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问题,只要一旦上升到国际关系的高度,那就不是一般的小问题了。哪怕是托洛茨基在面对这种“大是大非”的大问题时,也不得不多掂量掂量。甚至不用政治局发话,他就得乖乖的让步。
很快图哈切夫斯基就郑重的道歉了,承认对东普鲁士的实际情况估计不足,错误地估计了东普鲁士的实际情况。至于那本跟辞源一样厚实的“援助清单”,他也是乖乖地收了回去。
当然,这不是说某仙人就可以一毛不拔了,实际上大家伙都非常清楚,援助白俄罗斯方面军是必须的,否则华沙的百姓要揭竿而起,而白俄罗斯方面军也要饿肚子,最重要的是,这将影响中央的全盘布局,这个责任谁也扛不起。
反正托洛茨基有点以退为进的意思,他故意让图哈切夫斯基什么也不说,还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一旦某仙人给的援助不到位,那立刻就变成炮仗——炸了!
“一个喀秋莎火箭炮旅,五万发火箭弹,五十节车皮的粮食……”
图哈切夫斯基要说不失望是假的,一个炮兵旅能管什么用?在他看来要想攻破波兹南的防线,需要两个炮兵师加强。至于粮食,一车皮粮食也就是三十吨,一千五百吨粮食,还不全是面粉,能吃几天的?而且这些粮食还不是全给他的,大头还得运往华沙,那里的波兰擦脚布已经快要揭竿而起了。
“安德烈.彼得洛维奇还真是小气,这么点东西就想打发我们!”
“要不要给中央发电报,告他们一状?”
图哈切夫斯基想了想,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乌博列维奇和他关系不错。而且之前在芬兰跟李晓峰也算是合作愉快,他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小人。
“把清单目录发给托洛茨基同志,看他的意思吧!”
图哈切夫斯基揉了揉太阳穴。最后决定不插手这件事,两边都跟他有关系。得罪哪一边都不合适,所以他干脆作壁上观算了。
不得不说,图哈切夫斯基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他恰恰做了一个最错误的选择。对他而言,就不能作壁上观,他必须表态!这种两边都不得罪,想做好好先生的想法是政治上的大忌。两边都不得罪,最终的结果那就是两边都得罪了。
你想想。托洛茨基可是对他寄予厚望,图哈切夫斯基之所以能坐直升飞机一样升官,根本原因就是托洛茨基的大力提拔。可以说没有托洛茨基就没有图哈切夫斯基的今天。
在此时,图哈切夫斯基选择中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是背叛了托洛茨基,辜负了这位伯乐。
甚至李晓峰和乌博列维奇也不太可能念图哈切夫斯基的好,你图哈切夫斯基是保持了中立,但是你那种中立真的就是一碗水端平了?东普鲁士能拿出这些物资来支援你,你应该表示感激才是,可是你做了什么?什么都没有。连句谢谢都没说。
反正,图哈切夫斯基多年以后是十分后悔,他在日记中写道:“在东普鲁士的援助问题上。我犯了两个错误,首先我不应该保持所谓的中立,结果里外不是人……其次,我对火箭炮这种新武器没有客观的认识,并不知道一个火箭炮旅相当于什么……这直接导致了白俄罗斯方面军跟波罗的海方面军发生了一些尴尬的不愉快……”
确实,图哈切夫斯基不了解火箭炮,他并不知道这种恐怖的武器一门炮一口气就能向8公里外投射16发弹药,一个旅下属两个团,每个团拥有三个营。每个营18门炮。一个旅合计108门炮,1728条发射轨道。也就是说一个火箭炮旅在10秒钟内就可以倾泻1728发火箭弹。这种火力强度是相当惊人的!
可惜图哈切夫斯基并不了解这一切。他以为李晓峰只是送来了108门火炮而已,这点火炮对于拥有四个军兵力的白俄罗斯方面军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自然他会不满。
但实际上,李晓峰攒了一年多,也仅仅攒了三个这样的火箭炮旅,一口气就拿出了三分之一的家当支援给白俄罗斯方面军,说实话这已经是相当的大方了。
至少李晓峰和乌博列维奇是觉得仁至义尽,如果让图哈切夫斯基跟他们俩易地而处,图哈切夫斯基能拿出这么多家当来支援他们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之前在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上,托洛茨基就指示图哈切夫斯基使坏,其所作所为不是一般的小气。
当然托洛茨基现在依然相当的小气,在接到图哈切夫斯基发来的清单之后,他立刻就出奇的愤怒了,觉得某仙人就是用打发叫花子的方式打发他。立刻他就向政治局提出了强烈地抗议。
一瞬间,事情又一次弄得很大,某仙人受到了列宁强大的压力,因为导师大人觉得某人有点不分轻重了,在这个决战的当口,一切以大局为重,老子明明都叮嘱你尽量的援助白俄罗斯方面军了,你怎么能够打马虎眼呢?
这给李晓峰气得直接掀掉了桌子,他自己觉得真心是足够顾全大局了,东普鲁士也是够意思了,白俄罗斯方面军要打仗、物资紧张,难道波罗的海方面军就不要打仗,东普鲁士大几十万人就不要吃饭?
一肚子都是火气的李晓峰立刻就给政治局发了一封强烈地抗议电,直接将白俄罗斯方面军和托洛茨基斥之为贪心不足,骂他们只顾自己的死活完全不体谅他人的难处。甚至还撂下了狠话,如果白俄罗斯方面军觉得援助太少,那就别要,把援助直接还回来。他们不珍惜东普鲁士人民自己珍惜好了!
眼看着某仙人都掀桌子了,列宁也傻眼了,立刻他就意识到了事情有出入。马上就派鲁祖塔克去查明实际情况。之后,当鲁祖塔克证明某仙人确实是尽力了。是托洛茨基不知收敛的时候,导师大人火大了。
列宁觉得既然我的人已经委曲求全尽量的顾全大局了,那问题就只能出在托洛茨基那边。这是你小子太过分了!没错,列宁确实顾全大局。不想在这个决战的当口内斗自乱阵脚,但这不代表他老人家就会无限制的退让!
很快,列宁就给托洛茨基发了一封言辞一场犀利的电报,字里行间虽然没有明着批评老托,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收到这封电报之后,托洛茨基也气得够呛,不过更让他生气的是接下来图哈切夫斯基再次发给他的电报。
在这封电报中图哈切夫斯基将之前说过的话收了回去,了解了火箭炮性能的他对这种新武器大加赞赏。就差没夸出一朵花来了。
你想想,托洛茨基看到这封电报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他要是能高兴就怪了。之前暗地里表示不满的是你图哈切夫斯基,你不愿意当这个坏人,我托洛茨基帮你当了。结果你连基本的事实都没有搞清楚,让我平白的跟安德烈.彼得洛维奇仇上加仇,还让列宁又骂了一顿。到了最后,你又草鸡了,又改口夸赞安德烈.彼得洛维奇,你小子究竟是想干什么?
托洛茨基被气坏了,列宁不愿意在决战即将爆发的时候搞事。他又何尝想破坏大局呢?只要李晓峰能够意思,他也不准备多此一举。结果事情全都被图哈切夫斯基给搅和了,最后让他枉做坏人。
如果不是看在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才华和欣赏这小子。不是看在决战在即的当口,托洛茨基绝对要将图哈切夫斯基抓过来好好教训一顿。
“告诉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以后搞清楚了事情真相再发言,不要再犯这种莫名其妙的错误了!”
图哈切夫斯基接到这份警告的时候,也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真想跟乌博列维奇和托洛茨基解释一下,他真心不是有意挑事。
不过他却没有解释的时间了,协约国的增兵速度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短短三五天之内,波兹南的守军就从翻了一倍多。除了毕苏斯基的那点儿炮灰部队之外,协约国的正规军一举上升到了两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协约国集团的增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的涌过来。每多耽搁一天,战场上的形势就恶化几分。反正图哈切夫斯基是完全没有心情去想怎么道歉,他满脑子都想着该怎么撕开敌人的防线。
9月20日黎明时分,在一阵阵尖锐的呼啸声后,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强攻打响了。100多门火箭炮一口气倾泻了1700多发火箭弹,将协约国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猛烈地炮击扫平了协约国布设的地雷阵和铁丝网,让很多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协约国士兵直接被“蒸发”掉了。参加过索姆河战役的法国老兵费奈斯幸运的逃过了一劫,不过当时的场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却:
“俄国佬的炮火太猛烈了,我们的阵地被弹雨犁了一遍,超过70%的弟兄在炮击中消失了,当我掀开头上覆盖的泥土,抬起头重新扫视阵地时,几乎已经认不出来了……”
图哈切夫斯基对这一轮炮击也感到相当满意,对火箭炮极尽赞美之能,甚至迫不及待地给托洛茨基和军委打了报告:“后方的兵工厂应该放弃生产那些笨重和火力低下的传统火炮,应该全面转产火箭炮,这是一种真正的属于步兵的武器,它代表着未来的趋势……只要有一万门这种火炮,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扫荡一切帝国主义敌人!”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对火箭炮也不是没有意见,他建议道:“应该想办法提高火箭炮的装填效率,这种武器装填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如果每五分钟能齐射一次,那就十分完美了……此外,是否可以研制射程更加远精度更加好的火箭弹?这种武器发射时烟尘太大了,几乎无法隐蔽,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冒着敌人的炮火反击使用这种武器,如果射程能远一些。能避开敌人野炮和步兵炮的骚扰,那就相当的完美了!”
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建议很有道理,实际上不管是李晓峰还是乌博列维奇都相当清楚喀秋莎的弱点在哪里。问题是。知道了不代表可以改。比如图哈切夫斯基纠结的射程问题,想要提高射程。可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粗加长火箭弹,多容纳一点推进剂。
问题是现在这个接近45公斤的弹重就很要命了,再加重,哪怕是膀大腰圆的北极熊也有些撑不住。本来挂弹就慢,变得更大更重之后岂不是更慢了?
反正李晓峰知道,以俄国现在的工业能力,在现在的弹体限制下射程基本上就是极限了,除非能研制出更好的固体推进剂或者火箭发动机。否则一点儿潜力都没有了。
至于装弹速度,这个基本也没办法提高,火箭炮就是这德行,装弹慢是老大难问题。哪怕到了21世纪,也只能用模块化装填的方式缓解这个问题,想要根本解决基本没戏。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也没让某仙人立刻纠正这些问题,对他来说有火箭炮可用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他不可能要求更多了。而且就算有火箭炮助威,这一天的攻击下来。他取得的成绩也只能算凑合。
顺利地突破了协约国设在最外围的第一道防线之后,在协约国的拼死反击下,白俄罗斯方面军只能停下脚步巩固阵地。这时候就轮到他们郁闷了。一时半会儿火箭炮跟不上来,射程又不够,无法提供炮火支援,而协约国设在后方的重炮却没有这样的顾虑,可以敞开了招呼白俄罗斯方面军。
“该死的!”
图哈切夫斯基狠狠地捶了一下桌面,他原本还准备一口气突破敌人两道防线,现在看来基本上不可能了。而到了明天,协约国绝对会加强突破口方向的防御力量,接下来的战斗将变得十分困难。
“要不要晚上发动一次夜袭?”参谋建议道。
图哈切夫斯基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建议:“我们并不善于夜战,黑夜给敌人造成的麻烦不会比对我们少。按照今天的方案。乘着夜色将火箭炮阵地前移,明天再来一次!”
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改变战术。准备再第二天故技重施,利用火箭炮惊人的火力优势打开局面。不过他的敌人也不傻,料到了他会这么做。
“把炮兵观察员放在最前线,让空军也帮忙校射,我的要求是,只要敌人开火,最迟十分钟内,我们就要用炮火反击将其压制下去!”
应该说协约国的对策是合理的,但合理并不代表就能取得成功。毕竟图哈切夫斯基也不是傻瓜,他很清楚火箭炮的劣势在哪里,他从来就没想像使用传统身管火炮那么使用火箭炮。
“快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图哈切夫斯基很严肃地对火箭炮兵说道:“我的要求是,发射完成之后,立刻快速撤出阵地,一秒钟都不要犹豫,敌人的炮火反击将很快覆盖过来,所以你们必须快打快跑。”
当然仅仅要求炮兵快也是不现实的,图哈切夫斯基又对工兵建议道:“你们应当尽可能的保障交通畅通,保证炮兵兄弟能快速从阵地撤下来,其次应该多修一些坚固的工事,你们的表现好坏,将直接决定明天战斗的胜负!”
图哈切夫斯基很清楚,利用黑夜的掩护进入阵地,打完就跑,只能保证第一次能够成功。但是战斗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谁也不能保证火箭炮一次齐射就能摆平对面的敌人,战斗往往会陷入拉锯,步兵需要持续可靠的支援火力。而他又不能将火箭炮至于敌人的重炮威胁下不管,唯一的办法就是保证发射阵地和后方的交通畅通,快速进入阵地、快速发射、快速撤退。
应该说火箭炮还真比较适应这种战法,传统身管火炮进入阵地慢,发射也慢,撤出来还是慢,来回折腾几次炮兵就得尿血。不过这样的战法对于刚刚诞生不久的火箭炮兵们来说就是极大的挑战了,之前他们所接受的训练跟传统炮兵差不多,突然之下让他们转变,真心有些适应不了。
不过适应不了也得适应,战场上从来就不会给你慢慢调整的机会,生存还是毁灭往往就是那么几秒钟的事儿。当第二天黎明时分,当火箭炮再次发威之后,一场关于时间的赛跑就开始了。
协约国的炮兵观察员飞快地向后面阵地报告观察参数,这些参数将被飞快地解算,转化为射击诸元。然后炮兵们将摇动高低机,装订引信、装填炮弹最后发射。
对于熟练的炮兵来说,这一套程序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儿,放在一战那个环境,这样的速度是足够了。可惜,火箭炮不是属于一战的武器,它快速高效猛烈地优点,使其完全可以在炮火反击来临之前逃之夭夭……(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臣亮言道、gd4255和尤文图斯同志!