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广宁城,巡抚衙门。
孙祥正端坐大堂之中,手中正拿着石亨所写之书信。
是由石亨的亲兵快马加鞭送回来的。
打开信件,虽然字体难看,但大概意思孙祥还是看懂了。
看完书信后,孙祥眉头紧皱。
在信中,石亨将平壤城形容成了一个脱了衣服的美丽姑娘,正在搔首弄姿,任君采纳之姿态勾结着大明的儿郎们。
他想让广宁城增派军马,找一个理由,在雪化之后,奇袭平壤,为大明夺得这些金银,在信中他还列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有八成把握一战获胜……
石亨这两日都是夜不能寐,也没有什么胃口,光想着金银之事,他思来想去,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孙祥。
八十万两白银,六千两的黄金,什么概念,现在大明户部府库一年下来,能够结余二十余万两白银,乃四年之结余。
而六千两黄金可兑换四万二千两白银。
黄金与白银的兑换率,从明初洪武年间的五比一上升到了七比一。(要是你有传送门,你就发达了,现在的兑换率马上就过一百了。)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将石亨撩拨的以美貌女子为形容。
孙祥看到如此庞大的金银,也动心了。
可他却比石亨想的要多,立即回信一封,告诉石亨,如此大的事情,我们不能轻举妄动,要让朝廷首肯。
不过孙祥还是决定该调集的粮食,军械在明年一开春就增加三成调到安平县中,以备不时之需。
而后,孙祥重重的叹了口气,想到了自己现在忧心得事情。
此忧心之事不是国事,而是家事。
上一次在安平县得到的那个会说汉语的女子,现在怀孕了,这给孙祥很大的压力。
因为他最大的儿子已经成年加冠,并有了婚配,家书刚来,孙子刚刚降生,而孙祥的小女儿也年方十六,正想着让妻子回京师一趟,为女儿找个夫家。
这个关头,他竟然又有了孩子。
这让孙祥很是苦恼。
虽然看着孙祥带回来一个女子,但妻子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孙祥自己有些不好意思。
长孙比自己得孩子还要大,这让孙祥这个正经科举出身的大明官员,脸上多多少少有些挂不住。
实际上孙祥不过四十岁,完全没有丧失生育能力,只不过是长期的不行,让他认为自己已经不会再有那个能力了吗,可谁能知道一把就中了呢。
………………
自孙祥继任辽东巡抚已有两年有余,对女真之兵事并未涉足太多,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放在了建设辽东的事情上来。
沈阳,抚顺,广宁周边诸多小城他都去过。
百姓的生活状态也了然于胸,虽然清贫,但也不愁吃喝。
朝廷所推行的仁政,辽东全境也统计发放完了,此事也是孙祥亲历亲为。
在这项统计的过程中,孙祥也看到了数字,在辽东全境只有不到一千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
这个数字让孙祥大吃一惊,而后开始再一次的排查广宁,抚顺,沈阳三城的百姓人口数目。
一个沁阳府能有五十万百姓,可广宁,抚顺,沈阳三座重镇的百姓只有三十余万,其中还有将近六万的蒙古籍军户,两万的女真人军户。
一到打仗的时候,士兵比每个小城的人口都要多。
因为人口少,大量的土地都无法种植,城镇的发展停滞不前,继而衍生了很多不确定性。
孙祥想着从内地牵引过来人口。可再细细推敲一番,便知道自己得想法就如梦中楼阁。
这又到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弯了。
大明想要将辽东彻底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口,就必须要将内地的人口迁移一些过来。
可辽东不稳定啊,就算女真问题通过改土为流,将他们的牙齿拔掉,但在辽东的西面,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也在影响着辽东百姓的生存环境。
蒙古。
只有干掉蒙古,或者说让蒙古无再来冒犯之力,大明才有真正经略辽东的实力。
现在这个时期,没有马克沁机枪大神,想要让蒙古人变得能歌善舞,难度非常大。
孙祥正在忧虑之时,一名下人走了过来。
“老爷,京师有人来了。”
孙祥立马站了起来说道:“何人。”
“好像是一位公公。”
“快请,算了,我自己出去吧。”说着,孙祥快速往外走去。
在门外的一个面白唇红的“男人”的正在等着,其身后还有个马夫,以及两面骑马的侍卫。
这配置妥妥的宫中传私旨的公公了。
孙祥赶忙走上前去,朝着这人笑着拱了拱手,但并未第一个开口,即便人家是公公,你也不能上来就问公公好吧。
都是“男人”,不能为难男人。
“孙巡抚,我乃宫中的人,曹吉祥,有要事要与孙巡抚密谈。”
“原来是曹公公,久仰久仰,快些请进。”孙祥赶忙说道,而后对着身后的下人说道:“赶紧做点热饭,让外面的兄弟们先垫垫肚子。”
下人点头应是。
二人到了正堂后,孙祥先是让人生了一个火盆,放在了曹吉祥的身边。
等到下人走后。
曹吉祥便站起身,朗声道:“陛下口谕。”
刚刚坐下的孙祥赶忙站起,而后跪下说道:“臣都察院副都御史,辽东巡抚孙祥恭听圣意。”
“孙都御史代朕巡守辽东,兢兢业业,劳苦功高,改土归流之策循序渐进,朕心欣慰矣,藩国朝鲜,有南北裂土之险,辽平府应多番戒备,切莫让朝鲜之战火蔓延大明之王土,就平壤之事,孙都御史,若有其他之见解,可上奏承报。”
口谕念完后,孙祥头脑风暴也起来了。
平壤之事,难道是那些黄白之物。
石亨信中有言,平壤得使臣也已经到了京师,难道陛下动心了。
陛下动心了,于太保没有动心,所以陛下想让自己上奏助他一臂之力吗?
孙祥站起身后,又看了一眼曹吉祥。
“公公,陛下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嘛?”
“陛下除了这口谕之外,再无言其他,不过,陛下与李辅臣,于太保在乾清宫所谈之事,我可以对孙巡抚说上一些。”
“公公快些道来。”孙祥赶忙说道。
曹吉祥此行一方面是代替朱见深勉励孙祥,一方面就是要带来这些话,让孙祥对京师方面就此事的商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那日,天气极好,太阳晒在人的身上,让人心里面也是暖洋洋的,仿佛马上就要到了春天…………”
“公公,我们聊正事。”
曹吉祥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尴尬的笑了笑,而后继续说道:“那日,我本在宫中处理一些杂事,忽然得到陛下的召见,立即动身去了乾清宫,我是第一个到了乾清宫的人,陛下嘱咐我好好记,好好听。”
“乾清宫中除了本就在禀告平壤之事的礼部侍郎詹侍郎之外,而后陆陆续续的又来了成国公,泰宁候,一个主动请缨但因为局势有变,没有启程的赵提督,王文,李贤,于太保等人也都到场……”
乾清宫中。
詹杨自己的看法是咱们偷偷的来,让辽东之军攻下平壤,夺得金银,不要在告诉于谦,李贤等人。
但朱见深并不愿意采纳他的意见。
一来是君主行事要光明正大,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前两日詹杨没在场的时候,众人都已经初步定下了援助汉城的章程。
即便是要推倒重来,也要让众臣知道。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打了平壤城,将所谓的平壤王逮到,彻底灭了叛乱势力还好,可若是跑了,那辽平府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虽然那里都是刚刚改土为流的朝鲜人,女真人,但若是被平壤军时不时的冒犯一下,也会影响到改土为流,修建百户所的进度,这可是国家大计。
而朱见深将刚刚回京的曹吉祥叫来,就是让他好好的记着众臣的话,朕的话,而后转达给孙祥,让他自己也能根据朝廷中枢发生的事情,做出自身的判断。
朱见深还是想要辽东方的支持。
因为辽东军政一体,他们就朝鲜的事情,比朝中的任何人都有发言权。
众人到齐后,朱见深就让詹杨将李季甸所求之事尽数道来。
于谦,李贤等人看了国书,有了些许的心理准备,其他的人可从来没有听过吗,詹杨所说的话,犹如惊雷在他们的耳前炸开了……
”陛下,此事万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