出来道:“陛下,臣觉得大司农的这个办法好。过去朝廷轻视商贾、重视农民,但是,由于商贾一向唯利是图,常常买贱与卖贵。一方面,利用私人的债务,以及婚丧、疾病等急需用钱之机,强迫农民把自己的产品半价而卖。而另一方面,当农民迫于饥寒,急需粮食、种子、衣服之时,商人又以加倍之利出售。又或者是通过囤积货物故意抬高价格,赚取巨额利益,导致农民越来越穷,而国家的财物全都集中在了一些富商大贾手中,让他们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如今正是朝廷困难之机,他们不但不急国家之所急,有的甚至还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我看这钱确实应该由商人来出而不能再增加农民的负担了。”
“朝廷推行算缗令,这是与民争财啊,不可取!”石庆反驳道。
桑弘羊道:“我知道,实行这算缗令,肯定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可是,如今朝廷没有钱,从今往后,大家的薪俸都发不出了。那你们说,又该怎么办?”
汉武帝道:“依朕看,这算缗令虽然会触动一些富商大贾的利益,但还是有些商贾会支持的。丞相,你还记得不?早几年前,我就记得河南郡一个养羊的,十几年间,就靠养羊发了大财,置买田宅,成为豪富。当时朝廷正在抵抗匈奴入侵,他主动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朕还派人问过他这么做是不是想当官,他说他从小只会牧羊,不会当官,也不愿意做官。使者又问他是不是家里有冤家仇人,想要朝廷伸冤。那人也说没有这一回事,他只想把钱捐出来灭掉匈奴。”
公孙弘道:“是,陛下这么一说,臣也记起来了。臣还记得当时陛下认为他贤良,应该召进宫中来做官。臣认为他这是矫情,想标新立异,动机不正。后来陛下就没有再提这件事了。”
桑弘羊道:“陛下所说的此人是叫卜式吧?他今年又在河南郡捐出二十万钱,交给了河南太守,用以接济流民。”
汉武帝道:“对,此人叫卜式。依朕看,他这么接二连三的捐钱,并非丞相口中的矫情之人。朕决定了,召卜式进宫,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朕要给他显官尊荣来教化那些商贾富豪。”
皇帝发话了,群臣连忙附和,“陛下圣明。”
汉武帝道:“好,今日所议之事,就这么定了。大司农,你将算缗令连同卜式的任命一同布告天下,下发各郡国。”
“臣遵旨。”
几日之后,朝廷颁布算缗令连同卜式的任命迅速传达到了各郡国。
各个郡国的太守、丞相又将这一朝廷的最新决策下传给了各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